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TTH发展战略咨询会高端对话
新浪科技讯 3月12日-13日,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中国通信》(网络版)承办的“2008年FTTH发展战略咨询会将在北京举行。会议将邀请信息产业部科技司、规划司,建设部科技司相关领导,六大运营商网络部相关人士,以及多位业界知名专家出席。新浪科技将做独家直播。
以下是FTTH发展战略咨询会高端对话内容:
周仁杰:下面是我们的高端对话。
我们高端对话的嘉宾首先是我们的毛谦主任,还有来自中国联通网络建设部副总经理沈文萃,还有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固定接入事业部产品及方案市场经理孙曦光,还有来自中兴通讯固网产品首席架构师马润斌先生,还有上海电信副总工程师张军先生,还有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田一凡先生,以及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市场与战略部、技术支持经理朱险峰先生。
刚才的报告里面也看到了FTTH的发展需要产业链上方方面面的大家一个共同的努力,今天在台上就坐的几位正好在产业链各个层面都有,我想首先问大家,就是说大家觉得如何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发展FTTH产业。
毛谦:这个问题应该说既难以回答,也比较容易。难回答是因为产业链价格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站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的角色,都有一个本身利益的问题。因为都要过日子,都要有一定利润,无论是最源头的,不仅仅是我们在座的光纤光缆设备制造商。还有前面的器件,器件前面还有原材料,整个一条链条上包含的环节很多,然后到后面的运营商,运营商后面还有用户,在整个链条上。运营商如果从用户那里拿不到所需要的资费,如果拿不到低价格的设备和资料,不能建设它的网络,不能提供服务。同样制造商如果成本太低,自己不能够维持生产的话,也很难提供给运营商更低价格。实际上只有一个办法,相对来说可以使大家比较相对满意的整个的扩大,因为量大了以后成本相对来说可以降低,从芯片开始,原料开始,量大就降低了。但是量大又受到成本的制约,成本高了以后量又大不起来,这是一个怪圈,是一个闭环,如何打开这个环节,开始的时候逐渐扩大一些量,降低一些,使得可以普及一些,价格进一步降低,然后再大规模推广,这样大规模推广之后,可以使得我们FTTH打破这个怪圈。
周仁杰:沈总也是搞建设,专程来参加这个会议的。
沈文萃:我搞建设的比较注重实践。如何把FTTH的价值链打造好,作为联通来说没有实践,但是我们是在看这件事,也是跟踪研究这个事。如何打造这个价值链的话,应该说运营商是一个牵头的,是一个龙头。供应商和制造商是一个基础。而且这个龙头处于起步的阶段,如果起步好的话,这个是很有作为。因为FTTH和现有目前的到户的宽带来说,有很大的技术优势,还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带来很高的性能优势,而高质优价来说,如果起步的运营商掌握好的时候,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为产业链的下游制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是一个我的感觉,千万不要走要恶性竞争。在市场上如果拿不到钱的话,运营商反过来挤制造商的下游,制造商的下游、集成商的下游挤元器件的制造商,这个恶性竞争不要出现在整个FTTH事情启动的时候,一开始不要弄成恶性竞争。这是我需要说的一点。因为下一步电信运营业的改造,确实让FTTH的事情要启动了。
周仁杰:第二有关FTTH的现状,在韦总的报告里面,还有之前的发言里面也有论述。现在我们有针对运营商的代表也在,是否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目前在我们实际各地都在做FTTH的实验,是否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试验、以及发展的情况如何,还有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有有什么启示,可能也是给我们整个大会,给我们在座的各位的启示。现在看看我们市场还有实际情况怎么样。
