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hone是苹果公司推出的第一款手机 CFP供图
近日,苹果与中国移动通信关于就iPhone在中国出售的谈判暂时破裂。受这条负面新闻的影响,加之上游货源紧俏,不仅内地市场的iPhone改版手机售价回涨到4000元的高位。同时,据业内人士分析,虽然目前中移动方面并没有官方的言论解释谈判破裂的原因,但应该是由于中国移动与苹果公司无法对收入分享模式达成一致所造成。由此,iPhone在08年是否还能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08上市受阻
iPhone是苹果公司推出的第一款手机,支持四频GSM、EDGE、802.11b/g Wi-Fi和Blue-tooth 2.0 EDR无线技术,集通讯和数字多媒体播放功能于一身。目前它已经陆续在北美和欧洲上市,按照苹果公布的时间表,2008年将出现在包括中国内地在内的亚洲市场。他与中国移动谈判的失败,极有可能打乱苹果将iPhone于2008年投放市场的计划,“破解”版的水货iPhone还会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主流。不过一次谈判的破裂不等于完全关闭了苹果手机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
另据记者了解,苹果在美国的合作伙伴AT&T相对来说是一家弱势公司,苹果的品牌号召力对于AT&T来说,可谓是宝贵的财富,所以对于AT&T而言,当然是非常愿意接受利润分成的独家授权销售模式。但是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通讯运营商———中国移动,显然对通过“捆绑”模式获得业绩增长的兴趣不高,因此也就不可能接受这种没有先例的分成销售模式。由此,据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无法找到新的合作模式,苹果iPhone很可能将推迟登陆中国的时间。
或将变道直销
不过,据国内几家较大的手机经销商分析,苹果也可能将会在中国采用直销模式经营i-Phone,究其原因就是美国手机市场是由运营商主导,用户是在选择网络之后再选择相应的手机。而中国还处于较原始的终端设备主导市场,用户购买手机后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去选择网络服务商。苹果iPhone在美国采取捆绑网络套餐销售,用户必须使用指定的SIM卡,接受入网协议规定的资费,并且实名制拥有iphone,这彻底颠覆了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和运营商经营模式,不仅中国移动难以接受,恐怕其他运营商也不会轻易尝试。
此外,由于苹果要求市场适应iPhone,而服务商希望iPhone改变自己适应市场,这就使得双方产生了争议。而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网络运营商的支持,苹果就很有可能会利用自己在iPod播放器方面建立的成熟销售网络以直销模式经营iPhone。另外,也不能排除经过妥协和利益交换,有网络运营商接受了苹果的捆绑销售模式,届时关注的话题恐怕会由终端价格向每月资费标准转移,当然也不排除会有一部分忠实的苹果用户为了iPhone改变自己的通信模式。
中国版前瞻
对于iPhone以什么样的形式上市,定价在什么区间作为潜在的买家我们实在没有能力左右。与其思考这个头痛的问题,不如畅想下未来投放中国市场的行货版本iPhone会是什么样子。究竟iPhone能否会为中国市场进行适应性的改进呢?
据记者了解,iPhone中国版早期机型依旧是2.5G产品,而由于中国目前禁止销售具备Wi-Fi无线数据传输模式的手机,因此行货i-Phone很可能会只支持GPRS/EDGE连接网络,收费将是惊人的,而速度却令人失望。期待中国解禁Wi-Fi技术或者苹果接受中国的WAPI无线通讯标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3G版本出现之前,iPhone行货相比改版机型也许会薄弱一些,这也符合部分网络手机进入中国市场部分技术惨遭屏蔽的惯例。
此外,还有一项潜在的改进可能会使问题出现转机。目前的iPhone只能支持蓝牙语音通讯,但是不支持数据传输,考虑行货手机在中国不允许具有Wi-Fi功能的现实,也不排除苹果为中国版iPhone加强蓝牙功能作为替代的可能性,同时苹果必然对iPhone的操作界面和相应的网络资源进行汉化。
记者观察
冷静看待iPhone热
作为一款划时代的经典产品,苹果iPhone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移动通信生活,其强大的娱乐性和网络互动性是目前的通讯产品所不能比拟的,但是iPhone也许远不如大家期待的那么完美。因为iPhone和所有苹果的电子产品一样,都是自成一体的封闭性平台。例如,不支持JAVA,不支持3G网络,蓝牙无法进行数据传输,不能当作U盘,不能扩展存储卡,摄像头无法录制视频等一系列不尽如人意之处。
此外,虽然iPhone能够通过苹果的网络平台获得丰富资源和功能支持,但是这些服务都是有偿的,还会涉及国内有些忽视的版权保护问题。如果把它和一款开放平台的智能手机比较并不恰当,它充其量不过是能打电话的iPod随身听罢了。如果用户想要充分地发挥iPhone的性能,则需要庞大的资源,或者说需要大量的金钱支持更加形象,由此将会严重地考验用户的购买力,所以假如苹果没有对i-Phone进行改革的想法,那么iPhone也不过是iPod高价模式在中国的又一次重演。
本报记者 孙尚伟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