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华为员工遇难的启示:华为的三大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 13:09  太平洋电脑网

  在举国欢庆“五一”的时候,肯尼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百余人的客机从喀麦隆的杜阿拉机场起飞后不久坠毁,中国华为员工刘胜是机上遇难者之一。在沉痛哀悼刘胜的同时,也引发了笔者如下思考。

  空难发生在中国法定假期之间,可是刘胜却仍要为业务奔波,华为加班制度是刘胜遇难的原因之一么?遇难员工刘胜是诸多外派非洲工作的华为员工其中之一,华为国际化用人方式是否合理?华为依靠国际化赚了钱是否意味着华为已经走向“卓越”?

  加班之忧

  5月5日,刘胜作为一名驻喀麦隆地区的市场产品经理,乘飞机去南非做业务是天经地义的,但这一天是中国法定休息日。华为一直以加班多著称,黄金周期间刘胜乘飞机出差仅是华为加班一族的缩影。2006年5月,25岁的胡新宇因

病毒性脑炎被诊断死亡。据悉,在4月底住进
医院
以前,他从事一个封闭研发工作,经常在公司加班加点。

  虽然,刘胜、胡新宇的死亡不能归谬于华为的加班制度,然而加班也应该是导致悲剧发生的诱因。我们试想,假入刘胜不在五一期间加班,不乘坐那次航班,或许就不会遇难;假如胡新宇不整日加班,过度劳累,有时间去医院做常规检查,或许也不会因病去世。

  如此多的或许只是假设,近年来,中国IT企业员工英年早逝的现象非常严重,不管是事业成绩斐然的王选和陈逸飞们,还是血汗工厂里倒下的工友们,无一不令人震惊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这里面有环境压力的问题,有当事人身体素质的问题,但是“过度加班”的责任是无法逃脱的。

  笔者曾在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工作过,饱尝了加班之苦。平日晚上要加班到9点钟、周六上班、周末上午开会、手机24小时不准关机……。笔者也曾亲眼目睹了同事因疲劳没有及时诊察而病死,因加班病情恶化而住院。

  延长劳动时间本来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然而中国企业加班的结果却是制造悲剧,浪费资源。不少企业将员工是否经常“忘我”的加班劳动作为考核项目,那些“不辞劳苦”、“废寝忘食”的员工经常被当作典范奖励和赞扬,反之则会被认为没有将工作放在第一位,遭遇领导白眼。当加班成为一种形式,而并非员工发自内心,并非企业需要的时候,只能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并制造了一个个“过劳死”的悲剧。

  华为国际化之忧

  华为海外员工中有50%是中国员工,刘胜是其中之一,这是因为华为走的是一条不同于其他跨国企业的国际化用人之路。

  企业的国际化一般要做到四个本土化,即人才本土化、设计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本土化,这也是诸多跨国企业遵循的法则。我们拿海尔为例,海尔在美国建厂实现制造本土化,从美国招聘员工实现人才本土化,在美国建研发中心实现设计本土化,通过本地的营销公司来销售实现了营销本土化。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也完全遵循四个本土化法则。

  华为的国际化用人法则却是为外派海外的中国员工提供了丰厚的待遇。每年国外工作员工收入一般高达20万人民币,这是外派员工的经济支柱;而任正非提倡的“艰苦奋斗”精神则是精神支柱。

  华为的国际化用人方式给公司带来了丰厚回报,截止到2006年,海外销售额所占比例突破65%。但是用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先人后事”的观点来衡量,华为仍然不是一个卓越的公司。

  走向卓越之忧

  我们看到华为是利用丰厚的报酬来支撑其“特殊”的国际化用人方式,也是靠丰厚的报酬来支撑其加班制度,这在笔者看来是极不明智的。

  彼得•德鲁克认为:“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报酬支付给何人。如果你有适合的雇员,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会为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而努力。他们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会因为报酬少而折腰,这就好比他们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样。”

  因此,包括华为在内诸多中国企业都没有做到“先人后事”,这是中国企业无法成为世界五百强的关键。而华为等企业的加班制度,高报酬的外派员工制度等都违背了“先人后事”理念,这让华为很难达到“卓越”。

  作者:磐石之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6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