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涛 深圳报道
不久前落定的中移动TD主设备招标,犹如蝴蝶振动的翅膀,风暴所及将可能引发全球通讯设备生产商格局的重大改变。未来3年,中兴、华为将强势增长,跻身全球一流设备商之列。全球激进与国内尴尬
随着全球通讯设备企业整合加剧,中兴、华为在国际市场的领地日渐扩大,中兴、华为越来越显示出其跻身全球一流设备商的趋势,但是,中兴、华为等国内企业在国内无线市场的份额过低仍然是一个相当无奈的事。
在无线全面取代固话业务成为全球通讯市场发展依托的今天,全球通讯设备商的格局大体可以概括为“2+X”阵营,其中“2”分别是:欧洲企业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在GSM与WCDMA占据全球领先;由于受高通垄断的影响,欧洲企业普遍不支持CDMA,只有北美的朗讯、北电在CDMA与CDMA2000比较强势。这两大阵营的企业分别占据了全球高端的西欧、北美两大市场,而且身处其中的企业都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领域,对对方阵营的技术、标准心无旁顾。“X”则是中兴、华为,这两家中国企业正处在全力追赶全球一流设备商之中,而中兴、华为几乎对各种技术标准全面投入,并正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突飞猛进。
“X”亦代表了一种可变性,而可变的因素正在集聚。
过去24个月内,在已经高度垄断,不足10家的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通讯设备生产商之间,发生了众多表面孤立的事件:2005年10月,爱立信收购马可尼;2006年4月,阿尔卡特并购朗讯;2006年6月诺基亚、西门子通讯设备部分合并;2006年7月,北电在全球裁减1900个职位,北电在过去6年内已经使员工总数从9万降低到3.5万,2007年3月,北电向阿朗(阿尔卡特与朗讯合并后的公司)标售其GSM资产。
关联的数据是:2006年爱立信的销售额约200亿欧元,2007年一季度仍然增长8%;诺基亚西门子合并2006年的销售额约180亿美金;合并后的双方正忙于裁员,阿朗公司2006年销售额170亿美元;正在出售资产的北电2006年销售约100亿美金;2005年华为国际业务超过其国内业务,2006年中兴国际业务占整体收入的比例达到44.4%,华为2006年的销售约84亿美金,中兴通讯(000063)则约为30亿美金,华为、中兴2007年都制定了增长30%-50%的目标。
从上述事件、数据中可以得出结论:全球通讯设备制造商的格局正在全面重组。爱立信强者恒强;西门子、朗讯如果不是进行了合并,在2006年就会被华为赶超;北电正在没落,华为、中兴将强势增长,并在未来3年将跻身全球一流设备商之列。
但是,在国内无线设备市场,情势是相当不堪。尽管中兴、华为的业务已经拓展到全球100多个国家,但是,在国内无线市场,包括中兴、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占据的总体份额几乎不到15%。
在国内最大的无线设备采购商中移动方面,包括中兴、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在中移动多年以来的GSM设备招标中,所占的份额只有约10%,同样,在中国联通的CDMA与GSM设备招标中,中国企业所占份额亦不超过30%。而国内无线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被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阿尔卡特、西门子等占据。这个现状几乎是对中兴、华为国际化的一个绝妙的讽刺。
TD催化剂
“如果中兴、华为在国内无线市场无法获得占优势的份额,其国际化拓展肯定将缺乏后劲与支持,而这几乎是中兴、华为多年以来的痛。”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TD将成为国内无线市场以至全球通讯设备制造商格局演变的催化剂。
事实上,对于中兴、华为在海外市场扩张最大的隐患来自于其国内无线通讯市场一直被爱立信等企业压制。爱立信一直是中国无线市场(GSM、CDMA)的老大,尽管其所占份额由几年前的超过50%下降至当前的约35%,爱立信依然是中国无线市场的老大。包括中兴、华为在内的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亦一直无法有更大的突破。
自2004年以来,中兴通讯国内市场销售达到170亿元,是时,中兴的成功归因于小灵通,小灵通就贡献了约70亿,但之后两年小灵通大面积萎缩,中兴在国内无线市场连续下降至不足50亿。华为与国内无线市场最大招标者中移动关系融洽,华为在国内无线市场每年获得超过250亿的订单,但自2004年以来亦不曾出现过增长。包括中兴、华为在内,在中移动、联通的历年招标中,总体份额亦不超过15%。
改变正在源自TD。
在不久前结束的中移动TD主设备招标中,中兴、大唐、鼎桥(华为与西门子合资)获得了90%的份额。爱立信、西门子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获得一点“安慰性”的份额。
在国产3G的招标中,中国通讯设备企业终于开始获得国内无线市场的主导,这几乎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预示着在无线领域,未来数年也像在固话领域一样,由中国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已为时不远了”。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在今年中移动GSM扩容中,整体约350亿的总招标额,其中设备部分有约140亿,包括中兴、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将会取得超过40%以上的份额,有望成为中国企业在国内GSM市场上获得份额最高的一次。
事实上,此次中移动GSM扩容招标发生在TD招标之后,正是TD进场,开始使国内企业获得更大的认同与上升空间。对于此次在中移动GSM扩容中获得成功,业内人士认为有诸多因素:首先是来自于国家的支持。作为国产3G,TD的战略意义相当显要,而国内企业基本满足了TD商用的全面所需,因此,国内设备商的能力获得了检验与认同,日本NEC之所以能全面占领日本市场,与日本通信市场铁板一块有相当关系。其次,当TD进入实质性商用之后,在中移动范围内,从技术上要求扩容与改造的GSM与TD能顺利互联互通,以便于今后的多模式切换,显然,在这一方面,拥有TD核心技术、设备研发能力的中国企业当然占据优势;另外,中兴、华为的GSM设备已经在全球数十个国家运用,技术、质量都已相当成熟,而且价格远比外国企业便宜,中兴、华为的份额上升当是必然之势。
如果中兴、华为在国内无线市场无法获得占优势的份额,其国际化拓展肯定将缺乏后劲与支持,这几乎是中兴、华为多年以来的痛,而TD将成为国内无线市场以至全球通讯设备制造商格局演变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