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钱伯斯:阿里巴巴价值需长期衡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 11:11  CNET科技资讯网

  次贷危机年底结束

  CNET科技资讯网4月17日北京报道(孙封蕾):思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大概是全球IT巨头里任职时间最长的首席执行官了,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的这位“互联网先生”,如今又开始接受美国经济低迷的洗礼。走过大风大浪的钱伯斯,站在中国媒体面前与记者针锋相对时,不乏坚毅的眼神和对未来运筹帷幄的自信。

  一时不能决定一世

  作为华尔街的科技公司宠儿,钱伯斯对宏观经济的看法格外引人关注。不过当各种悲观的预测都在充斥着华尔街的时候,钱伯斯昨天大胆预计,饱受次贷危机影响的美国经济会持续两个季度,年底就会复苏。

  诚然,思科的业绩会受到美国经济的影响,但钱伯斯认为,思科未来五年内的增长速度将达到百分之十几,这期间挫折和动荡是在所难免的。

  钱伯斯用自己的管理经验告诉记者,衡量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用一周,一月,甚至一年的成绩,也不能因为短期的利益来制定发展策略,要把眼光放长远。领先的公司之所以能保持领先,是因为他们不仅在经济繁荣时期运作,更会在艰难的时候把握好前进的方向,不管市场好不好,企业都要积极的动起来,保持不变的发展战略。

  其实,与美国经济低迷息息相关的还有思科支持IPO的阿里巴巴,去年钱伯斯访华的时候,宣布注资1750万美金帮助阿里巴巴上市,而就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后,受香港股市影响,阿里巴巴的股价也走了麦城。

  然而,钱伯斯并不认为思科做出了错误的决策,他相信阿里巴巴,相信马云的领导才能,以及他所从事的事业。

  同样,评判阿里巴巴的前景,也不能用几个月,乃至几年的业绩来作为价值尺度,市场份额以及市值都不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中国董事长与中国总裁各负其责

  不到半年的时间,钱伯斯就兑现了他每年都会来中国的承诺,钱伯斯已经是第七次来到中国了,每次钱伯斯都会为中国市场带来意外,这次也不例外。

  钱伯斯宣布,思科下一阶段在华“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涉及研发、教育、采购、投资和培训等领域,除此之外,还为思科中国管理团队带来一员大将:思科全球资深副总裁Jim Sherriff(史瑞夫)调到中国,出任“思科中国董事长”。

  思科中国总裁林正刚上任已两年有余,林正刚上任之后,中国区的业绩成长也有目共睹。而在此时思科派来的一员大将,难免让业界有些意外。

  对于思科中国董事长一任的设置,钱伯斯特别解释,史瑞夫来中国是要把思科对中国发展蓝图的规划从总部带到中国,他会负责全球供应链、全球制造业务、思科中国的研发、收购及合作伙伴的拓展。这些工作的完成,钱伯斯给了史瑞夫三年的时间,这三年里,史瑞夫还背负着另外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寻找接班人。

  有了“中国董事长”这一新职位,不禁让人想到了思科中国总裁林正刚与史瑞夫在中国区的职务划分。

  钱伯斯特别做出说明,林正刚负责的是销售方面的事务,与史瑞夫并非上下级关系。林正刚所要做的是保持中国区每年25%的销售额增长,而史瑞夫是把更多的思科业务、战略放到中国。

  另外,钱伯斯还宣布,思科总部成立了由18位高层组成的“中国战略委员会”,由他本人与思科首席运营官担任联合主席,这个委员会将由思科中国新任董事长史瑞夫及全球负责业务运营的常务副总裁Randy Pond共同领导,其成员还包括思科亚太区总裁陈仕炜和思科中国总裁林正刚。

  思科不做跨国公司 不为廉价劳动力来中国

  当世界越来越“平”,跨国公司的触角越来越无所不及,钱伯斯却提出了思科不想成为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意味着更细化的国际分工,而钱伯斯更希望思科成为真正的全球化公司,不再受时间、距离、组织机构的限制,而这些都得益于思科是协同工具的创造者,并率先应用在自己内部,使得商业模式因虚拟协同工具的出现而改变。

  事实上,思科是第一家在中国做制造的国外公司,14年前就把外包带到了中国,钱伯斯毫不谦虚的说,思科对市场的把握一向准确,早在上个世纪就引领了外包的潮流,而今天需要的是web 2.0和协同。

  钱伯斯强调,思科进入中国、印度,不是为了赚取廉价的劳动力,这里有很多的人才,思科需要这些人才的支持,而且思科也会用独一无二的方式在这些国家投入。

  在钱伯斯眼里,中国是思科永远的合作伙伴,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市场,思科也会把中国的一些东西拿到全球,分享给世界各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