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凯力评电信重组方案:实践检验真理(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 18:05  新浪科技

  重组的长远目标是解放生产力

  众所周知,我国电信业目前存在的表面问题主要有二个:

  —中国移动的一家独大使竞争格局严重失衡;

  —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长期诉求的“全业务”经营至今未能实现。

  但是,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是:目前我国电信业的问题是否已经达到不重组就不能发展的程度?尤其是,电信运营商的重组是否具有绝对的紧迫性,以致达到了刻不容缓、甚至可以不计成本与后果的地步?应该说,答案是否定的。

  目前,我国电信业务继续发展迅速。仅今年一月份,移动通信用户就增长了创纪录的848万,达到5亿5千万以上;而互联网宽带用户在同期也增加了199万,达到6千8百万以上。与此同时,电信资费稳步下降,在五年内平均下降了一半以上,最近漫游资费上限下调的降幅更是高达63%,使广大消费者得到了实惠;电信普遍服务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村村通”已经由5年前的85%达到去年年底的99%以上。因此,从国家和整个行业的宏观层面上看,电信业的发展形势还是比较好的。

  当然,由于以上二个问题,电信运营商苦乐不均,而且差距还在继续扩大。正如某电信运营商领导所说,运营商们就像一个母亲的几个孩子,有的胖、有的瘦,瘦孩子希望母亲对自己给予更多的照顾。但是,这还仅仅是部分运营商的局部问题。从国家的宏观层面上讲,我国电信业的重组还没有达到刻不容缓并可以不计成本的地步。

  更重要的是,电信业面临的根本问题并不是市场结构失衡或“全业务”经营,而是如何面对电信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电信运营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众所周知,网络电话(VoIP)在国际上已经迅速普及,不但日本、美国等国早已开放了这一业务,欧洲的3G运营商甚至把它捆绑在手机上,使用户在全球范围内的通话实现了免费或价格低廉的包月制。不仅如此,互联网的基本属性是“无中心”,“全民共建、全民共享”,“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这样,随着所有电信业务的IP化,网络和业务必将分离,电信运营商也必将失去对电信网络的控制,使自己成为仅仅提供传输的“透明管道”。更有甚者,随着Wi-Fi和WiMAX的迅速普及,全IP的无线宽带覆盖将使“无线城市”逐步推广,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将完全无法与之在性能和成本上对抗,必将失去最后生存的立足之地,迅速走向消亡。代之而起的很可能是各地的地方政府,把“无线城市”作为城市的“第五公用事业”,像城市道路一样作为全社会的基础设施,向全体市民免费提供。

  可以说,我国电信业经过20年的努力,已经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基本赶上了西方国家,甚至在部分领域开始领先。那么,面对如此天翻地覆的产业革命和又一次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非常严肃的问题是:我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使我国的信息化超过西方,居于领先地位?不幸的是,为了保护国有电信运营商的利益,我国目前的政策仍对网络电话和无线宽带采取压制的政策。尤其是网络电话,早在2005年,信息产业部就在四个城市安排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进行试点,但至今仍渺无音讯。至于无线宽带,个别公司的WAPI标准,在一无市场、二无产品的情况下强制性推出,已经对2000年前后就开始迅速发展的无线宽带应用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如此下去,我国必然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重新陷于落后。

  因此,我国电信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解放现代电信技术所蕴藏的巨大生产力的问题,是如何打破利益集团对产业政策的操控的问题,是如何彻底改变电信运营业由运营商主导的基本架构达到问题。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

  “五合三”方案百害而无一利

  由此看来,目前我国电信业的重组,即使是为了解决竞争结构失衡和“全业务”经营的问题,也不过是为了解决暂时的、表面的问题,是“治标”。因此,既然不能“治本”,就不能不认真考虑重组方案的“性能价格比”。如果重组成本很高、反而对我国电信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失,就不如不重组,让各电信运营商维持现状,直至找到合理的“治标”方案;或直接“治本”,让运营商各自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但是,目前所流传的“五合三”方案,不但不是“治本”,甚至完全不能“治标”。正如《“五合三”方案是庸医杀人》一文中所说,这个方案至少有三个“致命伤”:

  首先,拆分联通两网完全不具备可操作性。联通的C网和G网除了无线设备外,无论在网络、机房、设备、人员等方面,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无法分割。这就像一个连体婴儿,虽然长了两个头,但是所有内脏和四肢都是共用的,怎么拆分?即使强行拆分了,也必须立即给二个网(尤其是给电信的C网)重新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这不是又一次大规模的重复建设?而且在至少几年的重建过程中,二个网都无法正常运营。所以,这个方案缺乏起码的行业知识和对情况的了解,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

  第二,如此整合的困难极大,近乎不可能。即使把联通的两个网拆分了,再分别与电信和网通整合,就是更大的困难。几年前网通集团整合小网通,员工数量是一百比一,还整合了五年才尘埃落定,其结果是小网通全体“出局”。这次的人数比例为五比一,而且固网运营商的希望寄托在移动业务上,但占员工绝对多数的固网运营商又对移动的业务技术不熟悉,其整合困难与改革成本可想而知,双方部门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恐怕很多年都理不顺。但是在这些年内,企业怎样发展?又如何与占据压倒优势的中国移动形成有效竞争?这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第三,最重要的是,如此重组不能够达到任何目的。如果说这次重组的首要目的是打破中国移动的一家独大,这个方案不但对中国移动的一家独大毫发无损,而且电信、网通即使分别获得了C网和G网,也可不能对移动形成有效的对抗。单单是用户数量,中国移动已经接近四亿用户了,我国还有几个四亿用户可以给电信和网通发展?

