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信产部“携号转套餐”泥牛入海(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09:41 南方都市报
-名词解释 携号转套餐 一直以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拥有多个客户品牌,以区分高、中、低端话费消费群体,运营商分别对各个品牌制定了相应的套餐资费标准。 2006年10月,为进一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电信市场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电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意,信息产业部就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有关事项向各通信管理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发出《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 通知指出移动通信企业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用户的自主选择权,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定电信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在同一移动电话归属地内(俗称“移动电话本地网”),移动通信企业应保证本企业同一网络的原有用户,可以在不改变号码的情况下,自主选择使用本企业的所有资费方案。“携号转套餐”一说便由此而生。 在携号转套餐实现后,用户可以在保留号码的情况下,自由选择更低或更高的套餐资费。如:全球通和神州行实现携号转套餐后,神州行用户也可以通过选择全球通资费套餐,实现国际漫游、积分换手机等高端品牌功能;反之亦然。 -他山之石 携号转网可保充分竞争 提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携号转套餐情况,可直接参照的几乎为零。原因在于大部分电信发展时间较长,且竞争充分的国家和地区已实现携号网这一更大范围内的自由转化。 以国内情况为假设,携号转网即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甚至和将来可能出现的移动运营商的用户,均可携带自己的号码在各家运营商间转换。携号转网是电信监管部门为促进电信企业充分竞争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如果用户不满意所在运营商的服务,完全有权利,也有条件携带自己的号码转向另一家运营商。这便对运营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户更换网络不需要更换号码,如果再没有好的服务和资费做支撑,运营商很难维持客户的“忠诚度”。 事实上,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已实施了本地电话、移动电话的携号转网。 [中国香港]1995年7月,引入了固定携号转网;从1999年3月1日起,实施移动电话号码的可携带。 [美国]1996年,携号转网制度就由美国FCC(联邦通信委员会)创设。2003年11月24日起正式实施号码可携带。 [英国]自1998年6月30日起,在主要移动运营商的许可证中规定号码可携带。 [新加坡]1997年4月,率先引入了移动电话号码可携带。 [澳大利亚]从2001年9月25日开始,运营商需提供移动号码可携带业务。 [韩国]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号码可携带。 [日本]2004年,日本总务省公布了《关于引进手机带号转网制度的最终规定》,事实上规定了运营商必须支持带号转网的义务。并规定在2006年以前,各运营商必须支持该项义务。2006年10月24日号码可携带政策在日本正式启用。 -声音 信产部提出的套餐互转要求太离谱? 在去年7、8月,我们就召开过相关会议,讨论携号转套餐的进展,但是发现工作非常烦琐,涉及到计费系统、后台管理等很多项配套调整。广东的移动用户数非常庞大,虽然运营商已经用了最快的速度进行系统改造,但还是发现没有预想中那么快完成。 联通有CDMA和GSM两种制式的网络,而且每张网络又分为智能网和非智能网两种共5个业务平台,不同网络、不同套餐分属不同的业务平台。要实现套餐互转,必须对每张网络上的每个平台以及计费系统进行改造。只能分批进行,先是推进同一品牌下的携号转套餐,然后是预付费品牌之间的互转;最后是后/预付费品牌之间的互转。 ――广东运营商人士 神州行的计费系统是基于智能网的,而全球通与动感地带采用的则是另一个平台。如果在短期内要实现携号转套餐,就必须将神州行移植到同一个平台上。而这需要与设备商一起对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和不断调试,工程量将会相当大。 ――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部经理宁宇 现在除了全球通用户是采用了手机实名制的管理方式外,占有移动70%用户数量的神州行用户没有任何管理资料,一旦在携号转套餐中出现逾期不缴费、骗套餐等问题,都将影响到运营商的正常运营。这也正是运营商将后付费品牌和预付费品牌之间的互转放在计划表最后的原因。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 本报记者 方南 汪小星 实习生 吴蔚诗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