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MIS主席 宋俊德
(供新浪科技专稿,原文《WiMAX与TD-SCDMA不是竞争而是融合》刊于2007年第11期,谢绝转载)
国际电信联盟近日宣布接纳WiMAX为ITU移动无线标准,这意味着WiMAX成为与WCDMA、CDMA2000以及TD-SCDMA并列的3G国际标准之一。此举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得到了产业界的高度关注。针对WiMAX的前景以及电信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机遇,本刊记者(文中简称“WT”)采访了长期跟踪研究WiMAX发展的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MIS主席宋俊德。
WiMAX与TD-SCDMA依然是互补关系
WT:国际电信联盟已经正式宣布,接纳WiMAX成为ITU移动无线标准。有人认为,“WiMAX成为3G标准堵死了TD-SCDMA国际化道路”,您是否赞同这种观点,您怎样看待上述两个标准的发展?
宋俊德:我不认为WiMAX成为3G标准就会堵死TD-SCDMA的国际化道路。TD-SCDMA能不能走上国际化道路,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发展,只要TD-SCDMA技术的手机价格便宜、质量好,相关系统也有了更好的改进,就能进入国际市场,非洲、南美等第三世界国家都是我们可以首选的地区。
对于WiMAX和TD-SCDMA,其实更应关注的是未来两种技术的融合。WiMAX和TD-SCDMA并不是相互抵制、相互代替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WiMAX从WIFI发展思路而来,是基于互联网的模式;而TD-SCDMA是基于传统通信网络的模式,其特点是要求高质量和安全一体化,价格上也比较便宜。WiMAX和TD-SCDMA的商业模式是互补的。TD-SCDMA要寻求自身的生存方式,而WiMAX将有可能寄托于运营商,其商业模式需要改变,这不是WiMAX和TD-SCEMA各自的问题,而是互联网和通信网的商业模式不同造成的竞争问题。
WiMAX和TD-SCDMA的融合体现在几个层次上,包括业务的融合、终端的融合以及网络的融合等等,目前,业务上的融合已经不是问题,因为要统一在终端用户的身上,但二者商业模式的融合将是最大的难点。WiMAX采用的是有利有弊的互联网模式,而TD-SCDMA遵循的是传统的电信运营业的商业模式,怎样实现这两个商业模式的融合是最重要的问题,但现今还没找到将这两方面结合的最佳方式。
从WRC07大会传来的消息是说大多数代表取得了共识:3G技术采用频率可以延用到4G,因此TD-SCDMA的频率可继续延用到4G,从这一点说WiMAX不应侵犯TD-SCDMA的频率,也希望成为共识。
WT:您曾经说过,自从有了中国的移动通信,您就开始从事3G的研究了。但是,在WiMAX出现之后,您很快转移了大部分的研究力量到WiMAX领域,并一直在这一领域积极发展。当时,您投入到WiMAX的研究中来是出于哪种考虑?是什么促使您一直非常看好WiMAX?
宋俊德:一直以来,我主要致力于3G、4G方面的研究,后来作为WiMAX论坛的中国专家,我发现这个技术是未来一定会被应用的技术,因为它的频带很宽,可以移动,而且可以很顺畅地与互联网相连接。互联网在我国发展速度很快,能与这样一个影响力巨大的网络连接的无线宽带接入方式肯定会很有前途,广大用户也愿意以把语音为主逐步扩展到以视频为主的通信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光靠一种接入技术是不够的,也就是说仅仅靠一种传统的3G的方式尚不能满足广大用户对宽带用户的需要,要有多种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因此,WIFI/mesh、WiMAX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其实,作为北京邮电大学的通信和信息方面的教授,对各种相关技术都得去研究。对WiMAX的问题,我认为,WiMAX是不可能取代TD-SCDMA的,这两个技术一个解决的是“刀子”的问题,另一个解决的是“剪子”的问题,因此是融合、互补的关系,而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
WiMAX需要寻找成功的商业模式
WT:关于WiMAX的商用进程,有专家预言说,要到2008年才能启动。您是跟踪研究WiMAX的资深专家,您怎样看待WiMAX在中国的商用前景?
宋俊德:WiMAX还是一个新的技术,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大面积覆盖的案例,而其商业模式大家也还没有找到,因此WiMAX现在在全球还不能漫游,也没有统一的频率。
现在,WIFI、WiMAX在全球都在搞一种类似联盟性质的组织,大家以合作的形式,把各自的基站开放给所有的用户,这些理念和我们传统的电信运营的概念不一样,仍是基于互联网的思想。
互联网无法象传统的通信系统那样准确计费和管理,这也是WiMAX面对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没有找到WiMAX成功的商业模式。根据我了解的情况,Sprint已计划在2008年建设WiMAX网络服务,我国台湾省的六家运营商也在策划运营WiMAX,但目前还没有一家运营商在一个很大覆盖范围内运营WiMAX。对于WiMAX,大家看到的只是带宽的优势和进入互联网的简便性,它是互联网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因此不要把它的影响看得过重。
我一直不认为WiMAX能代替哪种技术。WIFI出现得比WiMAX还早一些,但现在依然还不是很成熟,因此,没必要过分夸大WiMAX的作用,但也不能不重视它的未来。
WT:802.16m技术虽然还不够成熟,但是这个技术可以实现4G要求的用户在移动中能够得到100Mbps下行的速率。从这一点来看,似乎WiMAX比其他3G的技术占有了更多的优势?
