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普天徐名文:巨大中华的崛起过程及其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7日 00:40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普天徐名文:巨大中华的崛起过程及其意义

中国普天副总裁徐名文

  编者按: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为回顾通信业历程,新浪科技邀请一批通信业发展的见证者做客聊天。近日,在中国普天及其前身邮电工业总公司下属企业工作了20多年的中国普天副总裁徐名文做客新浪,聊其所经历的电信业变迁。由原邮电部工业局专制而来的中国普天有百年历史,历经了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30年中国邮电工业的崛起,创建了中国第一批中外合资电信企业,同时也打造了巨龙、首信、东信等一批名震业界的国内电信设备企业。徐名文做客新浪期间详细聊了中国邮电工业改革开放后的历程,尤其是第一批中外合资电信企业的成立过程。

  以下为徐名文做客新浪的聊天实录。

  主持人康钊: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为了纪念特殊的年份,新浪科技邀请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以及标志性意义的一些企业的领导,作客访谈,我们现在邀请一位重要嘉宾,这就是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名文先生,现在先请徐总向网友问好。

  徐名文: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接受新浪网的采访,谈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一些体会。

  主持人:中国普天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它的前身是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我与普天的接触实际上是从中国邮电总公司时代开始的。在行业内,中国普天是非常有名的,因为中国普天创造了通信行业内的很多个第一。所以,首先我想请你对中国普天的发展历程做一个简要回顾,并且谈一谈最早的电话机这个事情,据说中国最早的能修电话机的机构就是普天的前身,还有,中国的第一部电话机——手摇磁石电话机也是由普天子公司的前身制造,是不是这样?

  徐名文:是这样的。大概在1906年,当时的清皇宫从国外引进了电话机,设置了一个叫做铜匠处的部门来负责电话机维护,据说这个铜匠处地点当时在东单,随着这个铜匠处不断的演变发展,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就成为我们普天的一个企业,现在叫首信集团。可以说普天企业具有百年历史,百年普天,也就是这么叫起来的。

  1932年,当时的中天电机厂,也就是现在普天企业——天津电话设备厂的前身,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制造出手摇磁石电话机,这应该是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部电话机。

  中国普天在1999年之前叫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它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在1980年成立之前是邮电部工业局,管理有28家工厂。从新中国成立到1980年这段时间,邮电部工业局和邮电工厂承担了国家90%以上通信设备的生产,是名符其实的“国家队”。除邮电通信外,也包括广电、水利、石油等行业的专网通信,都是由普天企业来提供主要通信装备。

  从1980年成立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到2000年,是中国普天历史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普天根据国家的要求,按照当时邮电部的部署,主要承担技术引进和合资合作的工作,来支撑中国邮电通信网的快速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以后到现在这个阶段。这期间通信能力比较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了,而且国有企业的体制更加市场化了,所以普天按照国家自主创新、产业带动科研的要求,转入到自主研发支撑产业发展的新时期。

  以上这三个阶段大致是中国普天的发展历程,都是按照国家的部署来推进的。现在有些人不太理解,觉得普天在2G方面做的工作不多,其实在2G方面,普天同样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当时通信网主要设备的技术引进、合资合作,大多数都是由普天总部和企业参与完成的。这段历史,应该得到尊重。

  主持人:改革开放前邮电工业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徐名文: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通信设施基础差、底子薄。据了解,从1949年到1982年的34年间,国家对邮电通信的投入总共只有大约60亿元。当时主要的邮电通信设备由普天来组织生产,技术来源是通过当时的邮电科研院所和普天企业一起会战、产学研三结合来完成,通信设备总体上处在模拟技术阶段。而在国际上,程控交换、光纤传输及卫星通信等数字技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趋于成熟。所以,当时我国通信网技术和装备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整整一代,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1962年9月1日,邮电部工业局成立,主管邮电工业,这就是中国普天的前身。

  到1979年底,邮电部已有29个直属工厂,邮电工业职工66141人,生产包括十几大类800多个品种的产品,为国家的邮电通信提供了占90%的通信器材和设备。这些企业不仅是全国邮电通信设备主机、配套设备及主要维护零部件的生产基地,而且还承担了援外任务,支援过第三世界10多个国家的通信建设。

  在这个可以称之为“小机械工业部”的时代,一个独立的、较为完整的邮电工业体系建立了起来。在这个体系中,邮电工业完全依靠自己的人员和技术力量,在摸索和实践中承担起支持国家通信发展的重担,靠的是中国邮电工业发展的传家宝--“自力更生”的精神。但今天看来,邮电工业“自力更生”的状态是当年计划经济特征的体现,那时邮电系统的总投资每年只有2亿元,当时邮电运营亏损,而邮电工业的销售额是3亿元,盈利几千万元,还要靠邮电工业上缴的利润来补贴邮电系统的教育经费。

  主持人:那么邮电工业总公司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当时为什么邮电部将工业局改制为一个邮电工业总公司呢?

  徐名文:我觉得这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到1980年,我国有一个大的改革进程,就是工业管理局要向市场化的工业企业转变,成为实体机构才能更好地推进经济改革,更好地组织企业向市场经济转变。也是在这种大的改革开放背景下、在国家政府机构职能改革的推动下,邮电部成立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接转邮电部工业局及子企业,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形式来组织邮电通信设备的生产,包括承担国家要求的技术引进、合资合作的任务,更有力地做好通信网络建设的支撑。我理解的大概是这样一个背景。当时邮电部将其所有28家直属工厂都划入了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