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下一代和美国新一代的差异比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9日 11:36  新浪科技

  五,中国下一代和美国新一代的差异比较

  下面一张图表列出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和美国“新一代互联网”之间的主要差别。

  特征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美国新一代网络(GENI,FIND)备注

  1.技术标准IPV6未定美国新一代网络构想同中国IPV9的关系另文论述

  2.前瞻性立足现状希望跨越过IPV6

  3.开发时间1996-2003年间开发2005-2006年启动IPV6协议2003年成熟

  4.方式渐进型革命型

  5.架构维持旧架构全新架构

  6.新旧关系立足旧体系不追求兼容旧体制

  7.目标随需随补为15年后的理想网络而系统设计

  8.理由可以修补修补无济于事

  9.成熟期已经成熟,进入实用部署2020年成熟

  10.创新程度中国的创新空间非常有限美国完全的自主创新

  11.收益对中国的收益非常有限美国将收益巨大

  12.目前难度工程化应用开发理论设计

  13.思维方向保守型前瞻性

  (注:具体的技术路线上的差异有待另文论述)。

  六,中国下一代和美国新一代的差异的说明

  从上面的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计划和美国的GENI,FIND计划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是代表着互联网不同时代的技术,未来的结局也会大不一样。

  第一,从技术标准看,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计划实际上就是IPV6在中国的部署应用。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则还没有制订出技术标准。中国的CNGI实质上是应用型项目,而美国的新一代目前则是前瞻性开发研究项目。

  第二,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计划所依托的是IPV6,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则试图跨越过IPV6,直接进入更新的一代。所以,那种所谓美国的下一代互联网也是IPV6标准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三,从开发时间来看,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计划所依托的IPV6是在1996年至2003年间开发出来的。美国的新一代网络是在2005年-2006年间启动的。如果IPV6令人满意,又何必另费周章,另起炉灶呢?

  第四,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所采用的IPV6,针对旧网络(IPV4)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了渐进型的改良措施,维持既有的旧框架,虽有性能改善,但是不能根本地解决问题。正是看到这一点,美国的新一代网络采用革命性手法,提出全新的构造,不受旧体系的约束,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五,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所采用的IPV6要求兼容旧体系。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为了满足发展和创新设计的需要,则不绝对要求兼容旧系统。

  第六,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所采用的IPV6,立足于对旧互联网体系存在的问题采取打补丁的办法,修修补补。这也是国际电联NGN的路线。

  第七,事实上是,由于旧互联网体系形成的年代太老,问题太多,修补法导致网络系统更复杂,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则认为修修补补无济于事。

  第八,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和欧洲主导的NGN等,采用短视的方法,只看到短期的问题,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设计则采用跳跃性思维,预测长期需求,瞄准15年后的技术趋势,市场需要等,然后进行超前设计。

  第九,在成熟应用期限方面,IPV6已经完成,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要到2020年才会成熟。IPV6虽然成熟,但由于先天不足,问题不断暴露,需要不断改进,但改进的空间有限。美国的新网络虽然有风险,但一旦成熟,将会对IPV6为基础的体系形成巨大的冲击。

  第十,创新程度上,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依托成熟的IPV6,创新程度有限,只是局部改进,锦上添花,形不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不了主导权。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设计则是掌握完全的主导权。

  第十一,中国应用IPV6产生的利益有限,而种种旧网络体制下对经济科技文化和安全等方面对中国的不利局面乃至威胁仍然存在。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设计则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充分维护自己的权益,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第十二,在困难程度上,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依托成熟的IPV6,主要难度在于工程化应用。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设计正在探索新的网络设计理论,处在“务虚”的前期阶段,难度较大。

  第十三,中国IPV6是保守型的思路,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则是前瞻型的,是面向未来的。

  七,代差意味着什么?

  上面的分析表明,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项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内涵。

  中国的下一代网络CGNI所依托的IPV6,维持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互联网设计理念,继承并将维持其基本框架体系,而只是进行局部改良性的修补。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项目,瞄准了未来的需求,进行超前设计,并摆脱旧框架的束缚。这就意味着在基础框架上,中国的下一代网络还是沿用20世纪70年代的设计,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项目则会使用21世纪10年代的新设计。从框架设计理念上说,两者差距达40-50年。

  从技术设计理念看,IPV6是在1996年开始设计,2003年完成。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项目从2005年启动,预期到2020年成熟。这又是一个代差。时间差距在20年-25年。

  因此,互联网的换代目前可以被分为三个时代,1976-1995为第一代,以IPV4为代表。1995-2003为第二代(也就是所谓的下一代互联网),以IPV6为代表。而未来十多年内出现的全新框架协议为基础的为第三代技术,开发时间2001-2020年。第三代也可以被称为“新一代互联网”,突出其“新”字。其新就新在新理念,新框架和新协议。其代表性技术正在酝酿之中。

  由此看来,中国的所谓下一代网络是继承了第一代互联网基础框架,使用了一些第二代互联网技术,但与最新趋势的第三代互联网是风马牛不相及(至少在目前是如此)。

  这就必然会出现本文开头所描绘的那种景象,当中国的下一代网络(CNGI)建成时,其所依托的第二代技术(IPV6)已经过时,面临被淘汰的命运。2020后的网络世界将会迅速地被第三代互联网技术席卷一空。中国又会沦落到引进技术,为别人打工的境地。

  有人会辩解说,IPV6也会发展呀。但是,其发展是有限的,因为其根基不牢。就像一座两层楼的房子,上面可以加盖,但是加到五、六层就不能再加了。要想在原地建筑摩天大楼,就必须推倒原来的楼房,挖开地皮,建立新的地基。所以,IPV4不可能永远地延续下去,IPV6是不可能无限期、无止境地进行升级改良。迟早要被扔进垃圾堆。如果IPV4-IPV6可以通过改进来满足未来的需求,美国又何必费那么大力气去重新设计呢?

