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电首颗手机电视芯片隐藏野心
广电面对手机电视的突然公开高调,电信与广电运营商之间的低调合作
要么让手机电视大战升级,要么让产业成为事实
采访·撰文=刘启诚
3月19日晚,在北京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A座2303室,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在做一件事:等待一个神秘“员工”的到来。
晚上10∶30,这位神秘的“员工”终于到达办公室。
那是一个小小的防静电包装袋,所有人都知道那里面装的是什么,但所有人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模样。为了迎接这个特殊的“员工”,创毅视讯专门派人到台湾,从台积电的手中接过它,辗转香港,一路护送回北京。
简短的欢迎致辞后,防静电包装袋被轻轻地打开,一个1cm大的芯片静静地躺在里面。
所有人都使劲鼓掌,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辛苦奋斗了6个月的工作,终于有了一个完美的结果。
这颗小小的芯片,被命名为IF101,是CMMB第一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道解调芯片,对广电推动的移动多媒体广播产业链和运营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小小的IF101,能给陷于胶着状态的手机电视带来什么变化呢?
商机:小芯片暗藏大野心
CMMB是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研究工作组的简称,成立于2006年9月。这个由国家广电总局领导下的技术研究组织的任务,是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研究编制、试验系统建立和产业化准备工作,建立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标准体系。
它的目标,就是建一张运营手机电视的网络,并成为其主导运营商。以目前中国近5亿的移动用户计算,这里蕴藏着庞大的商机。
据英国市场调研机构最新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随着2.5G和3G手机的普及,到2009年,全球移动娱乐市场的销售收入将超过590亿美元!其中,成人移动内容将稳步达到22亿美元,移动游戏市场的销售收入将分别达到l93亿美元和l85亿美元。
报告还显示,到20l0年,全球将有1.2亿用户收看手机电视节目。而亚洲将成为手机电视服务最为普及的地区。其次是美国、欧洲以及中东和非洲。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其杀伤力可想而知!
但,CMMB可能只是一相情愿。
自3G诞生以来,一直将视频业务视为杀手级应用的全球电信运营商们,早已对此垂涎三尺。将5亿手机用户连接起来的中国两大移动运营商,是不会坐视近水楼台被人染指的。
实际上,广电与电信两大系统之间围绕手机电视话语权和标准权的争夺,已有时日。IF101的诞生,只会让争夺更加火上浇油。
标准:多个和尚没水喝
早在2004年,国内运营商就开始积极推动手机电视的应用。005年9月28日,中国移动全网手机电视业务正式开通。中国移动与上海文广集团合作推出手机电视业务,并于2006年5月1日开始提供流媒体商用服务。
中国联通则于2004年4月,推出了基于CDMA1X网络的“视讯新干线”手机电视业务新品牌。2005年10月,试点重庆联通手机电视业务平台顺利开通,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而就全球范围来看,也基本处于同步进展状态。
日本早在2004年10月就已经推出了名为“MABOHO!”的手机电视服务。2005年5月,韩国SKT也推出了“TU Media”手机电视服务。北美的Verizon和欧洲的和黄、O2、T-Mobile也都展开了相应的尝试和部署。
随着中国电信业开放幅度的增加,它们也必定会将厮杀的战火烧到中国。
但各个运营商出于各自基础和利益的需要,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手机电视市场的发展,可谓多个和尚没水喝。
目前实现手机电视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手机电视技术,其中包括传统的移动流媒体和移动网络的流媒体广播,如3GPP、MBMS技术等;一是基于广播网的手机电视技术。
后一种技术相对成熟并形成标准的,有欧洲DVB-H和卫星DMB制式,美国MediaFLO和DVB-H制式,韩国的T-DMB和S-DMB制式,日本的ISDB-T和S-DMB制式。
在中国,广电与电信系统也一直对手机电视标准争论不休。
除CMMB标准外,中国标准化协会多媒体通信广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了TD-SCDMA+DAB+AVS的方案,参与国标竞争的还包括新岸线公司的T-MMB、清华凌讯的DMB-TH、华为的CMB等方案。
但截至目前,手机电视国标仍未有定论。
而国家广电总局一直力挺CMMB。以一位广电内部人士的话说,就是“全国各级广播电视管理机构和运营部门对于未来开展大规模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运营已作好了各种准备”。广电总局将CMMB看成是广播电视事业多年来遇到的一次运营和产业升级的绝佳时机。
为了保证CMMB顺利实施,广电总局从2006年4月开始,先后四次通知,要求各级广电部门必须全力支持CMMB。通知要求各地不得在广电总局颁布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标准前,未经批准,擅自进行试验或开展业务。
不过,广电系统的分割管理,使得一些地方的广电运营商并没有按照广电总局的要求进行,而是根据自己的选择采用非广电行业标准的技术体制,进行移动多媒体广播试验。为此,在2006年12月30日,广电总局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试验管理的通知》,《通知》非常强硬地要求,“未经总局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在广播频段和非广播频段进行任何形式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试验。对未经批准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试验,要立即予以制止并及时上报。”
在广电总局加速CMMB工作的同时,信产部推动手机电视进展的相应工作也已展开。电信系的标准方面,华为推出了基于电信平台的CMB标准,提交参与国标征集,并且该方案已经通过与香港电讯盈科的合作进入正式商用的阶段。移动运营商正在积极推进利用移动网络传输视频的技术标准,MBMS技术已经被纳入中国移动运营商的研究范围之内。大唐移动也将MBMS作为TD-SCDMA的短期技术演进,推进移动电视的技术成熟。
合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就广电系统而言,它对CMMB期望甚大,并将其定为行业标准。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不久前的广电展主题报告会上明确表示,今年广电系统将重点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据了解,目前广电系统已组建中广移动多媒体广播有限公司来运营,正在北京进行CMMB地面试验网的建设,计划在今年年中完成地面实验网建设,在开始运行试验的同时完成终端产业化准备,并在今年第四季度前完成商用准备。
预计在2008年上半年, CMMB手机电视将正式启动商用,首先在北京、上海、青岛、沈阳、天津、秦皇岛六个奥运城市启动,之后逐步形成全国网络。
而就在广电总局加速CMMB工作的同时,信产部推动手机电视进展的相应工作也已展开。
早在2006年5月,广东移动就与南方传媒集团合作,基于DMB标准在广州、佛山、中山、东莞、深圳、珠海等六个城市推出手机电视。2006年底,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分别与央视达成合作,共同推广手机电视业务,央视负责内容提供。
然而,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无论是广电系还是电信系,都无法全面推动手机电视的健康发展。前者作为广播技术,适合一对多的内容广播,但用户成本高,而后者则受到带宽的限制,只能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点播业务服务,对于手机电视的快速增长则不利。
一些专家建议,两者应该合并起来一起发展,即采取所谓的广播+移动互动(移动电视社区)的模式。
实际上,手机电视的具体运营商早已展开了深入的合作,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业绩。
目前,广电总局一共颁发了6张手机电视牌照,即上海文广、央视国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4张全国牌照,以及南方广电传媒、北京电视台2张地方牌照。
最早获牌的上海文广早已成立东方龙公司,与中国移动、联通合作流媒体业务,展开T-DMB实验。
央视在2006年4月27日获得手机电视牌照后,也展开与两家移动运营商的合作。
北京电视台现在也已经开始与移动合作,CRI则开始与联通合作,而南方广电传媒也成立了广东电视移动传播公司,将在近期推出与运营商合作的手机电视业务。
在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中,或许这是IF101所能预示的最好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