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江苏114:接通一个电话救出200多人(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 09:51 新浪科技
【连线故事】 话线连接起一个个亲情故事 在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承接的四川方向寻人、求救等话务中,通讯线两头,一边是期待,一边是爱心,联系起灾区和江苏的真情故事。 南京市民后方"救"人 南京114的话务班长颜莉告诉记者,在5月18日下午16:56左右,她接到了一位用户的求救电话。有点特殊的是,这个电话是一位南京市民打来的,在电话中,她告诉114工作人员,她人在南京,而她的一位朋友张先生是位普通的民工,其家人已在此次地震中遇难,张先生当时身在绵竹市石地镇和平村7组,他和其他二三百位当地群众,7天来平均每人只吃了2袋方便面,喝了2瓶矿泉水,且当地已经下大雨了,他们急需食物、水、帐篷等。这位南京市民说,她没法自己去救援,很着急,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朋友,现在只能希望通过114去做努力。接到求助电话后,南京114话务员立即和成都救灾赈灾办公室联系,报告了情况,请求他们尽快去那里解决问题。第二天上午10:00左右,114接到了这位南京市民充满感激的来电,在电话里她说,张先生他们已经被解救出来了,非常感谢114号员工的帮助。 多次核对确认同名幸存者 近日,一位名叫冯张的先生拨通了由南通114承接的绵阳114电话,他要寻找一位叫"母贤金"的17岁男性。南通114中心资料录入员顾梅在"114报平安 找亲人"(www.scbest.cn)系统中搜索时,找到一位名为母贤金的幸存者信息,但年龄为47岁。虽然年龄不对,但她意识到"母"这个姓很少见,同名同姓的概率应该很小,有可能是同一人。因此她没有简单地跳过这一名字,而是立即拨通了冯先生的电话,一听对方说话的口音,顾梅更激动了,因为用对方的方言说47和17,听起来差不多。她再核对了母贤金的住址是:北川旗山镇大水村2组,和在"114报平安 找亲人"系统中登记的是同一地址。终于找到了!顾梅在电话里告诉冯先生,母贤金已于5月15日获救,现在在绵阳三台县中医院。挂断电话,顾梅才松了口气,同时更受到了鼓舞。 【记者手记】 这里,也是救灾前线 有人说过,不管你有没有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只要用心奉献,努力付出,每个人都是救灾的第一线。在采访承担114转接任务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时,记者深深地感到,通过在忙碌电话线旁的守候,在这个无形的通讯救援战场,这些可爱的人们也实践了这一精神。 在这里,有辛苦的电信话务员们和作为他们强大后援的家人。众所周知,接听114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南通114每天就要承接1万多个打往绵阳114的电话,当话务员要持续几个小时说话和记录信息时,他们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可就是在这个非常时期,一批话务员主动连续加班,因为他们知道,一个电话可能就是一个生命。 在这里,有自发报名来接听的众多志愿者们,一批高校学子上完夜班,另一批IT员工又来接任,夜以继日接听来自四川方向的求救信息……在这次招募志愿者中,有1000多个报名电话打到南京114有300多个在南通的川籍人士给南通114打电话,愿意随时作为志愿者接听四川方向电话,一份份爱心让电话线分外显出重量。 在这里,有着灾难中体现真情的灾区群众。比如有人打来电话找寻在阿坝州理县的十年前的学车师傅。一位在重灾区汶川映秀镇的小伙子打电话来说,父母已经双亡,他询问当地有关部门的电话,自己要去当志愿者,帮助更多受灾的人民。还有不少人打来电话希望领养孤儿,他们当中有工人、有农民,还有个体经营者。志愿者黄川林接到的一个电话,是一位老者打来的,他要寻找自己在部队上的儿子。他说,儿子进入震中地区抢救灾区群众,自己很是担心,但担心归担心,此时只想知道儿子在哪里,只是希望他在好好救灾后平安归来,他的儿子就是人民的儿子,这个时候该为人民出力。 在各方努力下,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承接四川114任务后,已经为灾区群众找到了很多他们的家人、亲友。找到了北川中学的李波、陈佳、田雪梅等多名学生,为打来电话寻找同一家人的秦桂凤、李元喜找到了他们的家人邓红所在的地点,并马上通知了她的家人。为打来寻人电话的崔易娟找到了南部县南隆镇6村的胡旭,双方已联系上,家人平安…… 正如故乡在重灾区绵阳的114志愿者何阳的感受:灾难让多年陈酿的感情之酒,在这一刻散发出来,沁人心脾,温暖人心。在灾难面前,每个做好自己力所能及事情的人们,让灾难中谱出生命的赞歌!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