张军:刚才韦总已经在报告当中,把中国电信FTTx建设的思路和策略已经谈的比较多了,从上海电信来说,下午的演讲会有有关FTTH的一些思考。我们不是为了做FTTH的目的而做FTTH,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宽带提速。中国现在还是一个穷国,我们对带宽的需求、内容,还有三网融合的政策,实际上跟我们FTTH的进程都是有关联的。从FTTx来说,我们也可以达到一定的速率。我们按照韦总刚才讲的目标,不一定是FTTH可以达到,在我们的框架下也可以达到的,关于这个话题,我下午有一个PPT可以说的更详细一点。
周仁杰:毛主任上午演讲的信息量非常大。包括中国电信、包括中国网通,在FTTH的一些试验和运行规模。无论是从最早的有关领导的发言,还是到我们专家的发言,都提到了一个成本的问题,如何降低成本,那么我们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我们在座的厂家,虽然目前我们FTTx最好最终满足我们用户宽带需求的方式,但是对于运营商来说,目前在中国还是以两大主要运营商的比例相当高,但是南北来说在FTTB+LAN都是做了阐述。因为成本这一块很大一部分是在厂家这一块,除了其他的因素以外,我们希望从厂家的角度给大家交流一下。
马润斌:我是中兴通讯的,我们考虑的问题就是FTTH建设的成本,目前FTTN、FTTB+LAN以及+ADSL2,都有很多的优势。我们不是为了要建多宽,我们建的目的是把家庭的宽带业务提高出来,变得可用,为我们的运营商,使我们的产业链更加成熟。韦总提到了希望我们的厂家设备逐年降价。我们也在一直努力。实际上产业链的成熟最大的驱动力,是我们的宽带业务。我们的业务一旦起来之后,那么源头有源源不断的资金的输入,我们的产业链包括系统设备商,都会非常成熟起来。因为有业务在前面开路。这是一个方面。这个方面的话我认为在我们近期,包括中、远期的带宽的需求也是非常好的,韦总真正分析了中国的现状,在中、远期家庭用户真正的带宽需求,基于这种带宽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如何考虑我们综合降低我们的成本,然后我们所尽其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周仁杰:那么总体感觉包括其他几位的发言,还是带宽的驱动力的问题,还有视频这一块,特别是IPTV方面,政策的推广方面有制约。我们目前看得到的角度来讲,大家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从厂家的角度来讲,因为运营商可能也有一些运营商的市场、渠道来了解。你们的角度来说一下你们比较好的建议,可能你们的视野更发达,在全球的领域,可以说一下。
马润斌:这个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基本的分析和研究,但是运营商可能也做了深刻的研究。这一块为什么提到数字家庭的概念,实际上已经出现好多年了,我们可以想到最早期的比尔盖茨到我们国内的推广,因为我们的宽带网络那个时候没有,所以他的计划在中国失败了。但是我们的宽带网络到GMS时代的时候,我们发现早期的认为几十K的宽带上网网络是不够的,我们的视频业务,我们看到的目前的IPTV,可以带来一个崭新的业务空间。那么从业务角度来说,在数字家庭当中,不单指只是满足一个多媒体视频方面的业务。比如说有数字家电的控制,还有我们的家庭的可视化,包括你个人视频的相互的一个共享。这个方面对于带宽的需求很高的,同时互动性非常好,从业务本身发展的角度来看,业务最终吸引用户的是一个互动的多媒体的业务,它的特性带来给用户整个的生活数字化、便捷化。这个角度的话,我们的网络建设韦总讲的给我们带来第三次机遇。那么这种机遇也是需要我们深刻地挖掘用户的真正的需求在什么地方。
