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科健重组四大细节探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 07:37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4月3日,ST科健,仍然涨停。自3月26日以来,ST科健已经连续拉出7个涨停,股价从4.67元涨至6.57元。这是投资者对ST科健重组的反应:31.42亿元债务被置入一家承债公司,并被完全剥离出去,同时,同方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优质资产——五家房企注入ST科健,“大换血”使ST科健获得新生。

  ST科健重组的背后是市场的一种创新:债权人采用债转股方式,把债权置换为新科健的股权。在整个过程中,两次市场化运作使重组获得转机:重组方案由招标确定;资产注入方——民营企业同方控股也是通过市场方式确定的。

  一家严重资不抵债、资产负债率高达362.46%的公司,从引入证券中介,到确定重组对象,前前后后仅用了4个月。重组一度步履维艰的ST科健,为什么能凤凰涅槃?它的这种重组方式,能够复制吗?ST科健股价连续涨停,有没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会不会最终又演变成投资者买单的游戏?

  ⊙本报记者 阮晓琴

  细节1 债委会

  ST科健债委会进入公众视线,最早是在2006年7月。当时,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对ST科健拥有债权的金融机构组成了“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债务重组债权人委员会”(简称“债委会”)。据债委会成员单位签署的《金融债权人协议》,债委会是上述债权人对ST科健债务重组的最高决策机构。

  债委会成立之前,部分银行曾单独与ST科健打过官司,或查封过科健资产。债委会成立后,有了些变化。ST科健债委会秘书长徐鸣飞介绍说,债委会内部有个协议:采取行动一致原则,即不论之前各家银行采取了什么行动,债委会成立后,成员单位一致行动。对所获债权,将按照比例归还各银行。

  在运作上,债委会设立了由最大债权人浦发银行深圳分行、光大银行深圳分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深圳办事处、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等4家金融机构联合成立的主席行。其中,最大债权人浦发银行是主席行,其余三家为副主席行。经授权,主席行是牵头单位,负责与债务人和重组对象进行日常沟通。重组方案、债务剥离方案,都由主席行制定。涉及到债权分配等重大事情,需要经过三分之二的成员单位表决通过。

  同方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朱志平认为,债委会办事效率非常高。重组ST科健之前,同方控股集团曾接触过几家ST公司,“ST公司债务都比较多,一个一个债权人谈,过程特别漫长,也很难解决。ST科健公司设立债委会,沟通起来方便多了。”

  债委会成立之后,做了三件重要的事:第一件事,保“壳”。由于ST科健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亏损,如果2006年仍然亏损,ST科健将被暂停上市。为了保“壳”,债委会经表决,浦发银行等行停止对中科健2006年及以后年份的贷款或垫款计息。2006年,为ST科健减免利息、复息、罚息共计6700万元左右。ST科健因此当年实现净利润5000万元左右。

  第二件事,提出债转股的思路。虽然没有形成具体的转股方案,但确定通过招标方式引入证券中介,确定重组方案。

 [1] [2] [3] [下一页]

本文导航:
·ST科健重组四大细节探究
·ST科健重组四大细节探究(2)
·ST科健重组四大细节探究(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