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信运营商ARPU值不断下降,与市场渐趋饱和息息相关。为有效缓解市场饱和态势,帮助运营商寻找新的增长空间,我国应尽快调整市场竞争结构,并适时启动3G
-本报记者 修荣腾
电信运营商ARPU值不断下滑,已经非常明显地表现在移动运营商身上了。据两家移动运营商最新公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显示,中移动ARPU值由去年底的93元降至85元,而中联通GSM及CDMA的ARPU值更是急跌5.3%和14.45%,分别降至46.8元和58.6元。
ARPU值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电信市场逐渐进入饱和期,北京等大城市的覆盖率甚至达到了100%。理性看待我国电信市场渐趋饱和的现状,将是当前我国电信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市场饱和疲态尽显
近年来,我国电信市场饱和疲态开始显现,电话用户尤其固定电话用户的增长继续呈现放缓和下滑的趋势。今年以来,移动电话用户月增加量均在600万户左右,而固定电话的月增加量仅为约100万户。
根据各大运营商公布的运营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移动新增用户528万户,再创历史新高,中国联通的新增用户也达到162.3万户,而中国电信的新增用户还不到中国移动的6%,中国网通则新增用户24.7万户,低于3月份的33.8万。
移动电话用户虽然增长强势,但增幅在迅速减小,而且拆装比高得惊人,并主要依赖于对固定电话用户的替代。有消息透露,南方某省在2006年内累计发展移动用户近2000万,但在冲抵拆机数后净增却不到400万。
分析人士认为,北京、广州、上海等发达地区的电信市场已经走向饱和。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统计,截至2006年底,北京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97.5部,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
市场饱和疲态尽显,还表现为本地网竞争惨烈世界罕见。今年2月份,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签署全面停止竞争协议,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应对当前日益惨烈的市场竞争和重复建设。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根据自己走访的经历,指出很多运营商基层的现状是“设备老牛拉破车,员工没有休息日”。在做客新浪聊天室,曾剑秋叹言,本地网这块是世界上罕见的、竞争最激烈的领域。
电信市场渐趋饱和,运营商如何应对?
新增市场非常有限
电信市场日趋饱和或相对饱和的趋势下,运营商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向海外市场和农村市场进军成为运营商发展的首选。从当前来看,运营商的海外拓展效果并不理想。
运营商在农村市场低成本扩张的策略已经初显成效。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称,今年以来农村市场继续高速发展,新增客户中50%均来自农村市场。但随之也带来了一大问题,这些新增用户主要为低端用户,再加上资费不断探底,运营商的APRU值不断下滑,“增量不增收”尴尬现状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移动运营商相比,固网运营商最大的新增长空间无疑是移动市场。但是,由于不对称管制政策的继续存在,固网运营商只能深耕于增值业务市场和ICT市场。增值业务和ICT的迅速发展,却远不如基础语音业务的下滑速度之快。2007年,手机资费的大幅度降低和“接听免费”的实现让移动语音对固网语音的替代达到一个高峰。固网运营商的发展遭遇空前的危机,已经开始从“增量不增收”转向“减量减收”。
就当前而言,无论是固网运营商,还是移动运营商,增长空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市场结构有待调整
与市场渐趋饱和、增长空间日益狭小相呼应的是,我国电信市场竞争结构极度不合理。在非对称管制的政策背景下,市场竞争严重失衡,移动市场发展强势,固网市场节节萎缩;在整个电信市场上,中国移动一家独大,占据了市场的绝对优势地位,其他运营商尤其是固网运营商苦不堪言,生存和发展岌岌可危。
因此,应对市场饱和态势,现有的市场竞争结构必须调整,必须放开移动市场,让各大运营商都能够进行全业务经营,同时进行科学重组,合理地分配网络资源。移动运营商和固网运营商互相进入对方领域,从而获得更大的新增长空间,缓解市场饱和态势;同时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我国电信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不仅如此,3G市场潜力巨大,将为我国运营商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根据经济学家胡鞍钢此前的估算,3G正式启动之后,其创造的市场价值将超过5000亿元。同时,3G的到来,不仅为传统的2G增值业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且也为定位、流媒体等增值业务提供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将有效带动移动增值服务的蓬勃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运营商的收入结构。
因此,适时启动3G市场,将极大地缓解市场饱和给运营商发展所带来的压力,并刺激运营商进一步发展壮大。
有效缓解市场饱和态势,帮助运营商寻找到新的增长空间,是我国电信业建设电信强国的必由之路,有关部门应尽早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