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对话 实战角度重新审视数字家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 12:16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对话 实战角度重新审视数字家庭

图为:对话 实战角度重新审视数字家庭(骆磊 摄)

  8月30日,2007年度“数字家庭网络世界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科研机构的嘉宾;来自OEM厂商、芯片提供商、软件开发商、运营商、设备商、内容商、服务商等产业链的高层主管和专业受众;来自市场调研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传媒机构等相关产业的代表等济济一堂,共同讨论数字家庭网络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

  图为:对话 实战角度重新审视数字家庭(骆磊 摄)

  以下为对话全文:

  陈任: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向各位老师、各位前辈一起交流。我是广东数字家庭公共服务技术支持中心的陈任。广东省2005年开始搞了数字家庭行动计划,是由政府发起的,得到了广东省发改委、信产厅、科技厅、省广电等六个部门的支持,主要负责广东省全省推广数字家庭,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以数字电视为中心,以有线电视网络为主通道,以互动运用为导向,实现“3C融合在家庭”。

  殷建松:

  In-stat2004年进入中国,现在在中国有十几个分析师,每个人有不同的领域,有有线电视、互联网、互联网视频、DRM、CI等等很多专业领域。主要关注两个领域,一个是数字媒体产业,包括各种各样的视频,比如IPTV、DTV。第二是无线,包括手机、手机芯片以及各种各样的无线互联网应用。

  今天上午听了很多关于数字家庭的讨论。从我的感受来讲,在中国做研究有两三年,明显感觉到数字媒体在TV这个领域的热度,不如在无线市场上强。我们公司内部的分析师有一个讨论,为什么数字家庭的热度没有很热烈?原因是这个我曾经写过一篇博客,题目是家庭正在消失,比如我家里,我母亲、太太、我儿子和我,四个人喜欢的内容不一样,没有进行分享的需求。另外时间也在睡眠化,真正坐在客厅里欣赏视频内容的时间越来越少,大量的时间在路上、等待朋友或者跟客户见面等等。现在在手机上消费媒体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打电话的时间。大家对数字家庭的市场比较悲观还是比较乐观?

  陈金桥:

  我们更多的看光明的前景,但是周期会长一点。确确实实消费行为方式、娱乐方式、生活方式改变之后,在一个固定场所分享的需求确实很难集中。再好、再完美的解决方案,也很难对接好分散的需求。我们稍微乐观一点的原因在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演进是分层、分级的,在城市中心家庭的示范效应,购买力和消费层级的多样性还是会形成扩张效应,时间点需要我们有两个力量推动它提早到来,一个力量是靠政府示范,南方的一些省市带有市场先进试验的性质,这是第一个助推力。第二个带动力量是厂商、服务商,如何做更好的、更简单化的、更基础性的解决方案,由服务提供商和终端设备供应商共同努力。

  温锋:

  确实有一些困难。一个是现在的竞合还是初步阶段,包括电信运营商和广电、IT厂商、消费电子产品,包括家电制造商,都想在家庭网络方面做出一点事情,因为自己面临本身的困难,需要新的市场开拓,但是目前还没有达成完全合作的状态。另外一方面,对于比较有竞争力的业务,比如说IPTV、移动固网融合,目前需要政府进一步把公司开放。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政府开放肯定要综合考虑产业的冲突状况,是目前的困境。从运营商来讲,如果能通过家庭网关的形式把平台搭起来,让更多的内容和业务提供商有很好的渠道部署业务,这个产业链带起来以后,整体的趋向还是比较乐观的。

  杨景:

  从大的宏观角度来讲是乐观的,因为需求存在。比如家庭的碎片化,家庭网络是在物理的碎片化当中找到逻辑的聚合化,也是新的家庭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机会。从长远来看我是乐观的,但是从短期来看又不是很乐观,今天讲到业务互通,我们发现很多技术在不断往前走的时候,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引起整个产业结构的量化,到了一定的点会引起质变,会对原来的产业结构发生很多变化。比如说IPTV实际上改变了原来的产业结构,现在事实上很多方面,在家庭网络上都有向原来归属于某一个产业的供应商、技术开发商、设备制造商、运营商,都在往其它方面渗透,是横向的渗透方式。问题是单纯提一个企业的技术,某一个技术或者某一种市场力量去做渗透是不够的,因为一个产业的变化不是简单的事情,至少有一部分人感觉到动了自己的奶酪,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从国家的角度调控,广东以省政府出面整合这个事情,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规划,一方面可以降低整个产业链重组的成本,也使广大消费者、业务提供商及时享受到数字家庭为他们带来的好处,而且这个好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十分有贡献。

  陈任:

  数字家庭的概念本身包容性很强,IPTV是其中一个方案,数字电视也也是一个方案。最后一根稻草的问题,不这么说,把数字电视的平移推广作为数字家庭推广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广东数字家庭计划是抓住这个契机,首先给广大群众带来全新的数字化的体验,把各种数字信息带入到家庭里去。目前很多人拿到的是单向机顶盒,本身还是在延续电视本身广播的概念。电视本身要突破广播这个单一的概念,把交互的应用带到每个人身上,才能为数字家庭的推广奠定必要的基础。

  卢载天:

  从宏观的角度看,这些方面一直会发展下去,我持乐观的态度,但是短期内会遇到不少困难。基础设施和设备、服务要同步解决,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短期看,基础设施和设备有需求,会继续增长,也会继续有投资。但是基础设施和设备完成了以后服务实现的,既然能够开始提供服务了,但是确保收益性需要一段时间。尤其是这些设备方面还需要解决标准化的问题,而且针对三网融合和IPTV,有关的家电公司、通讯公司之间围绕着主导权竞争的。

