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民间质疑人士郝劲松:一次惊动动魄漫游费经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 12:58 新浪科技
![]() 民间法律学者郝劲松 主持人:您自己对于漫游费的体会是什么?比如说您自己出差在外面,漫游费的花销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郝劲松:我非常担忧,因为我一年在很多地方出差,一个月有半个月的时间出差,手机漫游费我去了外地,常常是这样,看到有显示电话的,我一般都不会接,我就用固定电话座机回拨过去沟通,如果手边,比如正在外面,手边没有公用电话那就只好接了,还有一种情况,有时候手机的号码不显示号码,显示来电显示控制,那你又觉得可能是朋友,可能有急事,那怎么办?只好接,这种情况,造成我每个月的漫游费大概有300多,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占用了我手机费用的一半,因为我每个月的手机费用600,搞得我就非常难受。而且,我有两部手机,我对漫游费是非常害怕的,我在外地95%都用固定电话,这是一种实际的情况,我作为一个手机用户消费者的实际,我所知道的一个情况,我是这样操作的,我觉得是无法承受的,每分钟1.2元。 给你举个例子,2007年1月10号,当时我正在从太原去杭州的火车上,火车还没有开,北京正在发生一件事情,铁道部要召开一个会议,会议的内容就是要宣布从07年1月10号开始,中国的春运火车票从此不再涨价了,而且每年都不再涨价了,保持平价,大概10:45分宣布的,我的手机就接到了全国各地媒体的电话,刚打的时候车还没开,等到火车开了以后这个手机从来没有断过,你可以想像,幸好当时我手机存有300多话费,即使是这样,这个话费也很快就消耗完了,我当时用两部手机轮流着打。 主持人:你是预付费用户? 郝劲松:对,很高。 主持人:什么时候用完的?几个小时? 郝劲松:到了中午一点的时候,两个手机的话费全部都用完了。因为两部电话全国各地的包括电视、报纸、网络、电台,几乎全国所有的媒体都打这个电话,后来话费就快报了,刚好《新京报》的记者打来电话,我说,你先别采访,赶紧救济,给我充300块钱的话费去,她说我马上让谁谁谁给你充卡,过了大概5分钟,有一个手机充了300块钱的话费,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即使是这样,马上又消耗完了,这个时候我又让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又给我充话费,但是他告诉我,他没法给我充,我只好又让其他的人给我充话费,大概充了700多块钱的话费,这就是漫游费带给我的体会。 还有《京华时报》的记者也给我充了450元,这个是充得最多的,从中午11点到晚上11点,仍然都有记者给我打电话,他说都打不进来,我说是,很多人都在打,后来手机就没电了,那一台车只有车长的办公席才有插座,后来他主动给我让座位给我充电,后来就边充边打,最多的就是《京华时报》给我充的话费,1100块钱,到了杭州还有一点儿。 主持人:估计用了多少? 郝劲松:我后来查了,到了杭州大概还剩下100多块钱,总共漫游费花了900多块钱,不到1000。我在杭州呆了一天,因为在杭州还有人打电话,包括《凤凰卫视》凤凰资讯谢亚芳打电话,我说你别打我手机,就打我宾馆的固定电话,然后我们在宾馆固定电话做了一个连线直播,手机漫游费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在2007年1月10号的火车上,那是一个对我来说是惊心动魄的,从来没有消费过手机漫游费的,烧钱,你又不能说拒绝,即便这样,仍然还有很多地方的一些记者没有采访到,因为毕竟,我觉得再充多少话费也不够,一分钟1.5元,谁受得了,一个问题最少要10分钟,所以我是有切身体会的,为什么我要向国家发改委报名参加旁听,就是因为我认为我的漫游费也是有发言权的。 主持人:并不是真正在质疑发改委的这个行动,而是说真的是想为降低漫游费而呼吁,切实降低漫游费。 郝劲松:我就想代表我个人,我甚至想告诉他们在火车上面发生的真实的故事。 主持人:今天您聊得真是非常的出彩,确实是您这样经常出差的人士,真的是漫游费这种体会最深刻的一类了。 郝劲松:对,尤其是在一次11个小时当中消耗大约1000块钱的漫游费,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遭遇的。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