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华为“辞职门”落幕 任正非再留接班悬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10:20  南方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陶国睿) 备受关注的华为“辞职门”事件日前终于拉上大幕,华为人力资源部向全体员工发布的一份内部通告将此次事件总结定性为“7000人人事变革事件”,并称这将和“1996年市场部集体大辞职”、“2003年IT冬天时部分干部自愿降薪”一样,“永载华为史册”。

  通告中明确,此次事件共涉及6687名高中级干部和员工。同时声称,总裁任正非曾在此次人事变革活动中提出退休申请并得到了董事会的批准。但经过董事会的挽留协商,任将继续返聘担任CEO的职务,从12月14日开始重新上任。

  通告中表示,所涉及的6687名高中级干部和员工中,6581名员工已完成重新签约上岗,共有38名员工自愿选择了退休或病休,52名员工因个人原因自愿离开公司,16名员工因绩效及岗位胜任等原因,经双方友好协商一致后离开公司。

  9月底,华为出台一项调整规定,包括任正非在内的所有工作满8年的华为员工在2008年元旦之前,都要办理主动辞职手续,再与公司签订1-3年的劳动合同,同时废除现行的工号制度,所有工号将重新排序。此举被不少人质疑是在规避即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该法规定:劳动者在满足“已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或“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件后,便可以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成为永久员工。

  在通告中,华为再次否认此举是为规避新《劳动合同法》而设,“从2006年即已开始对公司‘沉淀层员工’进行激活,并非如有些外界评论认为华为是为了规避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华为称,这次薪酬制度改革重点是“按责任与贡献付酬”,而不是按资历付酬,因此这次改革受益最大的是那些有奋斗精神、勇于承担责任、冲锋在前并作出贡献的员工。

  通告透露,此次人事变革并非如外界所传是“强制性”的,允许员工进行二次自愿选择。但这一决议于11月26日获得通过到现在,没有任何员工提出要退回N+1经济补偿、领回原来的工卡,使用原来的工号。  

  记者观察

  冷酷的华为能走多远?  

  尽管华为“辞职门”事件在其内部画上了句号,但留给业界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华为在此次事件中究竟收获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对业内企业的影响集中在哪些方面?一切的问题也许只能留待时间来回应,毕竟此次调整涉及人员如此之众放在偌大的中国还是第一遭。

  作为国内最大的设备企业,华为面临着巨大压力:在全球设备市场饱和大背景下,华为要做的是蚕食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等强敌的领土,其难度可想而知。而让这家拥有7万员工的企业保持永远前进的步伐,是其成功最重要的要义。“因为配发股票期权等历史原因,一些进公司较早的员工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华为‘狼性’发挥。”华为称,“任正非希望在破除工号制度后,再次体现天道酬勤的发展思路。”这也是此次“辞职门”事件最大的动因。

  但华为反复声明的破除“工号文化”动机,至今仍不被大多数人认可。很多人固执地认为,华为此举明显是对明年1月起施行的新《劳动法》的变通应对。任正非说得明白,不管是干部还是普通员工,裁员都是不可避免。“我们从来没有承诺过,像日本一样执行终身雇佣制。”而新《劳动法》第十四条“可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显然与华为强调“保持激情”、“危机意识”、“来去自由”企业文化相左。

  事实上,从“床垫文化”开始,这家民营企业就被赋予了“凶狠”、“冷酷”、“不择手段”等狼性色彩。累计上华为“过劳死”等负面因素,华为的公众形象不再残存温情的色调。华为“辞职门”事件曝光后,不过成为华为“冷酷”的又一佐证。

  客观而言,作为“走出去”战略的领军企业,华为已经进入了这一领域全球激烈竞争的腹地,没有任何一家电信企业可以小觑其实力。然而华为在海外市场横扫劲敌的同时,这家产品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企业给人的印象是,产品和文化都是冷冰冰。反观另一家国外设备巨头,打出的旗号是“新网络,人为本”,显然比华为更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而华为的灵魂人物任正非,早在多年前就希望谋划一场自己逐渐退隐、新班子逐渐接手的平稳过渡,至今仍未实现。在继任团队接替前,华为能改变它不被信任的形象吗?

  陶国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