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雪灾拷问通信枢纽抗压能力(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5日 10:25 南方都市报
卫星通信应急先行 面对一个个突发事件,通信承载的不仅仅是联络,更是财产与生命。我们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和技术来确保国民通信安全畅通?这一问题,又一次摆在全国通信人面前。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造成本次移动通信大面积中断的主要原因是停电导致的移动基站退出服务。受近期雨雪、冻凝天气的影响,高压线路结冰,一些电力铁塔倒塌,电力部门出于安全的考虑进行限电,从而造成部分地区大范围长时间停电;另外,雨雪天气造成局部地区交通中断,同时由于部分基站所处地势较高,应急抢修人员、发电油机无法到达,在电力无法保障的情况下,造成基站退出服务和移动通信中断。 专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灾害天气还将继续维持,通信行业的受灾情况有可能更趋恶化,在受灾最为严重的贵州、湖南、江西三省的移动通信服务,情况不容乐观。 北京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电信市场研究事业部研究员沈子信认为,面对雪灾,通信部门应该有更完备的应急预案。通讯顺畅是保证抗灾信息传达到位、抗灾取得成功的前提。 那么,除了传统的地面通信技术,还有什么技术能够突破陆地灾害对通信的影响呢?记者发现,在多次灾害中,各大运营商都动用到应急通信车,这实际上是卫星通信技术的一种实际应用。 据了解,卫星通信的主要优点在于:通信范围大;不易受陆地灾害影响;建设速度快;易于实现广播和多址通信;电路和话务量可灵活调整;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区域。这意味着,卫星通信可突破常规通信手段瓶颈,便于有关部门随时了解重灾地区灾情和传达救援指挥命令。 尽管中国卫通贵州分公司在本次雪灾中先后为气象部门、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贵州移动、铁通、电信和通信管理局应急办提供50多部卫星移动电话,但仍难缓解当地应急通信指挥的压力。 与我国地面通信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卫星通信可谓步履蹒跚。其表现一是发展速度落后于其他通信手段,二是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百姓的需求。在美国,卫星通信已占社会全部电信收入的7%,而我国只有万分之七。 有专家认为,造成卫星通信应用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卫星通信应用的发展策略存在不当之处,将卫星通信定位为公用传输网,没有及时研究卫星通信应用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使其与地面光传输网形成了同质竞争。卫星通信技术与光通信技术相比,在电信传输的质量、容量和单位成本上都处于劣势,所以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卫星通信迅速衰落。 技术只有走向应用和普及,才能挖掘出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将卫星通信作为陆地通信的一种补充和延伸,那么它的发展就会有很大的空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乃通曾表示。 张乃通指出,现在卫星通信与陆地通信日趋融合,相互补充,在竞争与合作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卫星通信将在补充与延伸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在有通信需求但无地面通信设施,或者在建设地面设施不经济的地区,卫星通信(包括固定和移动)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卫星宽带业务、卫星高清晰电视直播、数字影院/电子影院业务将成为卫星通信发展的新商机。而且,VSAT(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终端)及其增值业务在企业、教育、卫生和金融行业不断渗透,成本不断下降,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本报记者 汪小星 方南 实习生 吴蔚诗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