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用户不堪欺诈短信骚扰 多次投诉SP商被判有罪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 07:02 中国青年报
![]() 被判有罪后,陈曙光又接到了欺诈短信。(本报记者 洪克非摄) 不堪欺诈短信骚扰 一手机用户多次投诉SP商被判有罪 本报记者 洪克非 “收到李妹妹的视频,点击播放。” 6月15日,陈曙光的手机再次收到一条诱惑性短信,这让刚脱离牢狱之灾不久的他倍感尴尬。“如果这场官司我赢了,对于全国几亿的手机用户来说,也许就不会再有这样的事发生了。” 在他和辩护律师看来,他的被判有罪,应当被记录在中国消费者维权史中。 挑战SP商 今年24岁的陈曙光是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芦洪市镇南江村人,曾在广东东莞做过保安。 2006年9月,因妻子怀孕,陈曙光夫妇回到永州老家。原本是让妻子休养待产,却无意间揭开了一段波澜起伏的“斗争史”。 永州当地一家通信运营商指控,陈曙光早在东莞期间就开始恶意投诉手机短信SP商,但这没有得到当地司法机关的认同。在各类司法文书的叙述中,陈回乡后开始了由“被害人”变成“欺诈者”。 陈回乡后,父亲向他倒苦水:手机中连续收到100多条短信,里面不少有黄色图片和挑逗性语句,为此他多掏了不少冤枉钱。而且,这类短信似乎没有停止的迹象,最多一天甚至收到30多条。 陈父并非村里唯一的受害者。 有村民反映,一些短信甚至不需要用户点击就强行绑定,接下来就是无数的话费被掏走了。 当地也偶有抗争者。然而,两倍的赔偿或送上的话费,抵不上往返的辛劳、车费和吵架后的口干舌燥。更让人心烦的是,回家后类似的短信仍然持续不断,一拨儿一拨儿地赶来。 2006年10月,村医欧首连找到陈家,说自己的手机卡因骚扰短信被乱扣钱,让陈代为维权。投诉电话打过去,SP商立马找来,表示愿双倍返还费用,被陈曙光一口拒绝。 “我说可以,但要书面解释清原因。如果还有下一个怎么办?遭遇这类事情的1000个人里面,不会有1个人投诉,这怎么行?你们必须付出代价。”陈亮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方赔偿了1500元,但要求陈曙光不再投诉,更不能告到原信息产业部。陈曙光将这笔赔偿费交给了欧医生。 SP商即短信息服务经营者。SP商向用户群发诱惑性内容的短信,诱骗用户回复,如乔装成朋友发出问候,提出交友或发布中奖信息等。一旦回复即给用户定制了某项包月服务,不少内容是黄色图片。这类情况在农村地区用户中非常普遍。 比起当地一般的维权者,在外地打过工的陈曙光无疑更有见识。通过经常查询有关法律法规信息和行业管理规定,他发现,这些都是原信息产业部明令禁止的。 最多时,他的手机中曾保留了130多条此类短信。 一些挑战者也陆续发现了SP商的“七寸”:通过向原信息产业部投诉,将压力传导到各个省市的通信运营商,依靠通信运营商的网络牟利的SP商可能会被端掉手中的金饭碗。 2008年6月送达律师手中的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刑事裁定书显示,2007年2月,陈曙光购买了村民陆五毛的手机卡投诉后,SP商、浙江恒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支付了2500元。2007年7月前后,陈曙光以自己的三张卡投诉,随后,湖南翎讯、北京天盈九州、北京互通无限三家SP商分别向他赔偿了2000元、1800元和1000元。 陈声名鹊起后,前来咨询和求助者不断登门。民办教师叶香桃也以为找到了救星。 叶与陈同村。2007年3月20日始,他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你有一条留言需要接收,请发短信a到××××收取。”忙于工作的叶直到3个月后才看到了这条奇怪的短信。叶以为是朋友的留言,可拇指按下去后得到的是一条垃圾短信,同时被告知话费少了8.1元。 3月21日,他又收到一条“转发有奖”的短信,说可以参与抽取万元大奖。他在6月22日回复后又被骗去了5.1元话费。4月13日、4月17日,他的手机又两次收到各类奇怪短信,先后被扣去2元多。2007年7月16日,怒火中烧的叶香桃决定委托陈曙光代理维权。 根据已有的经验,陈曙光知道SP商往往会花钱消灾。但陈曙光建议叶起诉。“如果法院正式给了一个判决,这样就有了一个范例。以后大家可以通过这类的判决维权。” 诉讼请求并不高——要求书面赔礼道歉并返还此前被扣的15.4元,赔偿15.4元,同时赔偿误工费110元,差旅费10元。 钱虽不多,但却开始触及问题的关键:诉讼的请求已由原来的SP商,“升级”为针对当地那家通信运营商。 但是,陈曙光最终没有等到开庭的那一天。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