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移动做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的先行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6日 15:55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写在“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来临之际

  □中国移动吉林公司总经理 白玉发

  2007年,国际电联将“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定为“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这一主题对世界具有深远意义,对中国更有现实意义。因为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刚刚崛起的中国能否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关系到中国能否在世界信息化时代抢占先机,关系到中国在新世纪新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千呼万唤的“下一代”主题

  根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的定义,“青年人”包括年龄在15岁到25岁之间的人群,占全球人口的50%,其中85%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亚洲地区的青年人占全球青年人总数的61%。非洲大陆是个年轻的大陆,50%左右的人口不到18岁。

  年轻人最能接受新事物,也最容易接触和使用现代电信技术。但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非洲大陆,互联网使用人数仅占2%,而北美是68%,欧洲为37%。据有关机构统计,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仅发展了10多年时间,到今年年底将超过30亿。不过,要让全球另一半,总数超过30亿的人口,其中绝大部分是年轻人,也能使用移动电话,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电信和信息通信手段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比如说,中国多达50%的年轻人能够使用现代通信手段,而印尼只有不到12%。因此,消灭贫困和缩小通信数字鸿沟的主要对象是年轻人。

  然而,始于1968年的世界电信日,却从未触及过儿童和青年问题,这也让今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下一代”主题备受瞩目。事实上,早在五年前,世界各国以及国内的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就已经开始了将青年问题纳入国际电联发展活动的呼吁。

  国际社会的两次呼吁

  2002年,出席世界电信发展大会的会员国提出要求,希望找到将青年问题纳入国际电联发展活动的途径,加强青年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能力建设。世界各国领导人在2003年世界信息社会峰会上谈到,青年是未来的劳动大军和采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急先锋,因此发出了赋予青年这种能力的呼吁,通过的两大纲领性文件,号召各国政府通过其本国的信息通信战略满足年轻人包括儿童和其他处境不利及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并通过采取适当的教育管理和立法措施,确保上述群体完全融入信息社会。峰会还鼓励提供便于儿童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得信息通信技术的服务和辅助性技术,并推动开发适合其需求的各种应用。国际电联呼吁电信运营商、参与儿童保护工作的组织和公众政策制订机构共同努力,使儿童和青少年能够充分受益于信息通信技术。

  在联合国的专业会议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代表呼吁,如果不采取共同行动使儿童和青少年能够充分受益于信息通信技术,就不可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和《多哈行动计划》。

  中国学者的深入思考

  在2006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高峰论坛上,很多专家学者探讨信息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问题。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徐愈在发言时说:“信息化惠及全民,就是眼光不要只看到一部分人,一定要时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关注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贫困地区和农村的青少年也是人民群众的组成部分,他们具有共享改革开放、信息化发展成果的平等权利,电信企业有责任向他们推出可承受的价格获得信息通信技术的服务和辅助性技术。”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认为:“我们必须让将要主宰中国未来的一代,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一样,在网络环境中成长。”

  千呼万唤始出来,2007年,国际电信联盟建议将“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作为2007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该主题的确立获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赞同和支持。国际电信联盟希望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庆祝,来促进全球各国政府主管部门、电信和信息产业界、参与青年和儿童保护工作的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努力,使儿童和青年能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表达自己的需求,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这一主题来之不易,它顺应了国际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特别适应中国国情,应该得到我们的珍惜。

  信息武装青少年之“强我中国”的战略意义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大力推进信息化产业,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与必然选择!

  国家、通信产业、青少年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中,国家、通信产业以及青少年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互为表里,相互影响共同发展。通信产业是信息的主导提供者,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生力军,没有通信产业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信息化,更没有青少年的信息化。反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与政策又为通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青少年信息化的发展又为通信产业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

  信息强国从青少年抓起的战略意义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信息社会中,提升国民尤其是下一代的信息技能显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重要。要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必须使中国的年轻一代与发达国家同龄人一样亲近网络,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这也是中国改善网络环境的根本目的。如果中国网络不安全,如果网上没有足够好的健康资源,家长、老师就不敢让学生和儿童亲近网络。如果这样的话,当中国未来一代成人的时候,和国外同龄人就会有很大差距,因而提倡网络文明、使互联网惠及全民、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项紧迫和共同的任务。

  未雨绸缪,用信息武装当代青少年,提升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无疑关系到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青少年是国家信息化发展延续的保证。今天的青少年就是明天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建设精英,将承担国家信息化继续发展的重任,因此信息强国必然要从青少年抓起。

  对“数字鸿沟”的思索

  “数字鸿沟”催生新文盲

  当今世界,信息通信技术已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但不容忽视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信息通信发展水平上仍存在明显差距,全球范围内“数字鸿沟”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尽管我国互联网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普及程度仍然较低,存在着巨大的国际“数字鸿沟”。瑞典网民普及率已达75%,美国为68%,韩国为62%,日本为52%。全球互联网用户为8.1亿,平均普及率是12.7%;而中国的网民普及率约为7.2%,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普及率,而且低于全球平均普及率。

  巨大的“数字鸿沟”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而且存在于我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中老年人与青少年人之间以及不同的行业和人群之间。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应当为每一个人所分享,信息权利已与教育权利一起成为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在网络社会,文盲的定义不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上网。面对巨大的国际“数字鸿沟”和国内“数字鸿沟”,我们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放慢步伐,而应当走得更快更好。

