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论:漫游费调了还是贵(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10:28 人民网-市场报
消费者是承担交易成本 还是承担会计成本? 因为移动运营商的巨额利润,手机漫游费被推到了前台。但消费者始终不解的是,为什么要有漫游费? 通信业观察家尚德琪表示,撇去国际漫游费不谈,仅就国内漫游费而言,是在同一个运营商之间也存在的交易,可以说是一种企业内部交易,应该属于企业管理范畴,而不是真正的市场行为。也就是说,同一个运营商之间的国内漫游费和长话费,是人为设置的“技术障碍”,而不是客观存在的“技术困难”,其目的是为了更方便地核算省级公司之间或市级公司之间的经营业绩,只不过是消费者承担了运营商的会计成本而已。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手机漫游是一种“低科技”,应该取消。尚德琪认为,“低科技”也就意味着“低成本”,但到底是多少,任何相关方在任何时候都没有说过,包括前不久举行的听证会。消费者埋怨一种商品的价格高,根本上并不是因为市场售价太高,而是因为商业利润太厚。所以,如果不提成本,就无从知道利润是多少。那样,任何关于价格高低的言论都没有权威,任何关于调整价格的主张都经不起推敲。 是最后一块高资费坚冰 还是冰山之一角? 近几年,在电信企业实施了一系列降低本地通话费用、双改单等资费调整举措之后,漫游费被称为导致手机高资费的最后一块坚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业内资深人士指出,漫游费问题只是当前电信资费饱受消费者诟病的冰山一角。 信产部电信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认为,双改单等对手机资费整体水平的影响更大。 从信产部公布的数据看,2007年1月至11月,全国移动本地通话总量为19427亿分钟;移动长途通话总量为1415亿分钟。如果乐观估计漫游通话总量是长途通话总量的100%至150%,那么我国移动漫游发生总量不过是本地通话量的7%至10%。如果按每分钟高于本地通话费50%计算,全国漫游费收入也不过是移动通信总收入的15%。 牵一发而动全身。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调整,让公众对电信资费的计费、成本了解得更加清楚,而且把目光投向了市话费上限、长途通话费、月租费、短信资费和数据业务收费。 万方咨询公司研究总监付亮指出,技术日新月异,可资费标准是“10年一动”,运营商的成本已经降低了,但很多项业务还是按照原来标准收钱。每分钟0.4元的主叫上限,确定价格的时候手机用户不超过1000万,现在已经突破5亿了,但这个价格还没有调整。 这次调整漫游费让大家看清了其实费用最高的是长途通话费,每6秒7分。刘兴亮说,这个价格也差不多保持10年了。 杨培芳建议,可以用慢慢封顶的方式降低长途通话费。一个月打长途,不超过4分钟的,可以每分钟6毛钱,10分钟以内的5毛钱,500分钟的1毛钱。这样慢慢封顶,可以将穷人和富人都照顾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