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封炒号实名制意义不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8日 04:36 新京报
封炒号,实名制意义不大 对于手机炒号的问题,如果要解决或者说控制,现在是否有方法?对此,移动运营商采取针对垃圾短信的“手机实名制”的办法来解决炒号问题。 除了全球通用户一直采用手机实名制以外,动感地带自2005年以后,刚刚再次恢复了手机实名制,而神州行近期也采用了实名制。据中国移动营业厅的工作人员表示:“采用了实名制的全球通和动感地带不再限制,而购买神州行卡的用户每天只允许购买一个号。采取实名制后可以对垃圾短信客户端进行封杀,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炒号问题,因为采取了实名制以后,‘号虫’卖号就有了很大的风险。” 运营商确实也寄希望于以推行手机实名制的方式来打压“号虫”。记者在当初TD手机号首日放号时就了解到,每个购买TD手机号的用户只能凭身份证办理1张TD先锋卡,这让当时很多彻夜排队抢号的“号虫”大失所望。 但是,对于运营商的这种对策,前述北京邮电大学的教授则认为效果不大,“手机实名制主要是针对垃圾短信的问题,对手机炒号的事其实意义不大,因为实名制还可以过户。并且,手机炒号也应该还没有到违法那么严重,因为它对其他的消费者造成的直接损害并不大,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 存在的,是不是合理的? - 刨根问底 在手机炒号市场持续红火的现实下,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利用手机号码牟取暴利是否属于违法行为?对此,不少消费者认为,代理商用号码漫天要价显然不利于规范市场秩序。 其实早在2003年年初,信息产业部就颁布了《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规定电信运营商未经电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拍卖用户码号资源,并不得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或占用费。而事实上,虽然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已经出台了五年多,但“手机靓号市场”却依然欣欣向荣。 正:要强化监管力度 业界有观点认为,缺少监管力度和惩罚措施是“号虫”漫天要价的主要原因。对此,前文提到的北京邮电大学的教授表示:“对于电信号码资源管理的政策早就有,但是炒号这么多年了一直存在也没人管。”他认为,目前没有明文规定对收取选号费的单位或个人有任何具体惩罚措施,因此主管部门也只能以“督促”方式进行整顿。 反:何不放开号码销售 还有持相反意见的观点认为,“号虫”漫天要价的行为恰恰是由于行政力量的强行介入,强制所有手机售卡商必须采用统一售价进行销售,不许对某些号码进行高价买卖,才导致手机炒号现象不仅没有得到规范,反而转移到了更难发现和治理的市场中去了。 记者在移动营业厅就碰上了持这种观点的消费者廖先生,他说:“其实我挺想买个好号,现在好号受大家的追捧已经是既定的事实了,又为什么非要统一定价呢?” - 一家之言 自手机诞生之日起,对手机“靓号”的推崇也就随之而生。虽然,一方面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对炒号市场进行监管,一方面也有人认为,炒号属于市场交易中混乱的一面,应当采取强制措施杜绝手机炒号现象,让所有号码在同一价位出售。 但事实上,手机号码就是一种商品,它在任何交易场所都有售价高低之分,并且需要购买使用,因此符合商品的属性。而作为商品,只要市场上有供需之间的矛盾,就可以以价格来调节。 长久以来,我国国民对数字文化的偏爱,致使所谓的吉祥号或“靓号”成为稀缺资源,这些高价号被赋予了炫耀和显性的附加功能,因此这些年来炒号才能有市场。 虽然,电信运营商们没有炒号的行为,但是他们也知道利用“靓号”资源进行营销———运营商一般会采用“预存话费送吉祥号码”的手段营销其“靓号”。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启动新的号段时,也会根据按照号码的“尊贵”程度,要求用户预存一定的话费金额并承诺在一定的时间内用完。 由此看来,炒号符合市场合理竞争需求,符合市场供求关系。这正是所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如果要想规范手机炒号现象,就必须从买方市场开始规范。但是,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只要有买方市场的需求,卖方市场也就会有相应的联动,这是无法阻止的。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赵谨 实习生范旭光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