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黑手机泛滥背后:消费习惯的转变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15:41 现代快报
NOKLA(模仿NOKIA)、SunyElicsson(模仿SonyEricsson)……这些貌似正品的手机,在2007年的国内手机市场中,牢牢掌控了超过1/4的份额,尽管信产部的打黑力度逐年加大,舆论媒体也从未停止对黑手机的曝光和监督,但各大手机厂商叫苦不迭的现象却从未停止过;相比于波导等国内知名品牌的巨额亏损,黑手机却有愈挫愈勇之势,去年国内销量突破6000万部,逼近正规企业的全球销售总量,而每一部黑手机的利润超过200%导致国家税收全年损失上百亿,另一方面,假冒手机电池爆炸伤人事件有增无减,而引起的矛头指向总是对准了手机正规军,“黑色诱惑”不仅从经济上引诱了更多的人投身黑手机产业,同时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蒙蔽了消费者的眼睛,更是悄悄地迫使“责任”二字与正规厂商貌合神离。 畅销根源:“需求=供给” 黑手机的猖獗,逼得各大一线手机品牌借助舆论联合政府共同扛起声讨大旗,更有甚者发出言论,声称“黑手机(寨机)即是王道”。 的确,低价格、最新机型、功能强大是黑手机的杀手锏,一部“普通版本”的黑手机所有成本不会超过200元,一块仿制电池的成本只需要7元而相同型号的行货电池市场售价则高达上百元,相比之下,正规厂家生产一部手机的材料费就已经接近千元人民币,再乘以1.7倍才是产品的价格底线,这其中包含了研发、维护、强制质检、型号审核、入网费等等,而这些黑手机统统可以免掉。低价格满足农村市场的同时也满足了部分习惯于常换常新的年轻人的需求;根据不同机构针对手机用户调查显示,2007年在中国有近36%以上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浏览互联网,有近三成的用户经常用手机听音乐,近年来蓝牙手机和导航手机的销量也成井喷之势,而黑手机除了普通的通话短信功能之外,还能看电子书、听音乐、打游戏、上网等功能一应俱全,正是满足了这些时尚而又年轻的需求,黑手机才能从三四线城市一举攻入一二线城市的手机消费市场,冲击正规军的正常营运。 泛滥背后:消费习惯的转变 随着销量的翻倍和投入的加大,黑手机已经从原有的简单仿制发展成为从上游设计、研发、制作到下游营销渠道、售后服务的完整产业链,集成者整合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能够根据任何需求完成1万到5万的批量生产,真正促使这一演变的并非“牟取暴力”四个字能够解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经从原来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费产品,尽管正规军竭尽所能去满足各类细分市场的需求,但是当一款外形与功能与行货几乎相同而价格却有天壤之别的黑手机出现在消费者面前时,很多人放弃了行货,原因就在于消费心理的转变,很多人对这些“非行货手机”已由当初的半信半疑转变成一种消费习惯。 宣战招式:责任是关键 黑手机泛滥,打得正规厂家无路可逃,无论是政府还是手机正规军现在都陷入“黑手机越打越火”的悖论,最高罚款不得超过三万元的法规条文,和黑手机每年几百亿元的销售额比起来,犹如九牛一毛。 在这场扭曲的消费者争夺战中,正规厂家当定了冤大头,他们规规矩矩向政府交税,向行业主管部门交了钱做检验,可真到了市场上,面对黑手机拳打脚踢,却难以招架。目前,已有为数不少的一线品牌正在试图走电视直销的弯路,开辟新的渠道来避免与黑手机的正面交锋,然而在走私手机、假冒手机、翻新手机的挤压下,正规军发现摆在面前的是一条越来越窄的独木桥。 2007年下半年,信产部将通过修订手机三包责任说明来继续加大对手机监管的力度,而在google过去6个月的信息中约有 543,000条与“手机质量投诉”关键字有关。可见即便是手机正规军也没有在质量与服务上做到尽善尽美,消费者难以从手机行货消费中体验企业的责任与承诺。 著名的波士顿品牌资讯公司很早就提出“品牌是一种承诺”的理念,与其和黑手机拼价格、斗技术不如踏踏实实地为消费者服务,在购买力不断提升的今天,品牌的承诺、卓越的品质和到位的服务将成为新的购买点,对产品负责才能对消费者负责,当“优胜劣汰”的法则重新适用于手机产业时,黑手机将再也不能独善其身。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