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日,垃圾短信再亮红灯
电脑报特约记者 曹增光
2007年11月19日,信产部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启用调整统一后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的通告》。从12月1日零点起,全国将启用调整统一后的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电信运营企业网内原使用的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将统一调整到信产部分配的新代码上来。
其实,SP(信息服务商)服务代码统一工作早在2006年就已经在运营商及SP间展开,而当时传出的消息是将于2007年10月30日正式启动,而之前的15个月的时间里,运营商及SP已经在旧代码和新代码间做了过渡。
这意味着手机用户定制天气预报、铃声、下载手机图片服务,都必须使用新启用的SP新服务代码。显然,无论是运营商、SP服务商还是用户,这都是一场大的变革。
今年的垃圾短信特别多
众所周知,随着网络的诞生,电子邮件成为了垃圾信息赖以生存的载体。有时一两天不整理邮箱,垃圾邮件就会把邮箱塞满,由此可见垃圾邮件的疯狂程度。但2003年之后,随着手机普及和SP短信兴起,手机又成为了垃圾信息重灾区。2006年相关部门调查称我国手机用户平均每周收到垃圾短信8.29条,如果把8.29作为2006年平均数字,当年垃圾短信占短信总数的46%。而且与2006年相比,2007年手机垃圾短信的数量有增无减,比去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SP受到整治,部分厂商转型做商业、消费垃圾广告。如今垃圾短信泛滥成灾,甚至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前不久一条“香蕉中含有类似SARS的病毒”的短信在全国疯狂传递,导致海南、广西、广东等大部分地区香蕉大量滞销,农民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损失巨大。
现在垃圾短信,还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近日记者就接到一位读者的投诉电话。张崛是北京某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他2000年开始使用手机,当时,除了和朋友发发短信之外他很少收到其他短信,除了自己订制的天气预报。而今年垃圾短信时时充斥着他的手机,让他苦不堪言。张崛告诉记者,他现在平均每天要收到10多条垃圾短信,一年下来差不多有5000多条。而这些信息多半都是一些房地产、餐饮等广告信息。而且这些信息都是不定时发送的,特别是晚上睡着后常常被短信铃声惊醒,之后便很难再入睡。有时还会收到一些成人垃圾短信,话语之低俗,不堪入目。由于家里有小孩,张崛常常担心哪天一不小心被孩子看见。为此,他经常到移动营业停去寻求帮助,但每次都无疾而终,迫于无奈他只好向媒体求助。像张崛这样保受垃圾短信骚扰的用户不计其数,相信每个手机用户都收到过类似的短信。
其实垃圾短信只是SP服务商众多违规运营手段中的一种,其他的还有很多比如常见的就是电视游戏互动节目。在没有任何资费标准提示的情况下,让观众按主持人提示的方法发送短信参与节目后,然后扣除用户昂贵的信息费用;又或者是用“抽奖”的招数诱骗用户参与。但让用户气愤的是,按照提示操作后并不能直接参与抽奖,而是需要不停发送短信,每发一次SP都会向用户收取信息费。
由于这些情况的屡次发生,用户对SP短信业务的不满也越来越强烈,SP行业的大整顿刻不容缓。
12月1日,所有违规短信将被拦截
过去往往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运营商,每家都有分配和发放SP服务代码的权利,但从2005年开始,信产部就已经发布草案,统一收回散落在运营商手里的SP服务代码分配权,由信产部统一申请、分配发放。一直到现在,这场持续了两年时间之久的SP服务代码统一行动才划上句号,也就是说从2007年12月1日开始,每家SP都只能使用重新申请发放的“106”开头的新服务代码,而且不同运营商也不再各自为政,统一使用一个SP服务代码。而短信代码的统一主要目的就是消灭违规短信。所谓违规短信过去指恶意扣费、强制订阅等行为,但现在随着运营商的整顿,这种行为基本已经绝迹。现在的违规短信是指诈骗诱导性、情色不健康类、推销倒卖枪支类、垃圾广告类等。其中垃圾广告类最为盛行。
中国移动综合部负责人还告诉记者,短信代码统一后,2007年12月1日零点至2008年3月1日零点将设置为拦截告知期间,手机用户发送到原短消息类服务代码的短消息将被网络系统自动拦截,网络系统同时会自动向用户发送拦截告知短消息。比如,期间将返回“XXX的服务代码已更改为106XXX”的信息,提示用户使用新的SP代码。不过对于那些在手机硬件里固化的SP服务代码,变更起来会比较麻烦。“如果用户手机SIM卡中或手机终端中内置固化了原短消息类服务代码,用户需尽快与原短消息服务提供单位或终端厂家联系解决。”
当然,用户还有另外一种方式获悉SP新服务代码。如到运营商的官方网站,查询原短消息类服务代码、调整后的新代码以及短消息服务单位名单(及其联系方式)等信息。有手机用户表示,SP服务代码调整是从源头上的调整,在整个调整中很容易出现重复发送或计费上的误差。对此,运营商方面表示,手机用户发送到原短消息类服务代码被拦截的短消息和系统自动发送的拦截告知短消息都不收费。而且此次SP代码调整并不会影响到原先的资费,跟收费多少无关,只是在代码层面进行调整。
短信代码统一后,各运营商和SP服务商短信代码对应表
运营商统一后短信代码
中国移动10657
中国联通10655
中国电信10659
中国网通10656
中国铁通10651
中国卫通10652
SP服务商统一后短信代码
新浪10668888
搜狐10666666
腾讯 10661700
网易 10661630
华友世纪 10669977
空中网 10663355
统一短信代码带来了什么?