  既然如此,这个“五合三”方案没有可操作性、改革成本极高,又不能达到任何目的,对其唯一的评价只能是“百害而无一利”,如此“重组不如不重组”。

  “五合三”方案必然加剧固网困境

  不仅如此,按照“五合三”的方案重组,必然使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全业务”梦想迅速破灭,使其经营更加困难,进一步加剧中国移动的一家独大。

  目前,固网运营商缺乏业务增长点,面临座机被手机替代的局面,使自己的用户数量、收入、利润开始下滑,这是电信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在世界上“全业务”经营和有线与无线融合(fixed-mobile convergence — FMC)的潮流开始兴起时,他们要求获得移动牌照,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固网运营商还有自己的有线宽带优势。尤其是全世界都在“光进铜退”的今天,还看不到任何无线技术可以提供与光缆相比拟的带宽,使带宽优势成为固网运营商坚不可摧的“根据地”。因此,虽然目前在话音等窄带业务上,固网运营商会面临用户的流失、收入的减少和经营的困难,但是完全可以坚守自己的“根据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努力避免与中国移动的直接对抗,长期的生存也就不会受到威胁。而且,随着对宽带需求的不断增加,自己还可以有继续发展的空间。即使今后实现了“无线城市”,无线宽带覆盖也必须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有线光缆基础之上,这就更成为固网运营商与移动运营商最后“决战”的有利条件。

  更何况,固网运营商目前的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国资委不顾具体情况、一律严厉考核的结果。早在九十年代初,有关研究部门就看到手机替代座机的必然性,认为固网,尤其是市话,是电信业内的“夕阳产业”。但是,国资委的管辖范围横跨我国几十个行业和几百个特大型国有企业,又缺乏起码的电信专业知识。因此,在电信运营商的人财物大权转移到国资委之后,就必然对电信运营商不分固定、移动,一律严加考核、末位淘汰,“每个行业只留三家”。这就对已经增长乏力的固网运营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几年前不顾业内早已形成的结论,铤而走险,大搞小灵通,确实有“不得已而为之”、“情有可原”的成分。但是时至今日,小灵通已成昨日黄花,他们又如何面对国资委的严厉考核和末位淘汰的威胁?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国资委把固网运营商与移动运营商区别对待,不对其增长进行考核。同时,更可以根据有线市话的天然垄断特点,将其划归地方,按照公用事业管理。这样,固网运营商就可以像各地的自来水公司一样,既不受竞争的威胁,又没有增长业绩和利润的压力,作为全社会和各行各业的国民经济基础设施,专心做好服务。

  但是按照目前流传的“五合三”方案,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将获得联通拆分后的二个移动网。这样,他们一旦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将立即与中国移动发生面对面的直接对抗。如果说十年前他们之间还有一拼,现在的中国移动已经在移动通信领域取得了用户数量和网络覆盖的绝对优势,在财务收入与利润方面更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与当年“左”倾机会主义强令红军“进攻大城市”的错误一样,如果今天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国电信、中国网通要与中国移动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其唯一可能的结局,就是在耗尽仅有的人财物资源之后惨遭失败,更不要说与之形成有效竞争格局,“三分天下”了。

  同时,按照所流传的“五合三”方案,电信收购联通的C网,实际上将只获得C网的专用设备(主要是无线设备),必须重新建设几乎全部的基础设施,至少需要几百亿的投资和几年的时间;而网通与联通公司及其G网合并,除了大规模投资以外,更将面临极为困难复杂的人事、机构、网络、文化整合,也至少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到较为正常的经营状态。这样大的投资成本和改革成本,就像“大出血”一样,都必将对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已经有限的人财物资源造成难以承受的巨大负担。

  更有甚者,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后,移动将获得固网运营牌照。他完全可以把铁通置之一旁,让它自生自灭,更不会大规模进入面向千家万户的固定电话零售业务。与此相反,中国移动最有可能大举进入固网运营商目前仅有的二个增长点和盈利业务:有线宽带和大客户业务。如此一来,固网运营商目前的优势和增长点也将面临中国移动强大的挑战,自己不但“进攻大城市”不成,而且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据地”也立即面临失守的危险,并由此引发实实在在的生存危机。

  由此可见,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状况就像得了慢性病,虽然瘦弱,但是经过细心调养,待以时日,还可以逐步恢复健康、有所发展。但是,慢性病一旦变成“大出血”,还要与比自己强大十倍的对手拼搏,其结果只能是迅速死亡。

  因此,“全业务”经营和固网移动融合(FMC)虽然有一些理论上的可能性,但是完全不适合我国目前的电信格局。如果希望通过“五合三”促进有效竞争、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更是脱离实际的幻想。如果盲目套用这些理论并执行这一方案,其唯一结果,就是几年后在整个电信市场,不但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一家独大继续扩大,而且进一步造成它在固网业务中的优势,甚至出现中国移动对整个电信业全面的独家垄断,使我国的电信体制改革倒退十几年。

本文导航:
·阚凯力评电信重组方案:实践检验真理
·阚凯力评电信重组方案:实践检验真理(2)
·阚凯力评电信重组方案:实践检验真理(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