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信重组新版图渐行渐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5日 12:04  《信息周刊》杂志
电信重组新版图渐行渐近
第四期《信息周刊》杂志封面

  电信重组逐渐迫近,“五合三”似乎已经是一个确定无疑的方案。旧的格局将被打破,新格局又将如何?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现象能否改观?3G的未来应用前景又会怎样?重组又将带给中国的通信制造业什么机会?小灵通将何去何从?而《信息周刊》读者最为关心的是:未来的企业通信又将走向何方?

  《信息周刊》本期封面文章将一一为您解开这些谜团。

  文|周雪峰

  最近,被传得沸沸扬扬的电信重组终于得到证实。3月初,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开幕式前向外界透露:“目前电信重组正在推进当中。”不过,具体的重组方案他并没有提及。

  在所有“电信重组方案”的传闻版本中,“五合三”方案是目前最被认可的一种方式,即: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下称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合通信集团公司(下称联通)CDMA网络(下称C网)资产,成立新中国电信(下称新中国电信)。而联通的GSM网络(下称G网)资产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下称网通)合并,成立新中国联通(下称新联通),最后中国铁通集团公司(下称铁通)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称中国移动)。而此次电信重组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目前中国电信市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旧的格局即将被打破,而新格局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建立起来。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现象还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存在。不过,预计在不远的将来,新中国电信、松绑后的新联通都有望对中国移动构成真正的威胁。

  盘活全局

  重组后,联通将得到松绑,而全业务运营模式将盘活整个电信业。

  联通自一诞生就肩负着与中国移动竞争的使命,但C网和G网的建设、维护和升级需要的巨大资金,把联通压得喘不过气来。

  财报显示,联通对C网和G网投入明显不如中国移动。2007年,联通对G网和C网的优化、改造和升级费用约为260亿元,而中国移动仅G网的一年投资就接近1,000亿元。导致的后果是,联通基站覆盖不够,信号不好,竞争力不如中国移动。

  另一后果是,尽管通话费低,联通在新增用户方面却明显落后于中国移动。2006年,联通新增用户1,457万户,其中,G网用户总数增加1,080万,C网增加377万户。而当年中国移动仅G网新增用户就达到了5,400万户。

  为了兼顾平衡发展,联通对G网和C网的投入只能实行均分,结果是谁也没吃饱,谁也没有吃好,两张网络都得不到充分完善。2003年,中国移动曾推出“关键时刻,信赖全球通”广告,通过沉船游客拨打移动电话呼救并最终获救的故事,将网络质量与用户的生命价值联系在一起,狠狠地挖苦了一下联通。而联通对此是有苦难言。

  移动、联通二者力量对比的失衡,加上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等面临的市场窘境,促使电信重组不得不在人们的呼声中来临。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下称体改所)近日发布的《中国电信市场结构与有效监管研究》报告指出,优先进行业务重组,使主要运营商相继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对于依靠市场和新业务的力量调整失衡的电信结构,建立相对均衡的市场发展体系,提高中国电信业的整体竞争水平,应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案。

  体改所课题组具体分析道,如果固网运营商拥有移动牌照,至少其在发挥已有的宽带服务基础上,可以在接入网上不断地扩充自身的网络覆盖实力,而投资成本在初期也远远低于移动运营商同类的铺设成本。同时,在语音业务上可以实现固话语音与移动语音的同号服务,由此,可以给固定电话用户提供更便捷的通话手段及多种服务选择,更重要的是使固网公司在转型中,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传统语音业务萎缩造成的收入损失。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分拆联通,既为联通松绑,也盘活了整个中国电信业。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预计,在重组过程里联通受益是最大的,因为该公司可能高价出售C网,同时与网通合并后盈利能力也有了保障。

  中国电信副总裁李平曾表示,一旦电信获得C网,全业务经营将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而中国移动合并铁通后,双方的资源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值增值。

  分拆联通的传闻显然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欢迎。联通近期的股价表现明显强于大盘,自去年10月以来至3月底,联通股价跌幅大约为25%,而上证指数的跌幅却达到了45%。

  三足难鼎立

  按照目前呼声最高的“五合三”重组方案,短期内,重组依然很难撼动中国移动在业界的地位。

  目前,中国移动在国内市场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占领了大约2/3的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份额。财报资料显示,中国移动2007年前三季营业收入为2,584.65亿元,相当于其他3大运营商的总和,而利润总额更是超过了其他3家的总和。在新增的移动用户方面,中国移动抢占了其中的绝大多数,而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去年共流失了682万固定电话用户。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认为,重组要解决的是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问题,但新方案仍然无法改变这一不利局面。

