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所有的树都耐得住寂寞,但是白杨做到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记得起您,但是我做到了。祝您教师节快乐!”广东惠州平安保险公司的甘仕平曾是一名教师,今年教师节前夕,他专门为辛勤的园丁创作了这样一条短信。
这条红色短信在广东也被称做“红段子”。从2005年8月至今,作为本地主导通信运营商的广东移动鼓励手机用户创作和传播红色短信,在广东移动组织的三届“红段子”大赛中,351万普通手机用户三年里共创作1400余万条各类红色短信,并引发了多达上亿次下载与转发。
抵制恶俗文化短信传播
2006年全国短信累计发送量达3600亿条,其中有健康向上的,但也有不少低级趣味的内容。
红色短信的生命力来自民间。350多万手机用户的参与使“红段子”大赛成为一场大型平民文化游戏。在广州中华广场做销售员的陈世铭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他创作的红色短信却包揽了首届大赛从周奖、月奖到年度奖的所有奖项。“我获得1万多元的话费奖金,现在家里人的手机话费都是我给的。”如今创作红色短信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第一届“红段子”大赛征集到65万多条作品,客户下载量超过800万条,手机间一级传播量突破了5000万条。第二届“红段子”大赛的参赛作品升至300余万条,其中彩铃、彩信、动漫三类作品下载量超过600万次。第三届“红段子”大赛截至目前,已收到作品1035万条。
营造人心向善文化空间
广东移动总经理徐龙认为,红色短信创作及其传播情况表明,人心向善、渴望交流与倾诉是社会长期的需求。比如打工者创作的短信来源于他们的打工经历,这些短信引起了相当一批打工者的共鸣。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任剑涛说,广东红色短信创作活动取得的传播效果表明,在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善于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
据分析,广东的手机用户已接近1亿户,这种数据庞大的“点对点”传播已形成了庞大的文化市场,构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业态。红色短信创作和传播已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据新华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