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通成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6日 20:04 通信世界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电信业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长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电信业成为发展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的行业之一,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的道路。 在大发展的背景下,电信业加大改革力度,进行了战略结构重组。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在国家基础电信网建设初期,中国也实行了政企合一体制,由政府集中力量建设全国统一的电信网络。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成功的。但是,随着电信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国家通信主干网的初步建立,原来的垄断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电信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必须改革,引入竞争。 1993年,国务院同意放开寻呼和部分增值电信业务,其后不久国家又批准成立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我国电信业自此开始引入竞争。 1993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电信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联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电信产业一家垄断的局面被打破,标志着我国电信产业体制改革正式拉开了帷幕。 独家垄断 电信市场求大于供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电信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电话业务求大于供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980年,电话申请待装户为16万,至1992年累积达到100多万户,用户等待装机时间长达1~2年之久,电话初装费高达5000~6000元。同时,由于电信市场独家垄断,电信服务质量低下,一些省际长途电话的忙时接通率只有百分之几。1991年,我国电信普及率为1.29%,而当时世界平均水平已达到15%。 当时一些专家通过对电信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发现了几个颇耐人寻味的现象。一是我国铁道、电力、军用通信等几个专用电信网的通信能力之和已经超过了民用电信的惟一网络—中国电信的通信能力。只需稍加改造,即可在保证专用部门业务的同时,将至少四分之一的容量转为民用通信,但是由于民用通信的垄断经营,专用网一直被排斥于民用通信的门户之外,使同属于国家通信的宝贵资源长期闲置。二是尽管电信业务求大于供,但是国内与电信业务和市场相关的许多企事业单位却效益低下,面临经营危机。三是尽管我国电信市场需求巨大,但是国产通信设备却只占了其中不到30%的市场份额,制造业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比发达国家落后10多年。 经过普遍的调查分析,专家们一致认为,是垄断造成了通信资源的浪费,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打破电信行业的长期垄断经营,对内开放电信运营业务,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是中国电信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988年,以著名通信技术专家叶培大、张煦为首的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通信合理结构”课题组提出“按照商品经济规律改革我国通信管理体制”的专题研究报告正式上报国务院,报告提出了打破垄断、适度引入竞争的十条建议。 1992年6月,国内著名通信专家、通信骨干企业代表、原机电部、原电力部(当时为能源部)、铁道部和总参通信部等有关部委负责人,在北京京西宾馆联合召开了“加速发展通信产业研讨会”。会议提出,加快通信产业发展,改革我国通信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积极筹备 三部委联手推进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深入人心,全国上下掀起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热潮。 经过多方协调,在时任原机电部副部长胡启立、原电力部总工程师陆延昌、铁道部副部长屠由瑞的直接领导下,迅速成立了由原机电部何非常司长、原电力部丁道齐局长、铁道部胡燿华局长共同负责的三部联合工作班子。当时,一班人马在原电子部情报所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开始办公,一系列的调查、论证、组织、研讨等工作随之展开。 1993年9月16日,原机电部“关于申请建立中国联合通信公司的报告”和“关于我国通信工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建议”两个报告正式成文。9月19日,时任国家副总理的朱镕基在办公室里听取了胡启立、曾培炎副部长的汇报。胡启立同志重点汇报了关于三部联合组建联合通信公司的问题,同时就新通信公司的组建原则、性质、宗旨、业务范围以及管理模式等提出了初步的设想。朱镕基同志详细看过报告后,在报告上批示:“看来这是件好事,有助于加强通信事业,缓和电话不通的矛盾。请彦宁(时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张彦宁)、清泰(时任国务院经贸办公室副主任陈清泰)同志邀请计委、体改委、邮电部、机电部、铁道部、电力部、通信兵部等单位共同商量,成立股份集团,接受邮电部行业管理,促成此事。”1993年9月29日,时任国家副总理的邹家华在听取汇报后,也立即圈阅同意。 然而,事情进展并非一帆风顺,有关主管部门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只能允许设一个公用通信网、通信的特点是全程全网、从原机电部提出的方案看,这是一个比美国通信“自由化”更“自由化”的方案。 针对这些反对意见,何非常等人经过反复论证,认为国家保持通信业务的统一管理,并不意味着只有通过垄断才能实现;中国的通信资源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只要管理得当,就不会导致重复建设;组建新的通信公司的前提是服从国家电信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遵守通信网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会造成“通信秩序无法维持”的现象;打破电信垄断,是国家电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有序进行,不是搞电信“自由化”。 在得出上述结论之后,胡启立同志明确指出,组建联合通信公司是电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难得的机遇,要坚持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 克服阻力 中联通成功组建 此后,在向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汇报后,经过国务院几大综合部门与相关专业部门几个月的研究、协调,1993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下达了国函[1993]178号文《国务院关于同意组建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原电子部(1993年6月原机电部一分为二,分别成立了电子部和机械部)、原电力部、铁道部共同组建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联通公司按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组建,是一个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在接受原邮电部行业管理之下,享有长话、市话、无线和电信增值业务运营权。 紧接着,为了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电子、电力、铁道三部联合成立了联通公司筹备领导小组。三部各派一位副部长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分别是吕新奎(原电子部)、陆延昌(原电力部)、国林(铁道部)。领导小组下由司局长负责组成筹备办公室,分别是何非常、丁道齐、胡耀华。经胡启立同志推荐,原国家经委主管交通通信业务的副主任赵维臣出任董事长。 经过近两年的艰难曲折,终于取得了令人欣慰与激动的结果。两年来,三部联合工作班子共召开了30多次汇报会,写出了50多万字、印送近700多万字的报告和论证,不断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及各级负责人宣传其主张,阐述打破垄断、实现电信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1994年7月19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江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题词祝贺勉励。胡启立在成立大会上指出:“中国联通的成立,是我国电信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初步尝试。组建联通公司的目的就是要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在邮电部的行业管理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利用通信资源,对专用网加以挖潜、改造和扩容,与邮电公众网互联互通,壮大国家通信总体实力,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 中国联通的成立,使我国电信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电信业基本业务结束了独家经营的状况,开始引入竞争。此后,电信业又围绕政企分开、促进发展等目标展开了大量工作,使我国的电信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