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手机漫游费上限标准调整方案日前出炉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09:24 南方都市报
在网络调查、多方论证、专家舌战之后,手机漫游费上限标准调整方案日前出炉。相对于热火朝天的讨论,两大待选方案则不温不火:方案均提出将漫游费上限降低0.2元/分钟,不同的是主被叫按同一标准收费还是差别收费。根据原定计划,听证会将于本月22日在北京召开,届时将敲定最终版本。多数消费者对两方案的普遍反映是“不解渴”,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推荐的消费者代表―――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的江宪律师更表示,不排除要求提出新方案的可能性。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手机国内漫游资费实际上已经低于这两个方案,此次价格调整,受益的主要是北京、上海等高资费地区。 降幅未达用户预期 “不是说要大幅度降低国内漫游费吗?怎么才下降了两毛啊。”本报读者蒋小姐在得知第一个方案后很不满。 按照信产部的传统定义,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是指手机用户离开其归属本地网,在国内其他本地网使用手机时发生的基本通话费。 目前,我国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为:预付费业务上限标准0.80元/分钟,其他上限标准0.60元/分钟。这里面包括基本通话费+建立漫游费,基本通话费是0.6元/分钟和0.4元/分钟,建立漫游费是0.2元/分钟。 在漫游状态下,通话费用还包括很重要的第三部分,就是长途话费,0.7元/分钟。如果全加在一起,在漫游状态下的通话费是1.5元/分钟或1.3元/分钟。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本地通话费已不足0.2元/分钟,这样漫游状态下的通话费用,会比本地通话费高出8倍左右。 从公布的调整方案来看,方案一提出取消现行国内漫游费上限高出本地通话标准资费的每分钟0.2元,实行国内漫游主被叫按照统一标准收费,占用国内长途电路的,另外加收国内长途通话费。例如,广州的全球通用户漫游到北京,拨打和接听北京当地电话,每分钟0.4元;拨打和接听广州和其它地区的电话,每分钟1.1元。对不同的呼叫类型,相比原先标准其下降幅度最低为13.33%,最高为33.33%. 方案二则统一为一口价。比如广州用户漫游到北京,不论拨打北京当地或者任何其它地区的的电话,每分钟均为0.7元;接听电话统一为每分钟0.3元。对不同的呼叫类型,降幅从46.15%到80%. 记者获悉,这两套方案均是信产部、发改委委托研究机构提出的。参与方案制定的有关专家表示,方案一主要是考虑到消费者普遍希望漫游费能与本地通话费水平一致;而方案二则是为了让漫游费计算更加清晰简便。在听证会当日,各方代表可就新方案充分发表意见。 网易11日发起的网络投票结果间接支持了第二种方案,截至12日19点整,95.3%共计5507名网友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不少专家亦倾向于第二套方案。信产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觉得第二个方案更合适一点。因为基本人群打电话的少,来电话的多。”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导曾剑秋也认为第二套方案比较直接明了。 但也有消费者质疑,根据广东移动和上海移动的“12593”漫游优惠干线,用户漫游时一律享受主叫0.39元/分钟全包的优惠,实际价格比上述两种方案都要划算。 早前曾有不少专家和分析师预测本次手机漫游费的下调空间。参与《降低手机国内漫游费上限标准方案》制定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曾表示,“方案中提出的降幅会很大。”国泰君安的分析师陈亮认为,目前的理论漫游费(本地通话费+漫游费+长途费)已甚不合理,通过比较欧盟和日本等国际电信运营商的国际漫游资费与平均语音资费的比例来推测国内漫游资费的下调空间,国内漫游资费与平均语音资费的比例应不高于2.8:1,因此国内漫游资费应保持在0.32-0.36元/分钟的水平。两方案显然不符合大部分人预期的心理价位。 取消呼声源于“暴利说” 手机漫游费成本如何计算、分摊,直接影响到费用的制定。