我们认为在数字家庭这一块。那么家庭只有数字化之后,你的业务当前只看到了IPTV,有限的宽带业务,整个家庭的家电,包括你的PC机整个数字化之后,你的业务非常丰富了,非常符合用户的高等需求的宽带需求业务,就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周仁杰:现在信息产业部非常重视,包括科技部,还有几大其他部委,现在在整个中国,推行一个现代服务业,互动多媒体。具体承载的运营商就是中国电信、中国网通,要建400万容量的规模,然后200万用户,电信和网通各一半,就是在推动这个事情。这是一个跨部委的决策,现在在推进。在去年11月份的时候,信息产业部的娄部长,亲自推动这个事情。从芯片制造商,到一些系统的设备制造商,包括运营商,还有一些内容的,包括文广集团,像上海文广。就是说互动多媒体的产业已经在启动了。可能在中国监管方面目前来讲还有一些路要走。刚才提到的一千多,两千多的价格,从设备厂家来说,在你们的一个产品的未来的技术安排里面,有没有这个方面的考虑。
孙曦光:我是来自上海阿尔卡特的。对于大家关于光纤到户的价格问题,我做一个简单的阐述。那么其实目前的情况,主要得益于GPON在欧美的一个重要的发展,主要是需求变大了。我们原来做GPON的芯片,只是一个基本功能,现在出了第三代的GPON,出现了家庭网关,很多这种相关的芯片集合在一个芯片里面,这样一个成本有一个非常大的下降。在光器件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还有其他的产业链的附属的东西,带来的价格下降是非常迅速的。我们做了一个预测,刚才说的一百美金,目前暂时来看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是2010年以后,我们可能会非常接近这个价格,我们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DSL,或者VDSL2的价格非常接近我们中国的市场,但是目前我觉得高质高价在市场上可以理解的。因为现在视频类的业务,交互式的业务是我们必须开放的,包括我们的监管部门,还有制定部门要尽快出台,对我们整个全球化的趋势之下,中国如果这个方面不加快的话,对整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影响。
周仁杰:因为整个产业链不仅仅是在上下游里面,报告里面提到国外的比较典型的一些做法,可能在法国、在意大利等等,就以住宅小区为例,问题是提出非常重要的概念对全社会来讲大家非常关注,降低成本,光靠一家运营商不行,不可能说一个小区里面,实际的运营商目前进行的业务里面,我以上海为例,上海比如说南京淮海路上,商业楼里面,开发商已经做了一些投资。但是在中国在多运营商的环境下,如何使得这个投资最低,或者有没有可能。我们和上海市政府提出一个观点,因为这个太大,任何运营商都承担不起,那么有没有整个社会力量。比如说政府出台。垂直布线的话,不管说哪个运营商投资之后,或者未来主投的,这个大家贡献,比如说电信租的,网通来用。我们很早就在问设备厂家,比如说新出来一个小区,我们可以由什么产品基本上支持未来带宽发展带来的需求。那么内部的投资就靠社会力量结果,比如说房价增高,就把这个成本摊到房价里面。通过社会力量解决,因为这个模式造成巨大的压力。就是说我们有这种产品来支持这个方面的需求。我们相信这个需求会越来越多的出来。
孙曦光:那么从运营商来说,有哪个用户,哪个业务,我们可以在设备上进行共享,进行精细化管理。
周仁杰:谁来精细化管理?
孙曦光:我们跟欧美的方式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目前来看,在末端就是在城市建设工作当中,这一块共享比较容易做到。而且我们可以通过提前准备,我们可以把光纤用户做到规范化,把最后的一百米做到一个共享,当然不仅是解决投资的问题,还有目前管理的问题,对运营商可以解决很多的时间。
朱险峰:刚才谈到成本的问题来说,我觉得成本往往是有一个规模的,那么规模往往离不开标准制定,你标准没有制定好,东家一个,西家一个,没有办法。咱们中国电信走在前面…
周仁杰:如果大家都采用的话,那么这个标准相对比较统一。
毛谦:起码在国内可以是一个标准。
朱险峰:社会的标准决定了以后,这个芯片的标准可以定下来。另外一个方面设备配套的ODN网络建设标准确定下来之后,相关的产业链制定之后,也会降低一个成本。当然在制造商,比如说光纤制造商,光缆制造商,以及ODN配纤产品的制造商相互合作也是存在的,因为大家都是打造一个产业链上各个不同的产品,我们的相互合作非常有必要的。共享我们的一些经验,避免走一些弯路,也可以缩短我们的进程。这是我们厂家之间的。