  信息双刃剑泥沙俱下

  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以及接踵而至的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然而信息也是一把双刃剑,泥沙俱下,鱼目混珠,如何在信息化大潮中乘风破浪做时代的弄潮儿,避免“折戟沉沙”的恶果,这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大计。我们的下一代在享受新鲜与便利的同时也在遭受着毒害。

  当前,令人头疼的网络垃圾和病毒久久找不到治愈的良方;网络上泛滥的色情宣传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有组织的网络攻击和无法预防的网络恶作剧以及各种各样的网络犯罪年龄趋于年轻化。在正确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彻底武装青少年的头脑的时候,在学校还未能把信息化教育提到日程上的时候,在整个社会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信息化强大的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的下一代在信息化时代已经开始迷失了。沉迷于网络游戏造成的家庭和社会悲剧层出不穷,不健康的短信在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中大肆流传,短信诈骗、网络骗子、黑客高手等都在侵蚀着青少年的意识,误导着他们的思想,威胁着他们的安全。

  利剑在手力挽狂澜

  在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青少年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健康成长将直接影响着我国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进程,这不仅是家长和国家的责任,也是通信运营企业所应当承担的责任。2006年,信息产业部大力实施“阳光绿色上网工程”,是应对网络安全问题、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的重要举措:第一,采取各种技术措施,确保网络安全;第二,推进“阳光绿色网络工程”,抓好网络环境的整治;第三,大力推动绿色上网,确保网络应用内容的健康。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整治网上不良信息涉及到社会各领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倡导绿色网络文化之建议层出不穷:将“大兴网络文明之风”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下去,在全社会就维护良好互联网生态环境形成更加广泛的共识;引导建设更多优秀绿色网络内容,吸引青少年健康使用互联网;加强相关方面的法规建设,如在不良信息的甄别方面,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出台判定标准,为各类企业开展整治工作提供依据;将“绿色上网”这类针对青少年的网络过滤产品推荐给学校和家长,通过培训提高家长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互联网;加强对SP的监管和处罚,情节严重的可吊销其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将国家确定的优秀影视节目、娱乐节目放到互联网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正面信息内容,占领互联网舆论宣传阵地……

  笔者认为,上述之建议若能悉数付之行动,力挽狂澜指日可待。而国家若能把信息惠及下一代提升到战略高度,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教育部门把信息化教育列为一个特殊的领域,把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到理论层次上;通信企业把信息惠及下一代当成企业未来所追求的目标,多措并举,在现实发展中积极探索,则青少年幸甚,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先行实践勇担责任

  面对一个分量沉重、意义远大的主题,中国移动吉林公司既感到责任重大,又感到欣慰,因为我们在这个主题上已经先行一步,在青少年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赢得很好的社会反响。

  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信息认知观念,为其打造在信息化时代健康成长的环境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呼声,这同时也是广大通信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中国移动吉林公司作为区域内移动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履行这一使命中同样起到领军作用。近年来,中国移动吉林公司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青少年成长的需要推出多重举措,在丰富青少年的生活、学习的同时,积极引导青少年在信息化时代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摈弃错误的、消极的思想,最大限度地享受信息化时代的便利和实惠。

  梦网净化消费环境。在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青少年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健康成长将直接影响着我国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进程,这不仅是家长和国家的责任,也是通信运营企业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信息产业部正在大力实施的“阳光绿色上网工程”,是应对网络安全问题、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的重要举措。中国移动吉林公司积极响应信息产业部的号召,针对移动梦网等增值业务受众群体多是青少年的特点,公司遵循“高效、创新、规范、透明”的管理原则,通过建立梦网业务退费流程,启动了“移动梦网”短信业务信息费误差双倍返还的退费模式等措施,有力规范了SP市场的运营秩序,为广大青少年客户创造了诚信、和谐的消费环境。

  短信大赛寓教于乐。针对黄色短信、垃圾短信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问题,中国移动吉林公司举办以“倡导文明、传递爱心”为主题的短信大赛,依靠新颖、活泼的互动形式,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的广泛参与,打造出健康文明的短信文化,进一步净化了移动信息网络环境。

  系列活动引导健康时尚。针对旗下的青年品牌“动感地带”,中国移动吉林公司推出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让青少年切身感受到信息社会的丰富多彩与便捷性。成立无线音乐俱乐部,在这里广大青少年可以获取明星动向等最新音乐娱乐资讯,尽享无限音乐所呈现的便捷与快感。举办“非凡才艺秀出自我”校园原创艺术大赛、“动感地带杯”健美操大赛、“动感新星SHOW”等活动,将前卫时尚的信息文化得以尽情展示。

  “爱贝通”发挥纽带作用。孩子不但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也是祖国的未来,在信息化时代保护好孩子的安全、武装孩子的头脑是一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大工程。中国移动吉林公司本着促进学校育人、家庭育人、社会育人三者协调发展的服务宗旨,先后与多所中小学校合作推出“爱贝通”业务。爱贝通业务以手机短信为主要载体,配合语音特服号码和电脑上网,是为家校联系提供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沟通方式,同时还是一个集校务处理、人事管理、学籍管理于一体的全方位信息交互平台。该业务具有签到、短信报平安、校务信息通报和督促家庭作业完成、短信家访、发送成绩单、师长沟通等诸多功能,为老师、学生、家长相互沟通搭建起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交流平台,做到了让家长放心、老师省心、孩子安心。

  我们所做的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尽己之力为社会为国家承担一份责任,中国移动吉林公司深知任重而道远。青少年是泱泱中华民族的希望,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用信息技术武装新一代的头脑、培养青少年成为中国新一代的信息生力军,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也是我们这代人不可推卸之责任。

  (人民邮电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