  IPV6实际上已经是互联网起源地国家判定为没有前途的东西,咱们还要像捡到一个宝贝一样对待,而放弃自主创新的雄心和勇气。中国确实会拯救IPV6,但是当中国的下一代网络CNGI面临淘汰时,谁会来救中国呢?

  八,机会与风险问题

  也有人会心存侥幸地说,“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依托成熟的IPV6虽然不先进,但是技术成熟可靠。美国的新一代是否能够成功还是个疑问,风险很大,不保险”。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确实难度较小,风险较小。但是,熟悉投资的人都会知道,风险越小,利润率也就小。利润率高的,风险就会大。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设计在探索新的网络设计理论,处在“务虚”的阶段,风险较大,但是一旦成功,将来的“利润率”是很高的。

  第二,创新必然会有风险。谁都不能保证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项目就一定会成功。如果不敢担风险,就不会具有创新精神。如果不允许失败,研究人员就不敢提出大胆的创意。

  第三,不要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失败之上。美国可能会失败,但也很有可能会成功。依照历史经验看,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美国在这方面是很有经验的。互联网不就是人家的发明吗?一旦人家成功了,中国怎么办?IPV6的鼓吹者们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第四,中国已经落后几百年了,落后挨打的感觉受够了。现在我们有了创新和超越的机会,就一定不要放弃,要敢于冒风险。

  第五,IPV6难道就没有风险吗?那个什么“互联网之父”的西方人最近说“IPv6广泛部署后才能看到价值”。这就是说,目前(未广泛部署前)是看不到价值的。这不是大笑话吗?价值要到广泛部署后才能看到,那之前没看到价值的时候,为什么就决定要广泛部署呢?这不是一个盲目的投资决策吗?这风险不是太大了吗?而且,谁能够保证广泛部署后就真的能够看到价值呢?没有价值谁来负责任呢?这个什么“父”是肯定不会负责任的,他会说,“我只是说说而已,谁让你相信呢?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怪谁呢?”

  我们不但要正确对待未来创新型网络研究的风险,更应该考虑到大部署落后技术的巨大风险。创新有风险,但也有机会。而部署必然被淘汰的技术,则必然会丧失所有机会,而且会前功尽弃。

  九,后记

  2004年某高峰论坛上,曾经有一位西方人这样高度评价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NGI项目:“中国的目标(推进IPv6)虽然也许在20到50年之后才能实现,但它却是提高人类文明水平的一件事!”

  真会忽悠啊。他没有讲的是,20年后人家新一代网络已经开始应用了。那才是文明的提高。中国的IPV4-IPV6只是使用了人家旧的文明成果,但已经要每年付出5000亿元的巨额费用。20年后,中国要使用人家新的文明成果,还得付出数万亿的高昂代价。

  谁忘了历史,谁就会被历史愚弄。当年,前苏联被忽悠得散了架,俄罗斯被“震荡疗法”忽悠成了三流国家。现在,忽悠,又见忽悠。

  但愿本文提到的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但愿我们说的都是梦话,但愿这些都是科幻小说里面的内容。但愿…但愿…

  参考资料

  于艺婉,“内地IPv6资源少于台湾 发展国家面临不公平”,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5。

  “互联网之父:推行IPv6 应以中国为榜样”,搜狐IT,2007-03-05。

  李星,中国IPv6指挥下一代互联网完成创新,计世网2008年1月11日。

  张岚,互联网之父”谈IPv6:广泛部署后才能看到价值,ZDNet China,2004-04-14。

  中央党校报告称中国使用互联网每年需向美国付5000亿,第一财经日报,2008-1-24

  十进位网址对加速我自主新一代互联网意义重大,中国网,2008-1-23

  GDD-06-28,GENI Research Plan, GENI Research Coordination Group and GENI Planning Group, April 23, 2007.

  GDD-06-11, GENI Overview of the GENI Architecture, GENI Research Coordination Group and GENI Planning Group, Jan. 05, 2007,

  Envisioning the Future, FIND Kickoff meeting, November 8/9, 2006

  Greg Goth, “Will GENI Be a Magic Lamp, or a Dim Bulb?”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Nov.-Dec. 2005

  杨阳,下一代互联网IPv6 美国落后中国欧洲与日本,经济观察报,2004-04-19。

[上一页] [1] [2]

本文导航:
·张庆松:IPv6将使中国落后美国20年
·中国下一代和美国新一代的差异比较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