另外从ODN网络的建设来说,目前来说我们主要针对运营商的建设来考虑,怎么样节省前期投资,怎么样来使网络简单,能够便于维护,怎么样能够使以后的操作更加简单。如果采用集中的方式的话,我想一个小区对运营商都是开放的话,你这种建设模式确定下来以后,实际上讲的是一个物理方面的模式。
周仁杰:可能我们确实非常盼望有这样的产品。如果有这样的产品的话,我们一定会通过地方政府来解决。
我问一下毛主任,就是在建设这个框的方面比较靠前,毛总原来所在的公司主要在武汉,有什么经验。作为一个城市来讲,为什么在全国可以走的比较靠前,有什么好的经验。
毛谦:武汉市政府对光纤到户整个的发展非常重视。因为长飞的朱在报告里面提到一些。我所在的单位是武汉通信研究院,武汉有很多的试点,给武汉市政府给出的政策也有一定的原因。
比如说很早在我们行业标准开发以前,以前把FTTH作为地方标准,一共有十几个标准,整个一套,在重新建设维护,还有整个施工,一直到整个维护系统网络全部制定出来,给建设提供一个很好的依据。另外武汉市政府给建设每一线的用户进行补助,比如说补助五百、或者一千块钱,初期采用政府补助的策略,使得用户提高很大的积极性。另外政府对运营商也是非常支持,组织运营商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武汉市在汉口那边有一家运营商,把铁路两边的光缆都布好了,可以直接把网络弄到用户家里面去。武汉也是采用多种措施,使得武汉市光纤的发展走在前面。
嘉宾:我是上海博商科技的,我们做光分子器的,是很重要的一个元器件,以及它的可靠性,我们跟国外的供应商合作,他们有严格的标准和可靠性要求,他们每年的招标都要进行一个测试,然后打分,再谈价格。好像国内都没有这个产品的标准。
毛谦:关于光分子器的标准这个是有的,因为关于器件方面所有的标准我们都遵循原来的标准,我们器件方面制定的标准,可靠性方面都没有去执行。
嘉宾:这个方面是不是有一个单位牵头的,做测试入网方面的。
毛谦:现在关于器件方面的可靠性试验,都是自己厂家来做,按照要求来进行试验。由于器件不属于信息产业部监管的入网的器件,因为信息产业部入网是管理互联互通方面的设备和器件,所以这个不属于入网,有很多检验中心是具备这种器件设施的能力的。比如说叫做网瑞实验室,在武汉的,原来挂靠再一个武汉电信研究院的,是光通信产品中心,可以做这个试验,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直接联系。
嘉宾:我看到我们器件的提供商,现在光缆的供应商也在提出这个解决方案,我想问一个问题,在FTTH实施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小区的过程当中在市场开发方面,还有设计采购、维护和施工方面,运营商和器件供应商,光缆供应商,大家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的,他们谁起到一个主导作用?
朱险峰:这个问题提的比较好。我们在武汉电信的一些经验,首先把自己的想法和成果拿出来一起探讨,包括施工队,包括研究院,大家一起探讨。至于谁牵头,电信运营商肯定有自己的一些要求,可以把要求提出来。因为跨的行业比较多了,涉及到光纤,接收盒,还有对于每一家来说,都是共赢的一个步骤。
张军:这里有有源设备,还有无源设备,还有接头等等,还有机箱等等,我觉得应该是运营商牵头更为合适一点,因为设备厂商,包括中兴、华为是一个集团,不一定所有的东西都全,可能运营商更能知道一些环境、用户的需求,可能运营商掌握的更充分一些,可能运营商牵头更为合适一些。谢谢!
嘉宾:我是深圳大圣光电的,入户困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能不能两家一起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朱险峰:这个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还兼顾了国外的国际的一些标准,还有国内的一些标准,我们可以互动地推一下。
周仁杰:我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个程度,那么就可以占领中国整个市场的份额,那么就会有发言权,一定像现在的中国移动,在全球移动业的一个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