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2008年IMS技术峰会专题 > 正文
文/中国通信 张跃辉
阿尔卡特朗讯作为行业领导者,主导和参与了IMS标准化,可提供完整的IMS及应用产品系列,以及应用增强层。阿尔卡特朗讯提出,IMS是运营商业务转型的必由之路。阿尔卡特朗讯中国旗舰公司——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网络融合业务集团技术战略部总监万志坤对业务转型以及IMS技术演进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做了阐述。
IMS技术演进
移动运营商和固定运营商如果都采用IMS技术向融合业务发展,他们将会面临哪些不同的困难?阿尔卡特朗讯有什么相关的解决方案解决这些问题?
万志坤:从技术角度来看,IMS是一种新的业务模式和业务环境,IMS如何与运营商的后台支撑系统集成是一项比较重要的问题。要真正的实现商用化,将会面临着用户如何开户,收敛了某个业务之后如何准备以及如何在网络里面实现等问题。
阿尔卡特朗讯能够提供比较好的解决方案,是因为我们在运营商的支撑系统方面有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在提供IMS方案的时候,做了很多预计性的工作,对运营商支撑系统的各方面做了很多的测试和认证,从而加速了IMS与运营商后台支撑系统的集成过程。
IMS以用户为中心,与目前运营商的组织架构还有不同的地方。运营商的组织架构目前主要还是以网络来划分,有做接入的,做业务的。这种划分将会逐渐改变。以法国电信为例,法国电信的转型从组织结构开始,按用户来划分,分为个人用户、企业用户。由此,涉及整个内部的业务流程和相应的组织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目前国内运营商应用得更多的是软交换,软交换能否实现向IMS的平滑演进?
万志坤:从技术上来讲,软交换是可以实现向IMS的平滑演进的,关键的问题在于是否有必要实现向IMS的平滑演进。经过分析认为,软交换的定位是优化传统的电话网络,就是窄带话音。软交换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优化网络,降低成本。而IMS是针对宽带网络提供用户个性化的融合业务,面向真正的新业务,增加业务收入。所以,未来的发展最好的方法是在软交换之外,再建一张IMS网络。IMS对于软交换来说,并非是取代,而应该是共存一段时间。如果话音都转到VoIP,IMS就会慢慢的取代软交换的话音网络优化功能。用户可能也将会慢慢转向IMS网络,从单一的业务转向融合的业务。
目前一些固网运营商也开始部署IMS,比如小灵通的网络也开始 参与进来,提供信息化服务,但是如果要部署大规模的IMS,需要把交换器转换成路由器或服务器基于IP网来实现,您认为IMS如果要大规模建网,是否必须要向IP化方向发展?
万志坤:小灵通网络参与IMS,并不一定需要将小灵通的网络实现IP化。但从整体来讲,固网运营商要继续向前发展,就需要IP化的基础。小灵通的网络无需改造,IM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一些旧的系统融合到现有平台。
请介绍一下阿尔卡特朗讯为Sprint提供基于WiMAX网络的IMS的情况?
万志坤:阿尔卡特朗讯是全球WiMAX设备的领先的供应商之一,在国内也是最大的供应商。阿尔卡特朗讯很重视IMS在WiMAX网络上的应用,在欧洲也已经做了很多相关的试验,对于Sprint的案例我们也一直在跟进,一旦其WiMAX走向商用,我们的业务方案也会有新的进展。
IMS挑战与机遇并存
目前有很多互联网业务比如Google和Skype等入侵通信行业,开始运营通信行业的业务,您怎么看待互联网业务提供商在发展传统通信业务方面的优劣?
万志坤:互联网有很多优势,一是资源免费或者价格低廉;二是业务改进的比较快,比如Google就是在持续的改进它的各项业务;第三是真正实现了全球化运营,目前还没有哪个运营商实现了全球化运营。
劣势方面,Google是通过普通的通信方式来实现,而不是基础的通信,有很强的依赖性。通信业务需要安全、可靠、保证服务质量,但互联网在这方面不能充分的保证,他很难取代基于基础设施的通信。因此,互联网的业务有自己的特色,也有它的不足。
如何实现对IMS业务层的控制?
万志坤:IMS比较强的一个地方是,在用户发起业务的整个过程中,其中每一点都可以去施加控制。而且控制都是根据用户自己的喜好,或者是根据用户目前所处的位置或者用户自己的各种状态来进行。
3G牌照或成IMS导火索
请您预测一下国内IMS实现商用的期限。
万志坤:目前阿尔卡特朗讯与中国移动已经合作进行了一些小范围的试商用。但大规模的商用与我国宽带的发展轨迹相关,乐观地估计,IMS预计在两年之内有大规模的进展。2007年和2008年会有一些小型的的商用,预计在2009年将会出现大规模的应用。如果3G牌照可以发放,将成为一个很大的推动力。中国移动即将上马的TD网络以及其他网络如果能顺利升级到3G网络,3G牌照的发放将成为IMS大规模商用的导火线。IMS为3G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业务平台,可以承担3G的各项分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