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老百姓支持了中国运营商的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 19:15  新浪科技

中国老百姓支持了中国运营商的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副会长、原信息产业部电子产品司副司长 谢麟振

  主持人:我们谢谢宋教授,实际上也提出一种愿望,就是我们给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谢会长怎么看,我希望你站在固定运营商的角度看。

  谢麟振:我们两大固网运营商也是我们主要的核心成员,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实际上我们对固网方面非常关注,我个人认为固网本身业务,数据业务,P2P,业务量增长的非常快,甚至超过了移动增长速度,目前P2P整个在全球的发展使得我们今年全球的带宽,实际使用带宽主要固网为中心的比2000年增加了12倍,所以这个量增长非常大,P2P现在在我们中国国内,有一个数据很让我吃惊,一般能够占到50%到60%的业务量,在忙的时候占90%,而且越来越向视频化发展。但惟一就是叫好不叫座,它吃掉我们带宽的80%或者更多,可是它的收入目前有5%,这很不成比例,我想这一方面说明不是没有需求,但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计费方面恐怕也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带宽本身它的价值,我想将来的发展可能跟固网运营商进入移动同样重要,使他们能够有新的业务增长的源泉和增长点。

  主持人:我个人补充一点看法,你们刚才的意见我都同意,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其实我在几年前跟德国和法国专家讨论过,大家在讨论一个词,今天很多国家都提出一个战略,叫无所不在的网络,但是这几年不提这个了,叫无所不在的连接,这是一种新的提法,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此我个人的看法所谓固定运营商以及移动运营商只是人为的划分,从未来演变没有专门的固定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而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无所不在的连接使得信息阳光普照在全世界,比如说我们大队长需要召开一个会议,摁一下手机某一个键就可以通知村民,其实你就是真正把信息技术的手段工具运用到了你的生活工作之中,这样的话我觉得是非常美好的一个前景。因此我们今天没有必要再详细的为他煞费苦心的说,因为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应该说很快很快,我们应该讨论某一个业务市场会是一个什么趋势。接下来因为我们谈到这儿,就必然讨论到下一个主题,融合,因为融合应该说在这个大趋势下大家都承认是一个趋势,但是融合就意味着价值链的裂变,意味着市场格局的变化,因此我首先想请两位专家评价一下,目前你们判断全球通信市场,信息通信产业在融合的进展方面,各个国家和地区有什么重大差异?各国的态度,政府的态度和厂商的态度又有什么样的差异吗?我想谢教授要不你先讲讲你的意见?

  谢麟振:我想就从我们国家说起吧,十七大我们国家提到融合的概念,以前是促进三网合一,现在是融合,融合这个概念用的非常好,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和谐的结合,所以这个概念已经被写到十七大的报告里头,说明国家高度重视。这个融合概念我相信会随着我们十七大精神的贯彻,会逐步逐步融化国际障碍,实际上因为用户和用户的需求也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这一点上我倒是深信不疑,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比如我们现在非常关心的比如手机电视,标准各方面,当前迫切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能够解决的,但中国的步伐本身会依赖于我们整个政策面的进展,在一定意义上比技术面进展还要更重要一些。

  主持人:谢教授,我希望你评价一下各国地区融合方面的进展,它有没有差异?你刚才提到了困难,提到了中国的一些特殊情况。

  谢麟振:我想日本和韩国这方面走得比较快,我想这些问题中国也会很快跟上,其实美国我觉得美国进展并不好,我个人觉得美国整个进展并不好,我有些朋友在美国,他们很感叹我们国家手机业务的多样化,美国人现在移动的业务本身,就是手机上提供的业务本身还是有局限性的,这方面也跟文化度有关系,他们更多喜欢在笔记本上处理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中国的手机它的时尚性,提供业务的多样性还是有自己特定的优势的,我想随着它的发展每个国家会有不同的道路去走。欧洲现在是适中,在这方面是一个中间的状态,韩国和日本还是走的比较快,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主持人:宋教授,您刚才提到融合是一个彼岸,但我们要到彼岸需要有桥梁,需要有船只,我们哪些东西,你不能只是一个美好的前景,而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平台、工具、产品或者服务,我们能逐渐达到融合的彼岸?

  宋俊德:我写过文章,就是社会要和谐,网络要融合。实际上真正大家融合应该融合到用户上,就是终端,第一个是技术方面,技术方面的东西我想从有了IP的技术以后,和最近移动通信宽带这些技术的进步,我本身就有一个研究组证明了这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就是在网络上,技术上,终端的融合,都会技术上解决,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内容和网络运营商之间所谓传输方面和内容方面的融合,这个融合按我们现在IP的技术,宽带的技术,视频的技术,从技术上提供了可能性,在我们国家来说就有一个政策和管理部门的区别。假设这个解决了,我们上层建筑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也就迎刃而解了,说具体一点,广播电视部门和信息产业部门,大家联合为老百姓创造更多的应用,让大家享受现代的宽带无线的生活,这个也能解决。第二个还有一个政策上、商业模式上,这个里头的矛盾就在于IP电话很好,IPTV也很好,但是它几乎是零成本,收入很低,为什么运营商要保持现在这种严格的计费,严格的管理,中国移动为什么有这么好,因为他有很好的计费系统,有很好的保质系统。一方面我们要给老百姓提供越便宜越好的信息,另一方面运营商没有利润,他没有办法给你铺更大的网络,所以这里面有一个政策界限。所以从技术上的融合是完全可能的,管理部门的融合经过国家将来也会解决,商业模式上会找到一种择中的解决的方案,所以一步一步,我想最后会送到老百姓终端的一种完全融合的服务。

