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评论:华为需要规避这样的风险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0日 14:39  金羊网-新快报

  推荐

  他山之石可攻玉

  最近,“华为七千人辞职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无论属于哪一种,华为的行为,也避免不了‘规避法律对员工权利的保护之规定’的嫌疑。”这一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大多数理论派中国律师的观点。之所以中国律师的水平不敢恭维,由此可见一斑。

  华为有必要规避这种所谓的风险吗?暂时不把中国的部分法律法规有时形同虚设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就华为一贯风格,都不存在这样的一种极其弱智的规避。

  风波核心不在法律字眼本身

  一个公司想要裁员,有的是办法,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过如是,中国向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一条在今后也可以想其他办法规避掉的法律条文,就耗动数十亿,怕任正非的脑子还没烧糊涂。何况华为有一个庞大的律师团做后盾,只要去把这些律师的履历用最快的速度翻一下,都不再会口出胡言律师的类似胡言。华为此次辞职所涉及的资金据说超过10亿元,想想这样一笔庞大的现金数字,放眼国内谁还有这样的胆魄?而所涉及的员工,更是华为公司的中流砥柱,其中有很多是被各大猎头公司套定的人物,只要一点风吹草动,这些大猎头们就会汹涌而至,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那么这不啻是自掘坟墓。当一个公司的掌握公司绝大部分核心技术的专家和管理者都不能人心稳定的时候,一个公司的前途该是堪忧的吧?

  那么这样一个看来对华为极其不利的后果,能是华为要的吗?显然不是,华为的老员工正是深谙这点,所以大多数都以最积极的姿态在配合公司的行动。

  此次风波的核心不在法律字眼本身,这是法律界的某些自以为是的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

  不该被忽视的华为企业文化

  回溯华为的历史,就不难发现,这是华为又一次企业文化的更新换血。

  在1996年前后,现任董事长孙亚芳女士就率先领导销售部的全体员工集体辞职,这场当时浩大的辞职给华为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意义是积极的,极大的震动了其他员工的心,成绩面前戒骄戒躁是必要的。

  华为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原市场部总裁毛生江的故事,他的几起几落几乎成了华为人的传奇,华为对于打破干部的终身制一直是不遗余力的。

  2000年1月,任正非在“集体辞职”4周年纪念讲话中曾这样说:“市场部集体大辞职,对构建公司今天和未来的影响是极其深刻和远大的。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组织只要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会停止。如果我们顾全每位功臣的历史,那么就会葬送公司的前途。如果没有市场部集体大辞职所带来对华为公司文化的影响,任何先进的管理,先进的体系在华为都无法生根。”

  居安思危,当所有的员工不再把企业当成家,一个可以养老的地方时,这个企业才可能有鲜活的血液流通,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不败之地。国有企业曾经庞大的养老负重,我们还记忆犹新,当一个企业被老员工的不思进取的心态左右的时候,企业就是死的了。

  而华为面临的恰好也是这样的一个问题。对于华为这样一个以科技创新,技术领先为主要优势竞争的企业来说,既要保持住原有的经验积累,又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结构,扩充原有的知识储备。既要老员工活跃,又要新员工激情,这是华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所必须直面而且必须要立刻着手解决的问题。

  2000年的下半年,华为出台了《关于内部创业的管理规定》,规定凡是在公司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员工,都可以申请离职创业,成为华为的代理商。公司为创业员工提供优惠扶持政策,除了给予相当于员工所持股票价值70%的华为设备之外,还有半年的保护扶持期,员工在半年之内创业失败,可以回公司重新安排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那些想开创事业的员工提供了基本没有后顾之忧的一条路,也在很大程度上让华为员工感觉到了任正非管理下的温情。

  曾经活跃在企业内部的创业文化在老员工心中已经越来越淡漠了,而在新员工那里根本连点意识都不存在。任正非曾经倡导的这种创业文化观念越来越成为一种被遗忘的历史存在着,这显然不是具备狼性的任正非及他领导下的华为人所想要的。狼,是一种主动出击的动物,具有嗜血的特性,而一旦变成了温羊,只会成为他人的猎物。

  法律与企业究竟哪个出了问题

  劳动法既要保持劳动者的权益又要保护经营者的权益,这是互为利弊的。当经营者的竞争乏力的时候,那么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必将成为一张白纸。而一个优秀的具有活力的企业,为劳动者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劳动法的最低保障所无法企及的。

  如果新的劳动法是制约优秀企业发展的,那么不是企业有了问题,而是这个法的制定出现了问题。如果新的法律规定只是把风险责任转嫁到企业的头上,那么我可以说,这样的保障到最后,埋单的还是劳动者本人。当一个企业被拖累到无力埋单的时候,那么谁还为劳动者支付这些空头支票?

  与劳动法相对应的,是我们还没有建立完善可靠的失业救济保障体系,而失业救济保障体系无疑买单的该是政府,这才是最可靠与最有力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让企业为劳动者的失业买单,都更像是一个玩笑。

  华为的集体辞职事件,更该以积极的目光去看,至于是否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及坏的榜样,我以为是该找法的问题而不是找企业的问题。

  最少这次事件,让更多的新员工看见了希望,改善了原来的新老员工关系紧张的矛盾,使得关系更为融洽,保持了一个企业该有的积极的

竞争力和凝聚力。想想,如果在你的面前有无数并不比你年老的人在前面养老,那么你的前途是光明的吗?

  用简单的法律问题来看待华为的辞职事件,无疑是片面的,而即便是真的触及了所谓的规避法律问题,那么从长期的发展角度看,一个保持优势竞争力的企业,一个在永远激活状态下的企业,对于华为的员工来说,利益如何权衡,心知肚明吧。

  (作者:枯荷雨声,摘编自天涯社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