  殷建松:

  需要有服务商,有中国电信和网通来推动,他们的人员不增长,受到了移动带来的很大的挑战。最可怕的是互联网带来的竞争,今天的消费者需要很多家庭娱乐服务的。IPTV的方式相对比较高端一些,对于大部分的老百姓,真正满足了需求,在家里看到美国大片,看娱乐的节目,今天不管是迅雷还是BT,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得很好了。运营商到底在数字家庭方面有多大的决心,怎么去做?请陈总和网通的同事谈一谈运营商的态度。

  温锋:

  这是网通决策层的问题。现在网通确实面临着压力,运营商的转型肯定是面临风险的,而且现在网通和中国电信一样,在上市以后,资金压力也是比较强的,但是这种转型还是必须的,因为只是有点像等死,还是说因为要等死所以拼一拼的状态,情况不会那么糟糕,但是确实如果不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固网的模式肯定会越来越艰难,只有拼得一搏的方式才能把这个方式扭转。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并不是说网通一家去做这样的事业,我们确实有这样的需求,大家都希望一起做这个事业。我们可能中立一点,起的作用会强一些,我们也希望用这样的态度来服务所有的用户,包括产业链的上下游。

  陈金桥:

  去年年底在电信运营商的高层论坛会上,中国移动的总裁讲了一个概念,“数字生态产业链”。数字家庭确实有非常多的困难,也有运营商自身角色重新定位的问题,因此,从事数字生态产业定的架构重新延伸一下,第一是对目前的电信网络运营商,不管是固网还是移动,首先面临的角色转型是放低姿态,在未来的更加信息化的数字社会里,没有一个企业像今天一样,在传统分割之间里居于决定的主要地位。第二是开放合作的理念,这对于创新服务模式、商业模式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数字的整合、创造,集成、内容的分发等等,很多并不是基层运营商最擅长的。第三是特别强调必须要推陈出新,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新的网络、新的技术才能带来新的价值,运营商做两件事情,第一,不管是补贴机制、整合机制,还是套餐的方式,都可以去做,大幅度地降低门槛。第二,大幅度地形成比较大的市场规模,因为这是传统电信网络运营商最大的优势,广电也有优势,但是电信网络运营商比较强一些,一旦形成效益以后,解决需求碎片的问题就能够形成了。中国的消费需求,服务型需求有一个特点,所谓的示范效益和所谓的追踪、学习的效益,这恐怕是网络运营商很独特的角色。因此我认为今后还是大有可为,不是没有作为。网通的同志说得比较悲观一些,因为他的市场位置和当前面临的压力大一些。道路是非常曲折的。

  中山汇通信息有限公司:

  韩国的基础设施已经很好了,差不多10分钟下载完1.2G的电影,普及率已经有80%了,在我们国家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样的基础设施?对数字家庭的概念,对带宽的要是是很高的,想听听各位专家的意见。

  杨景:

  我一直也在问一个问题,日本和韩国从2000年以后对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视,光纤到户。中国的步子很慢,但是最近我们看到了很多发展的曙光。第一,希望产业去发展,但是竞争很激烈。我们有期望了,自从电信开始做MTV以后,广电大大加速了数字化和双向改造的发布。广电部门如果提供了比电信还多的带宽,电信要么提供更大的带宽,第二,比它更便宜。所谓的更便宜,就是要降低成本,规模不断扩大。如果不考虑成本,用户是交费的。最开始中国的市场是要低价的打入,如果我们自己做设备、服务,不去降低成本,是不可能提供在中国的情况下有效的服务。最近我看到这个循环开始了,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各占30%的市场份额,这时候我们达到的带宽,或者明年的下载速度更快,基础设施已经具备了。这是整个生态环境包含的,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

  陈金桥:

  这是良好的期望,希望中国的数字家庭网络的加强能够加速,跟进世界的步伐。有三个努力的方向,厂家要有一定的推动的作用,要有机制。还有一个宏观的层面,2005年底,国务院刚刚颁布批准了中国国家信息化的战略,15年战略,那是宏观远景的描述,需要落实,怎么落实?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国家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单元和细胞是数字家庭,一个是战略的设计,国家层面的产业战略和体制上的突破,政策上的促进和激励,这是绝对必要的。韩国同事给我们示范了韩国的“839”战略,非常好。中国多长时间能够实现1G的很具体的例子,应该是很快就要实现了,快到什么程度?应该有一个比较的速度,人家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前进,我们需要100、120的速度前进。这是体制战略的导向、激励,还有竞争体制的态度,还有厂家的共同努力,使中国加速发展,我们当然会很快地看到结果。

  清华大学 范政政:

  韩国的一个家庭平均每个月花在数字家庭上的钱是多少?大概占这个家庭每个月收入的百分之多少?

  卢载天:

  怎么创造收益的模型我们还在考虑当中,现在只是处在示范项目的阶段,使用Home-Network的只有1300户。当时我们收到的提问是需要投入这么多,安装这么多的设备,需要做这么些吗?2003年实现Home—Network的时候,一平米是3.3,花了600万韩币。但是2005年第一阶段结束的时候,当时每一平米花的钱只有150万韩币。现在韩国每个家庭的平均收入是400万韩币。刚开始600万韩币对家庭来说负担太大了,现在已经减少了25%的水平了,降到150万,但还是高。和投资相比,ROY的技术比较高,顾客购买程度也不少。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