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信产业报:专家解析移动通信少年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2日 11:06  通信产业报

  -通信产业报记者 郎晓黎

  20年来,我国的移动通信发展突飞猛进,势头迅猛。就1996年-2002年之间而言,移动通信经历了从模拟网全部转为数字网,用户数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是什么在支撑着我国移动通信的这段时期的不断变革和发展,监管在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作为最早引入竞争的通信市场,竞争到底在移动通信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本期特邀请3位业内资深专家,对这段移动通信产业整体格局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期间的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这段历史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意义。

  1996年-2002年的移动通信市场监管和竞争环境如何?

  由于体制原因,监管存在多元目标,在这样一种制度环境和市场结构条件下,相关监管机构,对移动通信市场行为开展了比较成效的监管实践和尝试。此时,真正意义上的竞争环境形成,有效的竞争已经形成,真正撼动了垄断。

  梁雄健:可以说这段时期是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的初步形成时期,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形势开始错综复杂。

  一是移动电话市场,两家移动公司就大打价格战,对用户的争夺非常激烈。

  二是固网的“小灵通”与移动电话的竞争,由于“小灵通”也挤入了移动市场,本来就不平静的移动市场将变得更加复杂。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廖小伟:在我国一般性反垄断体系缺失的情况下,专业的监管机构擎起了移动通信产业发展与监管的大旗。

  而且,由于体制原因,监管存在多元目标;电信法迟迟未能出台,执法手段和监管工具不多;还有就是,市场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正是在这样一种制度环境和市场结构条件下,相关监管机构,对移动通信市场行为开展了比较有成效的监管实践和尝试。

  从产业绩效方面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比如移动通信消费总量逐年提升约30%,移动通信业务综合价格每年下调约15%,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低至2%左右,行政村通电话率则高达99%以上。

  汪建宏:这段时期,国家给予了联通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在资金方面,通过清理中中外的结构调整,支持联通的在三地上市,中国联通的发展速度相应较快。

  此时,真正意义上的竞争环境形成。中国联通从成立就开始肩负着打破垄断这个使命,但在成立之初这仅仅是概念上的。经过阶段发展,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的用户比例已经达到了30%—40%左右,有效的竞争已经形成,真正撼动了垄断。

  中国移动通信模转数的完成对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作用有哪些?

  技术优势必须和市场需求相吻合,当技术适合市场的时候,技术的优势才能够显现出来。技术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需求,以及市场需求的满足。

  廖小伟:技术本身是中立的。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需求,以及市场需求的满足。正如,小灵通被认为是一种落后的技术,但是,在过去特殊时期特殊环境,它还是颇受市场欢迎的。

  汪建宏:技术优势必须和市场需求相吻合,当技术适合市场的时候,技术的优势才能够显现出来。就模转数而言,对整个移动通信产业并没有特别大的推动,这是技术的自然而然的演进,市场的关键因素并不光是技术因素。

  比如,铱星的“陨落”,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铱星计划的失败,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技术相对已经成形或成熟,可市场方面尚未开发,也就是说技术同市场还没有形成组合。

  从这个角度来说,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企业在市场的环境中要生存和发展,不创新,不冒风险是不可能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因此,我国的移动通信的数字系统替代模拟系统是必然之举,相应的,3G与2G的更替也是大势所趋。

  移动通信的发展带动了哪些产业链的发展?给国产设备商提供了哪些机会?

  对设备厂商,由于终端、设备市场的扩大,国产设备厂商的市场占有比率有所提高,带动了其发展。而对上层的SP,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的效用,一是拉动效应;二是挤压效应。

  廖小伟:对于上层的SP业务,存在正反两方面的效用。

  一个是拉动效应。在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时,通过SP业务合作等,救活了网易等一系列新兴企业,繁荣了我国信息服务大行业。

  另一个是挤压效应。表现为增值业务代收费中基础企业的分成比例过高,加上计费、合作的商业契约管理制度等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部分SP一系列不规范、自杀性的短期机会主义行为,比如强制捆绑、单方面改变服务协议等行为。

  对于底层的设备厂商,一方面网络投资拉动了设备制造。而另一方面由于买方垄断即运营商市场寡头垄断,运营商作为买方,其议价能力很强,使得上下游垂直市场也存在一定的挤压和挤出。通信企业采购并没有针对国内厂商给予特惠待遇和特殊机会。

  但我国的移动设备厂商,比如华为和中兴,与国外厂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敢于竞争,得益于竞争,冲进国际市场,基本上已进入了全球第一方阵。

  汪建宏:两大移动运营商的快速发展相应地带动了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期间运营商对产业链的主导作用逐渐显现。

  同时,从技术引进、网络建设、设备、终端购买等各个方面都从全部从外国引进到部分使用国产产品,最终的比例能够达到20%-30%左右,带动了国产设备商和终端商的迅速发展。

  移动通信产业双寡头竞争格局的作用和意义?

