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短信传播中的“垃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3日 17:34  东方网-文汇报

  一项有关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使用短信的被访者每天平均发送的短信大约为5.19条,有51.2%的被访者经常用短信发送一般笑话,60.1%的使用者经常用短信“闲聊”,而经常用短信进行工作沟通的人只有39.4%。“无聊”的价值,从未像今天这样巨大。

  “无聊”成为短信标志

  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一项有关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使用短信的被访者每天平均发送的短信大约为5.19条,接收的短信息大约为5.32条,来往的短信总量达到10.51条。而短信使用频率最高的年轻群体,每天来往的短信数量则达到了24.23条。

  如此庞大的短信来往,究竟都在传达什么信息?调查显示,在各个网站纷纷抢夺短信实用信息订阅市场的同时,使用短信方式接收股票信息的人却只占被访者的4.6%,接收彩票信息的只占3.1%,而经常用短信接收“黄段子”的人却高达8.7%,在20至25岁这一年轻群落里,这个数字甚至达到了14.4%。有51.2%的被访者经常用短信发送“一般的笑话”,60.1%的使用者经常用短信“闲聊”,而经常用短信进行工作沟通的人只有39.4%。“无聊”的价值,从未像今天这样巨大。

  随意问候、闲聊、一般笑话、“黄段子”……每天“飞”在城市上空的短信电波中,一半以上都是这类“无目的”的信息,“无聊”已经成为发送短信的标志性心情。

  “注意了,先看看你的左边,再看看你的右边。请小心一个刚溜出来的精神病,他的特征是:拿着手机东张西望。”网易人气排行榜上的这条短信,累计发送总数为719682人次。而这将近72万条短信加起来意味着将近72000元的短信费。按全国年预期短信量600亿条计算,每一天,我们的城市里都有价值1000多万元的短信在上空穿梭,其中有几百万就这样随着笑话、闲扯等等可有可无的无目的信息“无聊”掉了。

  为什么垃圾短信会有如此巨大的发送量?一位所谓的“大拇指”族说,自己只在处理不紧要的事情时才会使用短信跟别人商量具体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来和自己熟悉的朋友闲聊天或者互发笑话来娱乐一把。这是“拇指一族”的典型心态。

  闲聊虽然浪费钱财但不至于让人反感,更不至于伤人害命。而在这漫天飞舞的信息垃圾中,却有这么几类是让人憎恶甚至痛恨的——

  恶意种种与贪性

  首当其冲的是烦人的“苍蝇”——广告短信。类似“本公司生产的XX,质量上乘,价格优惠,欢迎来电订购,有意者请拨打电话139……”这样的短信广告对大多数手机用户来讲,恐怕并不陌生吧。这种恼人的短信广告经常像强盗一样破机而入,完全置手机用户的愤慨于不顾,纯粹是一种霸王广告。无论你愿意与否,只要随机抽中了你,你根本就没有拒绝的可能,在短信铃声肆无忌惮地响起的时候,可怜的你只能像羔羊一样“任人宰割”,被迫接受广告信息。尽管2004年深圳人代会曾有代表提出“规范短信市场,控制随意发送手机短信”的议案,强烈要求有关部门能够切实拿出一些办法,杜绝垃圾短信息的泛滥,还用户的短信控制权。但时至今日,事实证明,短信广告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代发短信广告的公司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欣欣向荣。

  如今的短信广告可是形形色色,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办证广告”(“办证吗?发短信至……”),推销六合彩的短信(“先生:本期的中奖号是XX,下期……”)等,样样都有。利用短信发布违法广告已屡见不鲜。并且此类广告的“业务范围”越来越骇人听闻,竟开始销售假钞、迷魂药,甚至可以办假的死亡证明。

  对于商家而言,短信广告的不可回避,使得它确实比传统媒体广告针对性更强,抵达率也更高,且费用低廉。因此,对于财力有限,无力承担大型广告或电视广告巨额费用的小公司来讲,当然是极好的途径。但正是如此,才使短信广告永远是小本买卖的吆喝场,总难登上大雅之堂,可信度极低。也正是如此,才让短信广告的受众普遍产生反感(制作精美的电视广告、杂志广告还是深受百姓欢迎的),并且这种让人强行接受的方式也往往会引起用户的厌恶。如此恶性循环,短信广告终将难以得到很大的发展。

  其次是让人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的恶意连环短信。有些连环短信利用的是人贪小便宜的本性。受害者在害了自己的同时也将朋友拉下水。

  有的人把这种恶意连环短信定性为“短信传销”,这种比方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每个转发的人都有“上线”、“下线”,有不得已的,也有存心的,但几乎没人知道最高的领导者、最初的制造者是谁。

  最后则是万恶的骗人信息。

  相对于恶作剧性质的连环短信,一些中奖短信则是货真价实的诈骗短信,且有不少人上当受害。这样的诈骗短信往往称“你的手机号码是幸运号码,中大奖了”,当用户疑惑地拨打短信中留下的号码时,果然有人跟你说奖品是一台价值多少的手提电脑,但需先交个人所得税才可领到奖品,要求中奖者将税款汇到指定的个人银行账户。

  据了解,一个手机短信诈骗团伙一般由团伙头目和3-5名负责发送短信的“小工”组成,大团伙的“小工”数量从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他们的“工作地点”一般是在封闭的套房内,风声紧时就转移到深山里,每天不停地用手机短信群发器(俗称“土炮”),狂发“六合彩透码”、“恭喜您中了大奖”、“出售走私物品”、“代办各种文凭”等虚假信息,然后坐等“愿者上钩”。而这种群发器成本还不到100元,其黑市售价也不过200-300元。一台“土炮”一个小时可发送短信7000多条。2004年7月,公安部破获的特大手机短信诈骗案中,手机短信诈骗集中的福建某县,在短信诈骗高峰期间,以这种方式一天发出的手机短信达上百万条之多,是“全亚洲最繁忙的基站”。如此漫天撒网的方式,即使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人上当受骗,也能给犯罪分子带来高回报。一个小学还没毕业的短信诈骗分子龚某在一个月内就骗取手机用户汇款53笔计133067元。嫌疑人张某在被捕后,缴获的手机还响个不停,查封的账号还有人不停地往里面汇钱,警方在他的29个账户中发现汇款多达598笔,金额达170余万元!

 [1] [2] [下一页]

本文导航:
·短信传播中的“垃圾”
·短信传播中的“垃圾”(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