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可谓众说纷纭。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称,以一个在贵州注册的手机号码在北京漫游为例,“手机建立漫游的全过程,不过是在漫游地北京和注册地贵州之间,传送几个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比普通电子邮件还简单的信息而已。”阚凯力认为,基于漫游建立的费用与每分钟0.2元的漫游费相比“成本几乎为零”,所以漫游费完全是对外地手机的“歧视性收费”。 中消协亦曾专门组织专家学者对手机漫游费进行调研,其结果显示与阚凯力的判断相吻合。中消协副秘书长武高汉对此表示:“我们的观点是漫游费就是要取消,专家既然测算出每个用户1年的漫游费成本只有1分钱,接近于零,那么就应该取消,如果还只是下调漫游资费,那对于消费者肯定仍然不公平。” “漫游费没有成本是不对的,只要手机一开,就会有成本。”电信专家廖晓滨则向本报表示,反对漫游费“零成本”的说法:“因为手机不断地在跟基站联络,手机走到哪个地方就要拴住那个地方的基站,漫游的时候手机需要越区切换,信号不好的时候,一个手机还会‘把住’几个基站。”杨培芳也指出,分摊漫游费成本应该考虑的是运营商的设备和运营成本,而不是单纯以比特率(信号传输单位)来衡量。 更有电信专家担心,现阶段取消手机漫游费,其所承担的宏观调控作用无从填补。学者杜碧玉表示,我国目前两极分化严重,东西部差距较大,人均收入严重不均。“如果简单地取消漫游费,必然会相对引起本地通话费的提高,不利于消除两极分化,结果导致低收入者为高收入者买单。”她进一步解释道,移动漫游费的作用首先是为了支付移动用户在漫游地所分担的成本费用,也就是说,移动漫游费虽然由移动用户归属地收取,但要结算给漫游地。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各个移动本地网在经营核算上尚属于单独核算。 而相关专家对此的分析是,既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是全国性公司,省际结算应属内部分配问题,不应由消费者额外负担如此高昂的成本。廖晓滨对本报表示:“运营商本身就有问题,片区分布应该更科学。可以考虑把广东划在一个更大的片区之内,比如华南片区,一个片区一个费制,这样有些跨省漫游就不存在了。” 对运营商影响甚微 漫游费下调将冲击谁?中国联通副总裁李刚在一次演讲中曾透露,2005年,中国移动年漫游费收入大约为490亿元人民币,而当时其净利润也就535亿元。可见,漫游费已经成为运营商一项举足轻重的收入。李刚当时称,联通与移动的收入比例大约是1:3,但漫游费收入比例大约是1:7,在这种情况下,以小博大可让对手损失更多。“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用漫游费来撬动中国移动比较划算,因为联通的损失只有几十亿元。竞争就是要从对手利润丰厚处获得突破口。” 但这一观点似乎并不为业内认可。国泰君安分析师陈亮指出,预计中国移动的漫游通话费占总收入比例约为7%-10%,而中国联通约为5%(如果以业务量统计即资费不打折情况下是7%.从占收入比重看,漫游资费下降对移动的冲击要超过联通。)“但是我们认为中移动高端用户比重较高、语音弹性也好于联通,因此可能从实际业绩影响情况看,对移动的冲击要小于联通。” “取消漫游费,对移动有利,对联通不利,”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一旦漫游费取消,会导致市场更加不平衡,竞争更加不充分,形成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有悖于电信改革的初衷。 有运营商内部人士告诉本报,漫游费下调基本在移动运营商的预期之中,去年,运营商已经开始未雨绸缪,通过套餐定价有意降低了实际漫游费,逐步消化漫游费下调的潜在影响。“目前真正按照漫游费上限标准支付的用户数相对有限。事实上,下调或取消移动漫游费,固话运营商业务所受冲击将更大。”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移动终端的普及率达到了40%,而固话的普及率从最高时期的30%下降到目前的28%.可以预见,移动漫游资费下调后,用户在异地使用固定电话的时长将减少,而移动话费将继续增加。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王晓初称,随着漫游费等调整,国内移动语音替代固话将进一步加剧,“预计到2009年末,移动语音将占到总话务量的90%左右。”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