  双寡头垄断市场,这种不完全竞争典型市场结构,使得运营商对业务价格具有显著的控制能力。从而产生一定的超额利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企业能够锁定更多的客户,进而提升进入壁垒,从而阻止潜在的市场进入并产生竞争弱化效应。

  梁雄健:首先,竞争的形成促进了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其次,竞争导致了整个移动通信的资费绝对水平相对于世界水平而言较低(但相对水平并不低),当然,低的资费也促使了运营商发展用户的速度非常快,这期间,中国移动的用户总量迈过了1亿户的大关。

  另一方面,移动运营商竞争的形成,也推动了移动产业技术的进步,如,机卡一体、双模等标准的制定,更加有意义的是,我国的TD-SCDMA(3G)标准的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得到国际标准组织的认可。至此,我国通信专利和标准在世界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廖小伟:我国移动通信市场是双寡头垄断市场,这种不完全竞争典型市场结构,使得运营商对业务价格具有显著的控制能力。比如,能够针对不同的细分用户群,进行多级的歧视性的区别定价。

  这种区别定价,能最大化生产者的剩余,给双寡头运营商带来了高额利润。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数据来看,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EBITDA利润率,普遍高于国际同行巨头约10到20个百分点。

  客观上,这种高额利润能力可转化为网络投资和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可持续地发展、壮大我国的移动通信事业。另一方面,企业能够锁定更多的客户,进而提升进入壁垒,从而阻止潜在的市场进入并产生竞争弱化效应。

  移动通信企业该阶段有哪些成功经验?

  在整个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明确战略目标、有效执行以及立体资源打包是企业快速前进的保障。同时,建立成体系的品牌结构是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

  梁雄健:以中国移动为例,中国移动的经营范围比较集中,战略比较明确,因此推出的业务和市场策略都比较有针对性。

  另一方面,中国移动的管理也引进了先进的国际管理经验,在品牌、服务等方面都得到了体现,因此中国移动的执行力比较强。也就是说,集中优势资源,经营较为特色的业务是用户接受的重要因素。

  从这个角度看来,在整个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明确战略目标、有效执行以及立体资源打包是企业快速前进的保障。

  廖小伟:应该说,在我国GDP以两位数增长的经济上升周期期间,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抓住了宏观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期,在规模经济运营以及精细化运作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比如,中国移动推出了三层次的品牌体系:移动通信专家和移动信息专家企业品牌,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客户品牌,以及彩铃短信等业务品牌,“我能”、“我的地盘”等给通信营销加入了全新的符号和元素。

  再如,在蜂窝组网优化技术方面,我国也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这一阶段 ,我国移动通信企业暴露了哪些不足?

  移动通信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性,网络外部性,以及以双边市场/多边市场为表现形式的间接网络外部性等特有的经济特性,所以在通信运营企业运营过程中部分行为没有遵循这些经济特性的都将产生一定程度的没效率的经营结果。另一方面,资源为市场所用非常重要。

  廖小伟:首先,提醒大家要充分认识电信产业的经济特性,那就是,规模经济性,网络外部性,以及以双边市场/多边市场为表现形式的间接网络外部性等。

  所谓的间接网络外部性,指网络外部性发生在两个市场或者更多的市场之间。比如,微软的Windows用户越多,开发兼容微软Windows的应用软件商就会越来越多。也就是说,市场两边相互吸引,市场两边之间存在网络外部性。

  其次,具体到所谓的经验教训,就是中国联通并没有充分利用该市场多边之间的间接网络外部性,并没有找到这个支点,没能大规模地撬动市场。

  相比GSM,CDMA具有带宽优势,按道理其上层数据业务可能会发展得更好,从而吸引更多的最终用户;最终用户越多,生产手机的厂商也应该会越多。这是个复杂的三边市场问题,在现实市场中,由于数据业务、手机终端以及最终用户等产业链上下游存在短板,导致CDMA木桶装水不多。

  再次,由于规模经济性等,存在边际成本递减现象,导致了移动通信行业的马太效应。据测算,现实市场中中国移动每降价2分钱,其利润增加1分钱。这的确是匪夷所思,但的确也真真切切地让中国移动份额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最后,联通同时运营G、C两网,资金捉襟见肘,类似于《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的双手互博,自己左手打右手。当然这是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结果,其实也并不是联通所愿意看见的。

  王建宏:战略目标区分必须要准确和确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战略定位不清晰,差异化定位不明确,很容易导致企业自身的执行力低,效率低,当然发展速度也降低下来。

  另一方面,资源为市场所用非常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制定赢利的商业模式,让自身的优势资源来满足市场需求,开发适合市场的业务是相当重要的。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