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手机实名制被指漠视隐私

  专家建议建立利益引导机制

  手机实名制国家政策推进层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会同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手机实名登记制度的法律规范,等待国务院审批。至此,距信息产业部首次提出手机实名制概念已过三年。

  实现实名制 让言论更负责任

  虽然手机实名制实现后客观上有利于防止手机诈骗,净化手机通讯环境,但个人隐私层面能否得到妥善保护仍备受业界质疑。

  拥有全国12省市手机资讯业务的上海大头信息公司总经理杨明对此评论时说,手机实名制实现后,主要优势有二:

  一是可清理行业垃圾短信,避免借此牟利的公司和个人大量办理廉价手机卡、为移动客户群群发垃圾短信(包含广告、垃圾信息等);

  二是避免社会言论自由而带来的非法人身攻击,让言论更负责任。

  实现实名制 易造成信息泄露

  杨明同时认为,手机实名制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手机是个人财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是需要一部分自由空间的,但手机实名制客观会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因为更多的是它会与个人有害信息挂钩,会对个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威胁。而假如国家强制利用政策去推广,那么它是不符合大部分人利益的,是对公共利益的一次漠视。”

  因此,杨明中肯表示,手机实名制事实上利弊参半。他建议,政府在推广过程中是否可考虑建立利益引导机制,即客户自愿采用实名制,则可得到话费等方面的大幅度优惠;而假如客户不愿实行实名制,那么将在话费方面有一定损失,用引导代替政策。

  据广州日报、中国广播网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