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分析:劳动合同法能否为劳动者带来春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 09:48  南方都市报
科技时代_分析:劳动合同法能否为劳动者带来春天
惠州市大亚湾汇利公司要求员工签订新劳动合同。员工们聚集在公司大门口对该做法提出异议。

科技时代_分析:劳动合同法能否为劳动者带来春天
2007年,深圳,华为公司。下班的女工走出车间。

  《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诸多企业纷纷“规范”用工形式。这部法律能否实现立法者的初衷?处于弱势的中国劳动者者权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中国的低成本战略能否因此得到改变?

  华为辞职门

  11月初,华为公司耗资10亿鼓励7000名工龄达8年之久的老员工辞职后再重新进行竞岗。《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夕,此举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2007年11月初,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调整,引起全国范围的持久关注;一部即将实施的法律,引起全球范围的热议和争论。

  华为耗资10亿鼓励7000老员工辞职,事件的一轮又一轮冲击波,远远超过华为此前的预期;《劳动合同法》在即将实施前夕的争论和引起的一系列变故,也出乎立法者此前的预料。

  这是一部直接影响现今中国1.4亿产业工人和近1000万企事业单位的法律,它的立意如此明显―――保护30年来一直处于弱势的劳动者!

  立法者们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借助这部法律,改善长期以来产业工人的弱势地位,进而改变企业习惯和迷恋的低成本战略,改善这个国家过去30年里长期坚持的重经济效益轻劳工权益的发展模式。

  这一切,看上去很美。不过,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是中国产业工人命运的拨云见日之时?或只是看上去很美?在这个冬天似乎没有答案。

  “核爆炸”式的冲击波

  尽管一直被华为坚决否认,被媒体冠以“辞职门”的这次人事调整,普遍解读为规避即将在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特别是其中涉及到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相关条款。

  伴随着媒体的密集报道,华为辞职门的扩散效应,迅即以“核爆炸”式的冲击波,影响到中国一个又一个城市。无论外企、国企,还是私企,人们都开始忙着“规范”用工形式。不管是广州深圳,还是北京上海,处处流淌着那声著名的叹息:公司不是我的家。

  在多数劳动者为《劳动合同法》叫好的同时,新法也引起不少争论:新法中提出的“无期限固定合同”的概念,与多年前中国的“铁饭碗”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这种“铁饭碗”式劳动合同是一种法制的进步,抑或是企业制度的倒退?而中国大地上企业的裁员风潮恰恰提供了质疑的依据。

  劳动者的春天?

  一边是1.4亿产业工人,一边是1000多万企业和事业单位―――《劳动合同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讲述、学习和利用。

  12月17日,23岁的陈军花6块钱在深圳龙华一家地摊上买了一本红皮的《劳动合同法》。3年前,他从湖北黄冈的老家来到龙华,辗转多家制造企业。

  “听说《劳动合同法》是保护劳动者的,先学着看看。”在这个冬天,与陈军有着同样想法的人越来越多。

  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拥有1.4亿名产业工人,中国职工收入的总和占GDP比例在13%左右。过去20年里,这一比例持续下降。

  “中国在高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企业在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劳动者并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认为,这对1.4亿劳动者是不公平的,对中国企业长远发展不利,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已经利大于弊。

  劳动者在劳资关系中天然处于弱势地位―――这是人们熟知的中国国情,立法者们认为,需要通过立法加以平衡。《劳动合同法》被烙上“保护劳动者”的深刻印记。

  不签劳动合同可获得3倍工资,用人单位无故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赔偿,连续两次劳动合同或10年以上工龄可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些显见于《劳动合同法》的明确条文,凸显着立法者的这一意图。

  与美好的远景相背离的却是,《劳动合同法》即将实施前的这个冬天,立法者不得不直面蜂拥而至的裁员和花样各异的变相应对。

  低成本之殇?

  世界工厂―――这个一度让中国人兴奋荣耀的称号,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反思着。伴随着进出口总额和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光环,一亿条牛仔裤换回一架波音飞机,真实反映出背后的辛酸和苦痛。

  作为一个后起国家,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低成本战略不仅仅是企业竞争的手段,也被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帮助没有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中国企业,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路走来。

  光阴荏苒,2007年到来,这个总量世界第四的庞大经济体,不得不开始为低成本战略的可持续性思考。“低成本战略必须改变,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状况必须要改变。”常凯说,这也是立法者的思路。

  14天之后,在深圳另一个场合,经济学家张五常却为此感慨,“中国现在未富先骄,要搞新劳动法,又要提最低工资。”台上的数百名企业家掌声如潮,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拥有着数家珠三角制造型企业。  

  裁员风潮

  2007年6月,媒体报道,受持续亏损影响,LG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在进入中国的第14年,展开了一场公司史上规模最大的“人事调整”,仅成都分公司“人事调整”规模就超过了20%.

  2007年11月份,沃尔玛全球采购部门进行裁员约200人,其中中国部分约裁员100人,包括质检等岗位。沃尔玛表示,被裁员工并非全部离职,也可能是职务调整后再次上岗。

  2007年12月,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北京片区,要求80多名员工以“个人原因”辞职。员工们同时被告知,大多数人可以在元旦前拿到新合同。北京片区部分不愿辞职的员工来到朝阳区劳动局投诉并被受理。

  文/本报记者 姜锵

  图/本报记者 田飞 吴峻松

    相关报道:

    《劳动合同法》震慑IT业 缄默背后的退工大潮

    劳动合同法:越来越大的冲击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