宋俊德:不能这样讲,因为802.16m这个技术与LTE几乎是先后启动的,它们都在制定标准,全部标准也还没有出来。一个技术的标准出来后必须按其做出产品,产品也要由认证中心来做测试,结果得符合标准才能够进行推销。所以还不能说802.16m已对3G构成威胁,因为802.16m的目标是4G,二者竞争和融合会在未来显现。
WiMAX要有其商业模式:谁营运、谁投资、谁赚钱、老百姓能够得到什么好处……这些都要心中有数。
信息化间接创造的事物有很多,信息通信社会与工业农业相比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他们的产品的性质不同,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们不要拒绝互联网,不要拒绝WIFI、WiMAX等这些将给人类带来好处的新技术。
WT:如果将来WiMAX在中国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您对于运营商运营WiMAX网络模式有什么样的建议和看法?
宋俊德:目前,中国的运营商也在研究WiMAX,他们认为这也是未来的一项新技术。在设备商方面,华为、中兴等厂商也对WiMAX有持续的投入,可以提供WIFI、WiMAX的解决方案,也在做系统的设计。华为、中兴在WiMAX方面都投入很大,在国内外都设有研究机构,整个研发人员队伍在2006年均过千人。因此,可以说,WiMAX将成为一个综合的面向未来通信的技术,运营商可用其作为在某些区域运营的互补方式。但目前,我国没有WiMAX统一的频率和执照。只有具备统一的频率和执照,才能够推动WiMAX的更大发展。
融合应用更要细分市场
WT:融合业务一直都是运营商和用户关注的热点,您如何看待融合应用的前景?
宋俊德:融合分为多种层次,将来,别人的电话打进来,你如果在家里,固定电话就会响;如果你在外面,响的就是手机。也就是说,别人打入时拨的是你的手机号码,但你家里的固定电话依然会响,这是采用了蓝牙等技术把家里的手机和座机联系起来,但要有一套相应的计费系统。这需要在网络上做一些工作。这是最先把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结合在一起,所谓FMC的案例之一,比如英国电信。一旦用户增加了,就可以把资费收回来。将来,不管是移动的还是数据的,不管是图像还是广播,都可以通过终端接收,这就是大融合。
融合业务表现在固定网和移动网的融合,但现在,融合业务在我国还没有更好地发展,虽然在互联互通方面,在政策、法规上有了进展,但目前还只是解决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互通以及小灵通和手机的互通,依然没有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来作整体运作。在这样的基础上,融合业务的发展就比较困难,运营商管理之间也会产生诸多矛盾。
因此,我认为,融合依赖于各方的努力,大家都要看远一些,而且还需要政府来组织和指导。
WT:增值应用被看成是未来电信运营商提升ARPU值的增长点,您对电信增值业务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宋俊德:最早增值业务的定义为除了语音业务以外的基于电信网开展的业务,延伸至移动通信这方面,把短信、多媒体、流媒体、如基于wap的、基于Java的,手机终端、电子商务等都定义为增值业务,希望在除了语音通信以外的业务能提高ARPU值,增加业务,并给老百姓带来好处。
当前,通信和信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并不是一个“杀手锏”应用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服务要转成个性化的服务、多样化的服务,要知道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的爱好,从而创造出不同的业务,以适合不同的人群。“杀手锏”这个词在现今的电信市场中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必须要细分市场,这样运营商才能更好地盈利。
现代服务业将成电信服务新平台
WT:现代服务业是个比较前沿的概念,听闻您在这方面有所研究,您非常看好这一新趋势吗?
宋俊德:现代服务业是“十七 大”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的,北京市近期也要召开有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会议,北京邮电大学现在也在开展相关项目的研究,也就是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技术智能平台和示范工程。
我国之所以提出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是要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而且会促使我国由一个制造大国大步迈进制造强国之列,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产权、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也将会全面提升。
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全球瞩目,由此带动的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但在取得收益的同时,资源也在被大量地消耗,而且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同样,软件业虽然在逐步发展,但软件业对劳动力的文化水平要求很高,大规模拉动就业的作用还不明显。而现代服务业的兴起,可以提供大量高、中、低层次人员的就业机会。
当前,各部委都很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把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到服务业上,同时把管理提上去。服务平台要有输出,把用户接口接进去,这都需要应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我认为,信息通信将在现代服务业的平台上发展得越来越好,其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而且还会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WT:北京正在准备搞“无线城市”,您作为北京“无线城市”专题项目的总负责人,能不能详细谈谈这一项目的进展情况?对于未来移动城市的应用或者说是移动信息化应用,您有什么建议或者想法?
宋俊德:去年开始的北京“无线城市”项目,我们齐心协力运筹了大约六七个月。当时也是“无线城市”发展的一个高潮,旧金山、芝加哥、洛杉矶等城市都在运营。北京市信息办希望能够通过无线城市实现信息惠民的目的,其理念在于,信息就像空气,水,天然气,公共交通一样,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实无线应用已经在北京郊区起步了。我曾经参观了平谷的一个村子,那里架设了一个高达33米的天线,是村干部带领大家一起把WIFI架上,覆盖范围涵盖了整个村子,只要家里有PC,家家户户都可以上网了。
通过这一网络,村民们受益匪浅,与其相邻的村子也是这样操作的,而且两个村之间因距离远没有同频干扰。这就是信息化,但这还只是WIFI,我们现在探讨的是WiMAX在北京市的覆盖。
总之,“无线城市”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它的商业模式,但现在,从运营上讲还没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对此,我们也是在不断地探讨之中。
本文导航: | ||
·宋俊德:WiMAX还没有成功商业模式 与TD互补 |
·宋俊德:WiMAX还没有成功商业模式 与TD互补(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