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飞信:从网络融合走向客户端融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6日 15:46  新浪科技

  一、ICT的融合之难

  电信和IT,这是两个近二十年来发展最快的领域。然而,在过去的大部分时间内,两个阵营都固守一方,各自运营,井水不犯河水。在很长时间内,互联网被电信从业者视为是无规则的自由世界,而电信网则被认为缺少创新的领域。一个极端的例子是,IT 从业者简单地将电信领域作为一个信息传输通道,而将所有的数据业务开发和增值实现交由IT自身实现,也就是将业务融合等工作统归在IT特别是IT软件的大旗帜下。正是这种偏见引发了一些IT泡沫——特别是光通信在技术上成为可能的时候,所有的IT从业者就幻想基于高速光网络实现各种令人眩目的多媒体业务,最终导致了盛极一时的互联网泡沫和电信泡沫。

  在泡沫破灭之后,两大阵营在近年出现了一些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情况,并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两个阵营的发展,推动了一些业务创新。例如,移动通信近年在发展移动数据业务过程中提出的WAP2.0,突破了WAP1.2只能登录WAP门户的局限,而采用与互联网完全通用的协议,可通过手机直接登录互联网,推进手机与互联网的无缝连接,使手机成为一台微型电脑终端。而互联网在网络安全性和可控性方面则学习了移动通信在用户鉴权方面的技术特征。但总的来说,这种学习和借鉴是非常谨慎而局限的。事实上,WAP2.0并没有如电信的预料取得极大的成功,而互联网从业者推崇的SNS目前也没有给互联网带来革命性的颠覆。

  实际上,虽然从21世纪初,两大领域都喊出了“融合”的口号,向下一代网络推进。但两个网络的融合经历多年,实质性成果不显著,各种技术方案层出不穷,但难以形成统一的方向。

  二、基础运营商的转型之难

  电信和IT两大领域的融合困难,对基础运营商来说,使得国内基础运营商在转型方面无法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方面,互联网在内容的承载和创新性提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而传统的电信网基于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在传统业务领域构建了稳定的商业模式,能够带来现金流。但两者在融合上的困难,使得运营商的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而在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过程中,从IPV6到NGN,再到IMS架构,虽然各种各样的版本不断更替和提高,但始终未能实现大规模商业运营的目标。

  增加业务收入与降低运营成本是电信运营商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前者需要开发与提供真正适合终端客户需要的新业务,后者需要优化网络结构甚至产业链。系统经过网络智能化改造,运营商的网络确实获得结构优化、实现了运营成本的降低,但提供新业务、增加收入的目标却没有得到证实。事实上,运营商的转型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更是一种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的变化。用户实实在在的需求才是运营商决策的关键,从目前来看,网络演进方案展示给我们的都是设备厂商的一些技术和解决方案。但仅仅依靠设备供应商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部署一条完整的新型商务模式和产业链,除了设备供应商外,还需要终端设备供应商、运营商、应用开发商的通力配合才行。

  三、飞信:融合两大领域运营优势

  事实上,随着中国网络的普及和通信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增大,多业务、融合化的无缝通信成为一种迫切需求。所幸,通过多年的尝试和经验总结,国内的基础运营商对于两大领域的“融合”有了新的思考和创新。

  从去年中期,中国移动对外正式推出飞信这一新型业务,作为基于手机应用以及手机与Internet深度互通的综合信息服务产品,飞信是由中国移动推出的一款集商务应用和娱乐功能为一体的业务。从其业务特征就可以看出,该业务集合了互联网和电信网的多种业务特征与优势。从业务实现角度看,飞信可以通过PC、手机、WAP等多种终端登录,实现PC和PC、PC和移动通信终端的即时互通,从而能够真正实现永不离线的无缝通信。在具备文件传输、语音群聊等互联网业务特征的同时,飞信客户端软件还与手机号码紧密捆绑,具备显著的移动通信业务特征,这不仅可以实现包括短信、彩铃等成熟的移动数据业务,更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强大而安全的运营级安全体系。

  由于与手机号码的捆绑,不仅在业务上支持防干扰功能,更由于各个号码就在现实世界中具有唯一可识别的身份,使飞信能够区别于传统的基于互联网的聊天软件,使得用户之间的沟通具备很高的信任基础。更重要的是,由于与手机号码捆绑,飞信具有了电信领域的可运营、可管理特征,具有可持续运营基础。

  在业务推进上,飞信软件在宣传自身具备聊天软件特征的时候,也很重视向用户灌输安全性的特征,并调整了早期过多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导向,而加大在手机终端的推广,使其在业务模式和产业链支持上得到准确定位和明显改善。可以试想,如果以互联网为推广重心,则飞信难以摆脱传统的互联网软件自由散漫的形象特征,难以被高端用户认识和接受——而对于年轻的互联网用户,飞信与QQ、MSN等市场在位者相比,较难获得差异性特征。同时,在互联网领域,中国移动难以发挥自身在电信领域的产业链优势,反而可能陷入各种竞争者的打压中。

  而将之转移到手机终端,通过软件捆绑等形式,既可以接近目标用户,基于安全性等特征形成业务、服务优势,塑造高端形象;也可以通过原有的产业链优势形成合力,共享利益。

  四、从网络融合到客户端融合

  更深一层次思考,可以发现飞信软件的产品与业务特征,体现了一种对两大领域“融合”的新型思考。在早期的尝试中,由于更多地将各种创新运用于网络端,过多地从网络端视角看待整个产业,导致了原有的“融合”进程在业务运营和商业模式构建上难以获得强有力的支持。不仅使得网络本身过于复杂,而且在客户端层面上存在很多变数,同时在产业链的整体构建上,难以形成稳定的利益与风险共享机制。

  而飞信这一产品在业务特征和推广方式上,则将“融合”从“网络融合”转移到“客户端融合”,以用户的需求特征为中心构建一种多种终端共享的业务平台,将更多的权限置于客户端,让用户从使用中体验和享受“无缝通信”的好处。这种融合方式,打破了过去垂直封闭的电信思维模式,适应了运营重心从网络端走向客户端的发展趋势,建立了用户导向的商业模式,真正符合下一代网络的精神。相比这种思维,原来的“网络融合”是一种置用户自主性于不顾的“单方”思维,是一种粗暴而传统的业务运营模式。

  事实上,当过去我们基于单方的“网络融合”,苦苦思索所谓的“杀手级”业务的时候,却忘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费脑筋思考不存在的杀手级业务,不如给予用户更多的自主权,让用户通过实际的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杀手级业务”。

  结束语:未来通信的开始

  虽然在业务形态上,飞信给人一种移动IM的初级形象,但实际上是代表着一种的新的思考模式和战略运营形态。特别是在采取了内置IM客户端的推广方式后,飞信就具备了独特而远大的发展潜力。因为,任何一种IM,在获得客户认可之后,其业务粘性将越来越强,何况是这种跨终端的、真正实现无缝沟通的业务。可以想象,当用户开始意识到无缝沟通的便利性和潜在利益时,其它的基于客户端融合的业务形式将被不断开发出来,不断展现下一代网络的魅力。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