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运营商五年猜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2日 14:36  《中国通信》杂志

  中国通信 王婷

  【中国通信讯】基础电信运营商,从来都是人们谈论的焦点。而在大家或谩骂或颂扬的氛围中,运营商们似乎也开始感到茫然。固网运营商未来何去何从,移动运营商如何继续保持优势,愈演愈烈的重组话题,这些严峻的问题似乎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现有格局≠有效竞争

  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4年,本着打破垄断的原则,成立中国联通,从而改变了我国电信市场只有一家运营商的局面;第二阶段是1999年,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等3个公司。同时,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获得了电信运营许可证,从而构建了7家运营商的竞争格局,以求更大范围地引入竞争;第三阶段是2001年,中国电信南北拆分,六大基础运营商形成。中国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参见表1。

  阶段时间市场竞争者

  第一阶段1994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两家

  第二阶段1999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卫通、中国铁通、吉通七家

  第三阶段2001年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及中国卫通六家

  表1 中国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的演进过程

  这种竞争格局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产业发展,六大运营商在竞争中逐步壮大。而与此同时,移动通信业务对固定通信业务的分流和替代效用日益显现,固网业务增长的明显疲软与移动通信业务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形成了鲜明对比。

  另一方面,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进一步加剧了电信格局的失衡。据信息产业部统计,2006年中国移动的利润高达660亿元,超过了其他三家运营商的总和,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纯利润总和的1.8倍左右。这种电信运营格局显然与我国电信体制改革“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建立公平公正、有效有序市场竞争秩序的初衷相悖。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郝为民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语音或数据业务,而是向综合化业务需求的方向发展。但以我国目前固定通信业务和移动通信业务分开运营的现状,无法通过协调向消费者提供综合性服务,这也成为目前电信运营格局的一大弊端。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电信市场结构成为目前我国电信业体制深化改革的迫切任务。

  重组≠一次性到位

  关于如何优化电信市场结构,最常被提及的就是“重组”。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郝为民表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重组会使电信竞争格局趋于合理,是市场竞争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另一方面,对于重组不能抱有“一劳永逸”的想法。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次性到位的重组是不现实的。

  他指出,我国电信运营商要进行重组,必须坚持三大原则。第一,重组一定要能够促进通信业的发展,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这是大前提;第二,应该遵循市场原则,不要过分行政干预,“包办婚姻”尤为不可取;第三,要充分考虑改革带来的代价和成本,用最小的风险达到最大程度的效果。在郝为民看来,在我国3G大发展之前进行重组可能会是个较合理的时机。

  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则表示,由于电信业的特殊性质,垄断和完全竞争这两种竞争模式都不适合电信领域。要实现有效竞争,需要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共同作用,引入适当竞争,进一步促使我国由“电信大国”向“电信强国”迈进。

  杨培芳认为,有效的市场运营格局应该是“3+N+M”的模式。“3”指的是拥有全业务许可的3家运营商。全业务经营并非未来运营商的发展方向,全业务许可才是重点。这3家运营商应当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相应的业务经营,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N”指的是少量几家全国性的具有专业优势的公司如铁通、卫通、广电、电力等。“M”指的是地域性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他同时表示,如果在未来五年中有民营企业入股电信运营商,可能会有效发挥民营企业效率高的优势,从而改善我国的电信格局。

  固网运营商≠消亡

  近年来,由于移动通信业务的强势发展和固定通信业务的增长乏力,出现了许多“固网运营商必将消亡”、“固网业务将被移动业务取代”的声音,而中国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却有另外的看法。他表示,固网的春天还未到来。

  何桂立认为,目前移动网的发展非常火爆,其他的无线技术如WiMAX等的介入则大大推动了移动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和服务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尽管面临巨大挑战,固网运营商仍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与移动业务受带宽所限不同,固网的数据业务仍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电信总工韦乐平就提出,中国电信下一步的战略是“光进铜退”,通过光传输来实现宽带业务,打造“全光网络”。这个战略适应了宽带信息业务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

  何桂立同时指出,据统计,消费者在固定场所与移动场所消耗时间的比例为9︰1,如果在相对固定的场所,固定网可以提供各种综合性的业务,且不受数据传输速度的影响,那时固网运营商将迎来真正的春天。而这个战略关键在于固网运营商如何有计划、有安排地推进。他表示,如果按该路线走,未来的五年中,固网运营商将可以提供话音综合服务。

  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也认为,固网运营商不会消亡,未来的固网运营商将能够支持多样化的多媒体业务。而与此同时,随着目前整个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电信业也面临转型。杨培芳表示,未来五年中,我国电信业应该向互联网结构的方向转变,而我国的电信运营商在经营理念、收费模式等方面都需要转型,通过更快捷、透明的传输通道向消费者提供方便、便宜的业务。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郝卫民表示,固定通信业务与移动通信业务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和共存的关系。在移动状态下,用户关心的是无缝隙服务;而在静止状态下,用户关心的是如何快速获取并处理海量信息。在未来的五年中,如果运营商们能够拿到全业务牌照,整个电信市场格局将会日趋均衡合理,从而使消费者获益。

  未来业务=综合化

  随着运营商的不断壮大,运营商除了扮演管道提供商这一角色,也正在悄悄地将触角伸向其他领域。最近被炒得火热的飞信、超信就是运营商进军即时通信市场的信号,中国移动推出的“无线音乐俱乐部”成绩喜人,甚至还有人放出豪言称“运营商将成为未来电信市场中最大的SP”。

  运营商的发展空间很大,可在未来的五年中能否完全消化这些角色实属未知。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郝为民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运营商提供的终端服务中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运营商在其中只会是一个参与者,成为主导者的可能性不大。由于精力有限,也许运营商会选择与其他企业合作来共同做大这块蛋糕。

  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表示,未来的五年中,运营商可能会选择做一部分增值业务和互联网业务,而有特色、有专业竞争力的大运营商才有可能在这些业务中分得一杯羹。

  另一方面,运营商角色的变化也为其未来业务提供了无限可能。中国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消费者需要快速获取大量信息,要适应这种趋势就需要能够提供综合业务的终端。何桂立表示,如果未来带宽允许,未来五年内,运营商可能向用户提供“固定网转移业务”(FTS),即办公室和家庭等的网络实现互联,以方便、安全、可靠地转移业务,为用户带来巨大的便利。而具备移动电视、TD-HSDPA等功能的终端也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得到快速发展。

  郝为民也表示,下一代网络会逐渐趋于宽带化、移动化、智能化、IP化,业务应用会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而终端则会逐渐平台化。他认为,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和信息化格局的建立,融合性业务将迎来自己的发展良机。未来五年内如果融合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视频型业务将会逐渐成为主导。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