中国老百姓支持了中国运营商的发展
谢麟振、宋俊德

  主持人:刚才谢教授提到,确实我们这个融合本身实际上是各国都在做,而且举了日韩欧美的评价,我认为他的评价是很到位很准确的,我也到国外这些地方考察过,我觉得中国在技术储备方面我们做的是蛮不错的,整个产业链我们的厚度,强度,包括设备制造,芯片研发制造上游的,或者下游信息服务我们有很多企业在做,包括基础设施我们也很强大,但是问题在于今天有很多障碍,应该说中国国内的障碍更多一些,体制上政治上没有突破,这点我觉得印象比较深,因此我们中国不必要妄自菲薄,这方面我们不见得做的很差,但是整个网络融合本身其实是可以分步去走的,当前网络融合方面实际上应该选几个突破口,可以有几个突破口,你比如现在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手机电视,还有IPTV,这是几个接合部,如果把它做好了,大家共享设施,另外我们再教育我们的消费者,刚才说到这个观点我特别同意,消费者现在是不太明白的,在高新技术产业里面,或者在网络市场上,其实你不能指望消费者一开始就明白,他只是希望你给我的东西足够便宜足够好,我使用起来足够简单,但是要做到这三个足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我们今天时间有限,我们想迅速跳到下一个问题,刚才两位提到一个关于中国网络覆盖的问题,提到中国网络资源实力很强大,这里面情不自禁就产生一个疑问,因为两年前我去美国考察的时候,当时也是在华盛顿开会的时候,美国专家给我们提第一个问题,中国的老百姓很幸福,中国的消费者很幸福,为什么?他说你们看有全球这么大的几个通信网,而且你们的覆盖解决的远远比我们好,我不去评价这个,我只是问两位专家,你们评价一下中国目前的网络覆盖富余到什么程度,我们为此付出了什么代价?你们认为这个合理吗?

  宋俊德:我也刚参加广州的中国移动会,他有几个数字,现在中国移动的覆盖面已经达到了97%,只有个别的山区,当然不说无人区,就是有人区已经覆盖到90%以上了,这绝对是不容易的,这里头没有政府政策的指导也不太可能,我觉得中国这点你应该肯定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主持人:您说的覆盖问题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中国移动曾经打一个电视广播,就是在珠穆朗玛峰,在接近顶点的地方我们已经有覆盖了,请问这能反映什么现象呢?是一个很值得做的事情呢?还是一个形象工程,还是真正在商业上也会产生巨大的品牌价值?

  宋俊德:更大的我觉得是一个标杆性的有利于宣传的,中国移动他做这个事情,比如说第一个,他标志着说我这个技术在那么高,那么冷的地区可以保证通信,第二个,确实给登山队队员增加了很多安全感,但这绝对不是用市场的利润法则,这些工程说老实话,你在那里建立这个基站,在某种意义上这个价值不能拿基站真正的价值来衡量,刚才我讲村村通工程,你要完全考虑我收那个话费,把基站收回来,那一百年也收不回来,这个就是为了更多的人,消灭贫富差距,包括信息化,农村信息化,这些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特点。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谢会长,您觉得我们既然中国现在基础网络资源,我们已经非常丰富了,我们还有没有网络上的欠缺?另外如果是足够的话,请问别的投资主体的机会何在?我们民间资本和未来的外资想进入中国这片市场的还有机会吗?

  谢麟振:我的看法,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文化特征不同于别的其他民族,中国人现在目前普及率,刚才提到五亿三千万用户,大家注意一个数字,移动通信的通话时长今年已经到了,前10个月已经是一万八千万一次,这个比第二大运营商要高六倍以上,就是中国人特别愿意讲话,我在国外的时候讲到,中国的嘴不但是吃饭的,而且是讲话的,而且每年是以137%的速度往前增长,两年翻一番,中国人讲话,移动通信是民族决定了我们这个,愿意交流,美国绝无仅有,中国人都在讲话,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的移动通话时长已经占全球的40到50,这样两年翻一番,这什么概念?普及率40%,所以我觉得中国移动通信,特别语音通信的市场还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还是有很多机会留给了我们这个产业去做,包括运营商,包括制造商,包括手机各方面去完成这样一个中国普及的任务。

  主持人:谢教授回答的很有艺术,他提到了巨大的空间和增长潜力,我就在想中国的运营商是不是应该反过来说,纠正我们美国专家的说法,中国的运营商是足够幸福的。

  谢麟振:因为中国老百姓支持了中国运营商的发展。

  主持人:但是我也想到我们再向上联想,我们是不是中国目前这个阶段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也陷入了一个陷井,他会有一种虚幻,觉得语音业务的增长仍然是他主要努力的方向,实际上虽然资费不断下降,但是由于话务量的增长还是比较快的,因此是不是他们在非语音市场方面发展不是很有利?

  谢麟振:中国的民族是非常愿意交流的民族,这就给我们产业提供了无限的市场。

本文导航:
·电信三专家论道网络盛典:中国制造崛起进入全球
·最深刻印象:农民通电话是革命进步
·中国老百姓支持了中国运营商的发展
·华为中兴增势不减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