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汶川强震影响通信专题 > 正文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强烈的地震让灾区许多县城、乡镇在瞬间变成一堆堆瓦砾,通信设施也遭受了毁灭性打击。瞬间,电话打不出去,信息传不出去,震中竟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大难面前,危急关头,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通信的时候,信息通信业挺身而出,快速响应抢险救灾,担负起了灾后第一时间通信保障的重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责任的真谛。那么,在抗震救灾、帮助灾区共渡难关、进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应急通信发挥了哪些作用?今后通信业在灾后重建中怎样继续担负重任……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新电信沙龙特意邀请了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张继平、业界著名通信专家李进良、爱立信(中国)西部区副总经理李永强等权威人士,对“应急通信系统和灾后恢复重建”话题进行了独到的阐述。
《中国电信业》记者 阿杜 陈鹏 萧昱
抗震救灾应急通信事关重大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机房倒塌了、电源没电了,网络自然不通了,然而在此危急时刻,能否及时恢复通信,让灾区内外、各级救灾指挥机构之间实现顺畅联络,直接影响着抢险救灾行动的效能。灾情要求通信网络必须畅通,而且要比原来承载更为艰巨的任务,必须及时抢险修复。在当时的情况下,抢通无疑就等同于抢救生命!肩负着如此艰巨的使命,应急通信系统危难之处显身手,承担起了灾后第一时间通信保障的重任。在此次大地震之后的抢险救灾工作中,包括运营商、制造商等在内的通信人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怕流血牺牲,奋勇赶赴一线重灾区,全力以赴修复通信,让重灾区的人民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通信,让抗震救灾的工作得以有序展开。
张继平:面对灾情,中国电信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随即投入应急通信指挥调度中。全方位、多手段、多应用的应急通信保障网络体系和专业化的应急通信保障人员以及创新的技术应用等确保了中国电信在应急通信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电信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随即投入应急通信指挥调度中。中国电信四川机动通信局、阿坝、绵阳、德阳、广元等重灾区的分公司均组织抢险队伍,迅速奔赴一线开展抢险救灾。电信员工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全力抢修通信,取得多个“第一”:第一个为国务院救灾指挥部建立对外联系的应急通信系统。汶川地震发生仅32分钟后,四川机动通信局就派出人员携带海事卫星电话和卫星车等应急通信设备前往灾区,12日下午协助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在绵阳灾区建立了对外联系的临时应急通信系统。第一时间从汶川打出电话。5月12日下午,幸免于难的汶川电信员工刘道彬冒险将海事卫星电话背到县城附近的山顶上,与阿坝电信分公司短暂沟通,实现了震后汶川与外界的第一次通话,为前线指挥部了解震中受灾情况提供了重要参考。第一个恢复汶川对外通信。15日13时55分,中国电信抢险队历尽千难万险,全面恢复汶川固定电话、小灵通和宽带的对外通信,是第一个全面恢复汶川对外通信的电信运营商……
那么中国电信“关键时候冲得上”靠的是什么?在我看来,一方面,全方位、多种类通信手段的应用为中国电信在地震灾区搭起了一张覆盖天地山川的应急通信保障网,包括固定电话、小灵通、大灵通、海事卫星、VASA卫星通信、宽带、远程视频、全球眼等,依赖于传统电话网络和光纤数据传输网络,有效保障了通信的畅通。另一方面,在人员上,一支训练有素的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对于快速恢复灾区通信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此次地震这一突发性事件,以机动通信局和长途线路局等为代表的应急通信保障人员在应急抢通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专业素质和作战能力,为中国电信在第一时间作出快速反应并取得应急通信的阶段性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与此同时,在地震发生后,中国电信还针对受灾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大胆采用不同技术手段恢复受灾地区的对外通信,利用新技术解决灾区通信问题,为抗震救灾赢得了时间。例如,由于道路毁坏和应急通信车数量有限,不可能所有重灾区都用应急通信车保障通信。四川公司运用和产业伙伴联合研发的“天地星”技术,帮助那些道路不通和救援难度大的灾区恢复临时通信。
李永强:在这次大地震中,移动通信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其中最大的难点体现在抢修基站和解决传输问题方面。基站受损后,爱立信一方面派出100多名工程师进行抢修,另一方面紧急调度了大量室外基站、应急通信车对损坏严重的基站进行补充;面对传输受损,爱立信调度了大量微波应急系统进行应急通信传输。
移动通信在地震中主要从三个方面遭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一是无线网部分,也就是大家通常认为的基站,由于基站分布广泛,损毁后不易集中修复,为抢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第二是传输部分,这次光缆的损坏程度根本没有办法修复,50公里的光缆断了多少段根本无法考证;三是核心网部分,也就是大家通常认为的交换机,因为交换机地处中央机房或网管中心,所以受损并不严重,修复起来也十分快捷,但是受到了话务量剧增的空前挑战,经过工程师的技术疏导,话务量拥塞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总体来说,这次通信设备抢险救灾的重点难点集中在前两方面。基站受损后,爱立信一方面派出100多名工程师进行抢修,另一方面紧急调度了大量室外基站、应急通信车对损坏严重的基站进行补充;面对传输受损,爱立信调度了大量微波应急系统进行应急通信传输。
四川移动在这次灾难中损毁了3200多个基站,作为四川移动的重要合作伙伴,其中近2000个基站是爱立信提供的。因此在这次通信抢险救灾中,爱立信的任务最为紧迫。5月12日地震发生后,爱立信立即启动紧急预案,西部区公司在5月13日凌晨,对工程师紧急动员,派出工程师小组紧急赶赴都江堰,5月13日一早,三支工程师小组奔赴广元、绵阳、德阳。5月14日开始,从爱立信其他片区紧急调度的工程师逐步到位并参与抢修。在北京总部的直接调度下,西部分公司全体员工和其他片区的工程师全面投入到灾区,到5月25日,爱立信受损的2300个基站全面抢通。在地震后,爱立信还紧急调集8000多万元的通信设备,并捐赠4000多万元的设备投入应急通信。应该说,爱立信之所以在这次大灾后反应如此迅速,主要和公司高层的决策分不开,5月13日一早,北京总部高层紧急开会定了三个原则:第一,所有根据市场订单生产完成的设备优先供应灾区;第二,发往灾区的通信设备不走严密的发货流程,一律免签;第三,开通所有的运输手段和发货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