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et特约评论】今天,看到北京移动全球通用户可以在原来50元月租的基础之上施行单向收费。这的确让人双手欢迎,没想到中国移动就这么不声不响的把这件被称之为“二年之内无法解决”的难题给轻轻松松的办了。早晨起来,看到项立刚先生的一篇博文《北京移动对单向收费盼望已久 》,笔者看了标题不明白啥意思,但是读了内容之后,才知道项先生是在为自己曾经的预言“道歉”。
记得2006年8月份,曾经也有过一场激烈的关于单向收费的大讨论。专家们纷纷站出来表示,单向收费不能施行,即使实行了消费者也不会因此获益,阚凯力的《单向收费不等于低资费》,项立刚的《我为何支持阚凯力的观点》,在专家们看来,单向收费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会导致运营商之间结算不合理,而且接听也是需要成本的,这样一来,运营商必然把接听的成本算在打电话的费用上,从而提高通话费用。而且专家们还纷纷预言:单向收费至少还要2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笔者曾经撰文《质疑"阚凯力单向收费不利"论》,认为只要运营商不将单向收费建立在保证现有利润率的基础上,都不会因为单向收费而提高通话费用,而专家们的“不利论”似乎是建立在运营商保证现有的利润率之上罢了。
按照专家们的意见,那我们还要等上几年才能享受单向收费,等到通货膨胀率与现有资费的乘积远远小于我们收入的增长,从而让我们感觉单向收费其实也无所谓,因为收入提高了,通话费用不变,那自然资费就相对降低了。这就好比,现在每月收入1万元的人,每天吃饭花去50元,感觉很简单,而每月收入3000的人,每天花掉20元吃饭就觉得高了,这是一个道理。
运营商好像比专家们更加有数,移动CEO王建宙表示,即使采取了单向收费,但是从一季度的业绩上来看,收入并没因此减少,原因是,这延长了用户愿意通话的时间,从而弥补了单向收费的损失。而且中国移动的口碑已经很差了,采取全面单向收费既能够提高收入,又能够重建口碑,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移动主动实施单向收费,而且没有增加任何别的费用,这让专家们失言了。我们看到,最近关于通信资费问题,北邮的专家出来说话的最多,而且言论也最为“激进”,专家们成为资费变革的使者,可是有些言论的确让人感觉没有依据,而且带有严重的偏向性,也并非全部代表广大消费者的心声。试问这样的言论意义何在?
既然专家们的言论并不是那么精确,我们也不用过多的信任,因为作为买卖的生意,无论是买菜还是买话费,我想道理是一样的。这个道理也无需太多的“内幕”来解释,也无需用什么经济原理、技术原理分析,这个道理就是,买卖公平,买方买的开心,卖方卖的愿意,这就是最简单的道理。
就像现在,买方对通信资费不满意,这无论用什么道理来解释,都是没有达到买卖公平,所以就需要改革。再说到现在的上网费,专家说不高,信产部说不高,网通老总说不高,这些都是一家之言,都是卖方自己的看法,那么用户说高,而且是集体说高,那就是高,就该降低,因为只有降低了才能达成买卖公平。
最后,笔者对“专家言论”有些迷茫了,曾看到这么一篇文章《专家为谁立言》,这也是我们消费者的共同心声,专家到底为谁立言?为自己还是为什么呢?(磐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