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从自行车王国到手机王国:手机让我们无处可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 07:35  中国青年报

  实习生 黄晶

  随身没带手机就会心慌,手机离开视线5分钟也会心慌,会再三确认是否有未接电话和短信,常常不自觉地打开手机凝视画面,或者查看已阅短信。手机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

  从自行车王国到手机王国

  据信息产业部7月份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拥有移动电话的人数已经超过5亿。这个数目已经超过了美国全国的人口总和,占到中国总人口数量的38%。

  也就是说,现今中国,平均每三个人拥有一部多手机。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移动电话用户最多的国家。现今,出门可以不骑自行车,却不能不带手机。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自行车保有量达到5亿辆。也就是说,我国现在的手机用户数量等于上世纪80年代的自行车保有量。“自行车王国”已被“手机王国”所替代。

  我国的手机用户还有着一个其他国家少有的特点——很多用户拥有一个以上的电话号码。为了对付高昂的手机漫游费,许多商旅人士,尤其是大学生拥有两个以上的移动电话卡,最多的甚至有6个电话卡。

  为了防止在课堂上发短信被老师发现,许多学生甚至学会了盲打——不用盯住手机的显示屏,仅用双手按键,就能凭记忆和感觉拼写出短信并发送。

  骆柯是一个当红明星“粉丝”论坛的负责人,之所以会盲打,是因为论坛的事务随时随地都需要取得即时联络。时间长了,发得多了,就可以一边面对黑板注视着老师,一边拇指在桌下飞快地运动。

  现在,手机是否能更准确更快速地盲打,成为某些年轻人购买手机时一个重要的选择依据。据了解,已经有部分厂商开始研究手机盲打的技术障碍。

  贫困生能不能拥有手机?

  “现在低端的手机和自行车的价格差不多,为什么贫困生可以买自行车却不能买手机?”黄晓是甘肃某大学的大二学生。刚进学校时,家境贫寒的他向学校申请国家

助学贷款却遭到拒绝,原来,有同学向学校反映他有手机,不应该算贫困生。

  黄晓说,这部手机是临行前同样生活窘迫的姐姐凑钱给他的一点“奖励”,而且,进校后他基本只用手机收发短信。然而,校方的解释是,是否拥有手机是界定贫困生的标准之一。

  就读于泸州医学院的另一名大四的贫困学生,在兼顾自己医学学业拿到奖学金的同时,还在电脑城从当学徒打工做起,自学电脑维修组装技术,使自己拥有了固定的兼职。

  他说,如果没有手机这个通讯工具,他的兼职收入估计就全部泡汤了。他的第一个手机是个280元买来的二手货,不小心丢失了以后,一部分固定的熟客也就随之丢失,让他短时间内损失了不小的一笔收入。

  当然,也有许多人对手机的态度是“可有可无”。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专业博士后说,他的一个朋友刚从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因为经济拮据,没有购买手机,但借助于现在的网络通讯工具如E-mail、MSN等,基本在现实生活中没遇到特别大的障碍。

  手机交际中的自我中心化

  “许多原本不敢说的话,通过手机,他们就敢和我说了!”上海一所民办高中的张老师觉得中学生拥有手机利大于弊,关键在于学校和家长的疏导。

  张老师是班级的班主任,学生往往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但未必有勇气对老师说起,只好借助手机跟老师沟通和咨询。

  她认为,学生拥有手机增强了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减少了沟通的障碍;时代在进步当中,学校没有办法和孩子们追逐时尚的脚步抗衡。

  

武汉大学讲师纪莉平时习惯用E-mail、MSN以及其他通讯方式和大家联络。她曾经多次到英国交流教学。在她看来,西方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大大小于中国。他们多半习惯使用邮件和固定电话的方式提前进行预约,即使上级见下级也不例外。

  她同时指出,在中国,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导致每个人多半以自己的时间去安排别人的时间,最后逐步促使工作与休闲界限的模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