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志刚
迄今,沸沸扬扬几年的电信重组“再次”眉目了然。
但轮廓的清晰并不代表尘埃落定,相反,更多不确定因素的解决方案和进程,将影响到重组之节奏及由此波及的运营商、产业、供应商,乃至消费者之利益。
目前来看,需要解决好的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矛盾。
久拖不决
每次重组的传言出来,方案基本大同小异,时间节点则在风生水起之后,一拖再拖。
这是个大麻烦。
传言乱人心,在传言纷纭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很难想象运营商会在中长期发展战略制定和执行上放开手脚,甚至在工作情绪和效率、短期营销和投资计划等方面,也客观上会受到影响。这些,显然不利于运营商的大发展。
因此,既然本来就是行政命令的产物,重组方案应该尽快公布执行。主管部门为了平衡各方面利益所表现出来的犹豫不决和反复权衡,不仅于运营商无益,对我国电信运营产业各环节都是一个伤害。
现在看来,尽管传方案已定,但果真要宣布执行,估计要等到下半年了。
主管部门应该会考虑到奥运会的因素,以为其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信息传输环境。
中间的大半年,我国电信产业发展状态恐难显光彩。
融合难题
重组并购最关键的要素无非融合问题。联想和IBM如此、TCL与汤姆逊如此、明基与西门子如此、阿里巴巴与雅虎(中国)也是如此。
而此次与上述案例不同的是,电信重组涉及的都是大型和国有企业,人事和上下关联因素纠葛众多,不能如民营企业一般,“草率地”、完全市场化地操作。
此中,人事是首要问题。
比如,按常理推测,现任联通集团董事长常小兵应该会掌舵“新联通”,但接下来,原两公司各自总裁、副总裁、部门总经理等高层如何安排,就没那么简单了——毕竟,现联通(主要指GSM业务)、网通实力差距不大,两个利益团体必然都会动用一切资源,在新秩序中抢占座位。
2007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联通营业收入为741亿元,净利润51亿元;同期,中国网通总营收为622.3亿元,基本上势均力敌。
我们自然相信行政手段会为此提供符合组织原则的、规范的平衡术,然而,在不影响和谐融合、不滋生消极怠工情绪,及业务顺利开展的前提下,“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消解这一矛盾?
这一方面,中国移动与铁通的情况略有不同——双方实力悬殊,应该会较快形成以移动为主导的新秩序。他们需要解决的小麻烦可能是,比如,如何面对和解决原铁通与移动员工的待遇差异之类?
2007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营业收入达到2585亿元;而铁通2006年全年收入也才155亿元。
除人事外,需要费心思的还包括对渠道资源、客户资源和供应商资源的合理配置。至于操作技术环节的处理,应该是次之的矛盾了。
比如,由此导致的设备供应商市场的异动可能。
电信全业务的发展趋势导致的美国电信运营业重组完成后,国际电信设备供应商间的大整合即应运而生。爱立信收购马可尼,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固网的不足;阿尔卡特对朗讯的并购,也使前者在DSL、固定电话交换机等领域的优势与朗讯在无线通讯领域的积累进行了很好地对接;接下来,诺基亚和西门子在通讯设备方面更是达到了强强联合的效果。
可以联想的是,此番国内运营商“五变三”为全业务后,是否会产生同样的连带效应?
比如,由于电信基础设施资源更多的共享可能,将对本来就已经日子惨淡的国内光传输、交换设备、器件供应商造成更大的伤害。
本文导航: | ||
·电信重组所面临的操作问题 |
·电信重组所面临的操作问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