  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委委员李进良对此表示谨慎的认同。接受《信息周刊》的采访时,他作了一个简单估算,按“五合三”重组方案虽然3家运营商都将获得移动和固网牌照,成为全业务运营商。遵循摩尔定律及“移动超过固定”规律,重组之后的现实是,中国移动仍然是原来的组织架构,仍然拥有GSM用户约3.9亿,仍然是每天2亿元以上的利润。中国电信虽然新添约4千万CDMA用户,并保有原来约6千万的小灵通用户,以及约2.2亿固网用户,但由于联通C网2007年刚开始盈利,分家重组后走向正常运营少说也得半年,因此,估计中国电信也就是保持原来的经济效益。新中国联通拥有约1.2亿GSM用户、约2.4千万小灵通用户、约1.4亿固网用户,但由于合并重组,伤筋动骨,走向正常运营也得一年半载,因此,估计其近期效益未必能超过以往。所以总的来看,重组后的一两年,仍然是中国移动独占熬头,不可能形成预期的“三足鼎立”态势。

  花旗集团 (Citigroup Inc.)分析师迈克尔·孟(Michael Meng)表达了类似的判断,他认为中国移动预计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率先实现TD-SCDMA的商用,因此中国移动在中国电信业重组后仍将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信专家呼吁,本次重组的目光宜放长远一些,从全球电信竞争格局出发,避免重蹈上次分拆后中国电信走下坡路的覆辙;不要把打破中国移动垄断局面作为终极目标,那样将不利于国内电信运营商的国际化。退一步而言,即使中国移动垄断局面被打破,还有国际电信巨头们在门外虎视眈眈。

  “除非把中国移动拆分,否认短期内很难撼动中国移动在国内市场的地位,”该专家称。但拆分中国移动,将会削弱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因此,在电信开放大背景下,分拆中国移动未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后来者居上

  就长期而言,通过本次重组,中国电信有望后来者居上。

  目前,中国电信要追赶上中国移动确实存在很大难度,无论从用户数、收入、利润的规模和增长率,前者都全面落后。但C网的潜力、固网+移动网催生的新业务将有望帮助中国电信实现翻盘。

  C网是一副“好牌”,一位熟悉中国联通的人士表示。只是在CDMA放号早期,终端拖累了CDMA的业务发展,加上联通自身实力不足,才导致了今天C网在盈亏边缘挣扎。而只要运营得当,C网还是大有潜力可挖。

  中国联通财报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CDMA用户数超越4,000万大关,达4,109.7万户,2007年净增用户数460.4万户,是全球第二大CDMA运营商。另据联通此前发布的2007年前三季度财报,期内CDMA业务收入为204.56亿元,在联通业务总收入中占近30%的比例;税前利润(10.8亿元)则超过2006年的全年水平(10.6亿),被称为CDMA业务的“历史性突破”。CDMA业务平均每月每户通话分钟数(MOU)为265.1分钟,平均每户每月收入(ARPU)为59.2元,均显著高于GSM业务。

  全球范围看,CDMA网络盈利前景可观。美国第二大电信运营商、全球最大CDMA运营商威力众公司(Verizon)去年第四季度净利润达到10.7亿美元,增长3.9%。全球首家推出CDMA服务的韩国韩国SK电讯株式会社(下称SK电讯)2007年第二季度纯利润达到28亿人民币,同比增加1.8%。只要加大网络建设投入和推广力度,提高通话质量,C网的潜力将会发挥出来。如果中国电信收购C网,将实现1+1>2的效果。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分析报告也认为,固网运营商拥有巨大宽带网及互联网资源,在移动与固网融合趋势不断加强、数据增值业务成为运营商收入主要增长来源的情况下,移动网络与固定网络的协同效应、产品捆绑销售优势将会使固网运营商的竞争优势得到增强。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分析报告更是明确地指出:“长远来看,中国电信将是4家电信运营商中最有前途的。”

  另外,一个不可以忽视的因素是中国电信的领路人——王晓初。在出任中国电信总经理职务之前,王晓初曾经担任中国移动4年的总经理,拥有丰富的移动网络运营经验。面对最大的竞争对手中国移动,他能够做到知己知彼,有利于中国电信快速整合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资源,推出新业务抢占市场。

  电信业正面临变局,尽管变数诸多,但是大方向已定。而随着运营商重组的推进,整个通信产业和未来的主流应用都将随之产生巨大的变化。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本文导航:
·深度:电信重组新版图渐行渐近
·3G格局猜想
·颠覆“中国制造”模式
·小灵通面临淘汰危险
·统一通信将进入快车道
·英国电信的启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