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第四代基站助力移动宽带时代的到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6日 17:09  新浪科技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震动了全球通信业,除了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绚丽的外观和人性化的用户界面,它到底带给移动通信什么样的影响?来自Google和AT&T公司的统计数据说明,到2007年底尽管iPhone占有了AT&T所有的手机数目的不到2%,但是在谷歌的搜索量占了20%,业界普遍分析认为,一旦有了好的用户体验和合理的资费,将极大的拉动最终用户对移动宽带业务的需求,也预示着未来移动宽带领域美好的前景。

  运营商需要为未来的移动宽带时代做好准备,也需要面对当前用户数和MOU(话务量)的快速增长、新业务的不断引入,对现有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高额的运维成本、ARPU值的下滑,让运营商的盈利能力普遍面临着巨大挑战。华为第四代基站基于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有效降低运营商的CAPEX和OPEX,支持技术方案的平滑演进,实现绿色环保通信。

  移动宽带的生命力来自于全IP

  纵观全球市场,移动数据业务的日益普及带动网络向更高带宽演进。针对这一趋势,NGMN组织对未来3-5年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下行带宽最高要达到100M以上的需要。但是,每次带宽提升都对运营商提出诸多挑战,首先是原有网络设备的大量替换,其次是网络架构的大幅调整,特别是传输网络的调整,宽带之门被高额的转型成本牢牢锁住。

  华为新推出的第四代基站,却可以从容应对上述挑战。基于IP和宽带技术的第四代基站,射频通道带宽达到20M以上,传输接口达100M以上,通过数据配置可以转换为不同制式,确保网络转型时的投资保护。比如,一个3×4的GSM基站,可以通过数据配置转成3×2的HSPA基站,IP传输由2M快速提升到20M,上述调整均不需要硬件变动。

  基于在宽带和IP领域的长期积累,华为第四代基站的推出和商用均走在业界前列。2006年,华为在日本部署基于All IP的HSPA网络,这是业界第一次在基站侧引入IP。2007年底,华为基于宽带平台的GSM基站,在中国四川某运营商商用网络成功开通,效果良好。

  多制式融合,打破制式壁垒

  移动通信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日趋加速。不同运营商现网的主流设备也不同,如何在夯实现有网络优势的前提下,又能占据未来网络演进的至高点,设备投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GSM向EDGE和EDGE+演进,WCDMA向HSPA、HSPA+和LTE演进,WiMAX也加入了3G阵营。不同制式具有不同的优势,但也带来了选择的风险和困惑。面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多制式融合”无疑将成为移动网络的主旋律。

  业界关于移动网络的融合,有两个典型的发展方向。第一种方向,多种技术体制尽可能多共享机房、机柜、天面、电源、传输等配套设施,这仅是初级的融合;第二种方向,随着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商用,不同技术体制基站硬件上完全统一,彻底打破制式壁垒。

  华为第四代基站基于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不同技术体制的基站采用相同的平台,只要通过软件升级就可以实现制式相互转换,从根本上解决了设备商投资保护问题。2007年12月,凭借强大的多制式融合和平滑演进能力,华为第四代基站中标Telefonica O2德国子公司的2G/3G网络调整和扩容项目,将在德国南部搬迁原网厂商的3200余个GSM基站和1800余个WCDMA基站,加上扩容和新建站点,总共将建设8000多个基站,覆盖德国的多个重要城市包括慕尼黑和斯图加特,这也是华为GSM首次大规模进入西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导航:
·华为第四代基站助力移动宽带时代的到来
·华为第四代基站助力移动宽带时代的到来(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