短信代码统一的消息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那么到底短信代码统一对用户、运营商和SP服务商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带着这一疑问走访了相关专家以及SP服务商。
舒华英,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专家观点:这次调整短信息服务代码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保证了信息安全;保护了用户权益;规范了短信市场。过去SP服务代码是由运营商统一分配和监管,双方约束的前提是一纸合同,但与政策法规相比,合同并不具备强制性,这就造成对SP的威慑力不够。而且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不承担法律或者行政上的责任,而且企业也没有这个权利。这次信产部收回SP代码分配权,是运营商企业角色的回归。
徐玉,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副所长
专家观点:在业务宣传中,代码统一便于SP强化业务品牌和业务内容的宣传,降低宣传成本,提高宣传效率。当然,从短期来看,代码的改变可能会对SP的现有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整个SP代码统一的进程中,移动运营商的配合是最为关键的。SP代码的统一虽然对移动网络计费系统改造的工作量并不大,但由于网络结构问题,增值业务是由各省负责管理,而各省网络和数据库情况又不一样,需要每个省逐个进行调试,如果衔接不当,也会直接影响业务收益。目前来看,基本上所有的SP服务商都相继完成了切转工作,从长远来看,这次统一短信代码其实是SP行业走向成熟的一个契机。
张化(化名),北京某SP业务经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
SP服务商言论:过去之所以会大量出现恶意扣费、强制订阅、乱收费等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运营商不具备监管资格,运营商严格来说,还只是一家企业,SP违规操作了,最严重的惩罚措施无非是罚款了事,或者是暂停该项业务几个月的资质。但这样的惩罚力度根本不具备多大的震慑力,一些SP仍然会铤而走险,投机心态严重。但如果是由信产部拿起监管权,对于那些违规操作的SP,直接吊销其SP代码资质,这样效果就不一样了。SP的违规成本很明显提高了。
而且对于用户来说,过去一个SP拥有4个SP代码,经常是“移动用户请发送到XXXX,联通用户请发送到XXXX”,但统一SP代码后对于用户记忆SP服务代码会更加方便。而且统一代码后,将会由信产部电信管理局负责监管,运营商原则上只负责业务的接入服务,因此一旦某家SP违规,消费者投诉到监管部门的话,信产部就能通过106开头的新SP代码按图索骥找到违规者。在这种威慑下,SP服务商也就变得更规矩了。
本报观点:铲除垃圾短信要打“整体战”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没有任何一项政策可以做到十全十美,而为了利益的某些人也在不断地寻找漏洞。信产部统一短信代码的规定一出,随即一些SP服务商就拿出了相应的对策——打擦边球的手机垃圾广告又开始泛滥起来。现在已经有不少用户抱怨,恶意扣费、强制订阅减少了,但垃圾广告的数量却是与日俱增,甚至一天能收到几十条垃圾广告,过去都是诈骗、情色等垃圾短信,但现在已经不再是这些内容,而是一些卖楼盘的、卖车的等打擦边球的内容,而且经常是半夜两三点放到用户的手机里。
对于这种打擦边球的垃圾广告,相关监管部门也十分头疼,有专家表示,现在有很多垃圾短信已经不再使用SP服务代码发送了,而是使用的普通的手机号码,这样的行为就为监管增加了难度,比如像购买临时手机号码,抓住运营商24小时才会停机的这一漏洞,在24小时群发垃圾短信,虽然运营商也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和识别,但这种以手机号码为载体打游击战的行为,很多时候无法杜绝。
对于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点的SP服务商们,单兵作战的策略是没有太大效果的,因此在运营商加强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打击违规操作的运营商的时候,用户也应该积极配合,发现垃圾短信就立即向相关部门举报,提供详尽的线索。但更重要的还是在整体上做好预防和监控,做到及时整顿,不要让事情已经造成巨大危害后再来补救。
任何一次政策调整或者是变革,我们都要抱着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心态去面对。规范SP服务也是一样,现在统一短信代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一些违规操作的SP服务商,但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升级必然会有新的问题产生,完善和更新相关政策规定势在必行。
此外,一系列整顿措施其实只是治标的方案,如何培养SP服务商提高素质,实现自律,走正规的行业路线来实现赢利才是治本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