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图文:中国网通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 09:20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中国网通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
图为:中国网通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

  新浪科技讯 2007年4月24-25日,“2007无线通信应用(国际)研讨会(第四届)”在北京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通信产业报社承办。

  图为:中国网通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唐雄燕:各位来宾上午好,感谢通信产业报的邀请参加无线通信研讨会。因为我来自固网运营商,比较多的工作是做固网方面的工作,今天的题目叫从固网视角看宽带无线与FMC,主要是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今天首先谈一下从固网运营商面临的挑战,然后讲讲宽带无线如何助力宽带战略,最后谈一下对FMC的认识。

  固网运营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相对来说日子比较难过,这些挑战大家也是比较清楚,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VoIP对传统话音的冲击,尤其明显是移动对固定的替代,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的需求不断变化,收益无法与带宽同步增长,这些都是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在网通2006年财报,张董事长有一段很精彩的发言,讲到2006年是中国电视史上不可不留笔墨的一年,2006年在中国宽带业务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移动话音对固网语音的替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严重态势。由于中国电信市场上缺乏真正意义前业务运营商,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移动话音对固网语音替代幅度最大的电信市场之一。现在移动对固话的替代已经进入严峻的形势。

  从信产部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本地通话量的比较,固定不断下降,移动30%多的上升,一个上升一个下降对比非常明显。不光通话量下降,ARPU值也有一个对比。现在移动对固话替代不但体现在本地上,在长途上也开始显现出来,移动长途增长非常迅速,传统长话在不断下降。在这样的形势下电信运营商提出转型的口号,话音业务的命运可以看出。

  面对这样形势固网运营商提出宽带是电信转型的基础和依托。中国电信提出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中国网通口号是向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转型,对固网运营来说宽带是一个最重要的业务方向。对网通来说宽带战略是三大战略的核心,网通有奥运、宽带、国际化三大战略,宽带接入是宽带战略的基础,无线宽带接入也是宽带接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在宽带接入大部分是固网的接入,但是无线化是电信发展的重要方向,宽带的无线接入在宽带接入中间所占的位置将会越来越重要,宽带无线技术延伸宽带固定网络,实现宽带网络与无线网络的融合。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的带宽,从过去几百K向几M,几十M的方向发展。另外互动应用的需求也对上行带宽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在互动业务的发展,视频会议、P2P的应用,可能对上行带宽提出很高的要求。尤其未来要发展IPTV带宽都在几十M。所以未来家庭带宽的需求在几十M甚至到上百M,这些不但对固定接入提出要求,对无线的接入一样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的技术,不管从固定的接入,还是移动,不同的技术适应不同的场景,适应不同的业务,现在对于固定的无线接入,Wimax已经有一定的应用,移动应用也是向着3G更宽带宽的方向发展。802.16d已经得到广泛的试验和应用,中国网通也在广东、四川、浙江等地部署了802.16d技术,从而弥补有线资源匮乏地区的接入。

  宽带无线通信的发展向宽带化、移动化、IP化前进。传统的移动通信从2G到3G,也向着宽带化和IP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可以看出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是一致的,不过从不同的起点,不管是Wimax还是3G共同的方向发展,最终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

  3G与Wimax不发展,技术上有趋同的趋势,在空中接口未来都会采用同样的无线技术,不管是OFDMA,AMC等技术被双方共同使用。 大家努力的方向是一致的,Wimax也希望把自己相关的发展纳入IMT4G的体系,也参加IMT 4G技术的整机,下一步目标到802.16m,希望和IMT有一个结合。目前来讲3G和Wimax网络体系的运营模式不同,服务用户对象不同,近期将形成并存互补的局面,长远发展,二者技术的趋同性使得有条件产生业务的融合与网络的融合。

  目前采用Wimax是802.16d固定的宽带无线接入,Wimax也是向高带宽、高移动性两方向努力,Wimax发展完全为了适应IP业务的需求发展起来的,是以构建基于IP宽带无线互联网为目标的,话音在其中只是一个

增值业务,发展理念与3G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们认为具有移动性Wimax的成熟发展是需要时间的,现在Wimax面临着很大的资源问题,现在3G也是朝着更高带宽和更好支持IP业务的方向在发展,可以看到Wimax和3G无线接口技术逐步趋同,但是在网络和运营模式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更多体现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传统电信商业模式的差异。未来感觉不同的商业模式之间需要互相取长补短,未来信息通信商业模式需要吸取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特性,来构建新型信息通信的商业模式。这样的争论在业界很多,但我们认为只要有共同的目标,不同的技术会殊途同归,技术取决于市场监管等各方面的原因。

  可以说宽带是电信转型的基础,融合就是电信转型的重要特征,融合也是当今信息通信发展的主旋律。运营商转型提出的口号,不管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还是向多媒体服务提供商转型就鲜明地体现了融合的思路。融合有信息与通信业融合,信息通信业与媒体业、娱乐业的融合等这些都是重要的融合。FMC是融合目标未来的重要方向。FMC是一个市场名词,不是非常专业的技术名词,市场层面融合,资费层面融合,网络层面融合等,都是FMC的具体内容。

  FMC驱动力有几个方面,一个是网络演进的驱动,不管是固定网络还是移动网络都会向下一代网络发展,全IP是必然的趋势。对用户而言,FMC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沟通。对全业务运营商降低成本是很大的驱动力,为全业务运营商节省投资减少运营成本;为业务创新提供很大的机遇和驱动力,FMC有一些个性化的服务,降低用户的离网率;对固网运营商来说要进军移动通信FMC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现在看来固网运营商对FMC抱有很大的希望,固网运营商非常希望进入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的领域增强竞争的优势,而且宽带无线的发展也使固网、移动在接入带宽的差异在缩小,带宽缩小为了二者融合创造了条件,二者相似的成份越多,融合的难度就会更小。对固网运营商来说,希望争取部分手机通话业务,重新拉回固网的范围提高固网ARPU值。另外发挥固网优势,进一步向无线领域渗透。

  FMC实现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从长远来看,固定和移动将会统一到NGN体系架构下,固定和移动只是NGN的不同接入方式。FMC实现首先可以从商业运营层面实现业务捆绑,OSS/BSS的融合,可以在现阶段实施。承载层融合是顺理成章的,未来移动和固定的发展都是基于IP分组网络,业务层的融合通过建立固网移动综合业务平台和综合用户数据库实现二者的融合,移动和固定融合的业务也是固网运营商未来进军移动业务重要的切入点,在控制层融合是一个理想化的融合目标,IMS将会实现固定和移动在核心控制层的融合创造条件,在终端的融合可以采用多模终端,使用户可以自由地接入固定和移动的网络,获得融合业务的体验。固网和移动的融合最早是BT BluePhone的例子,法国电信提供固定移动融合的业务,不但可以给企业客户带来很大的价值,对运营商也带来很多的好处,通过提供这以后ARPU值有很大的增长,用户数增长20%,离网率下降7%,这方面的意义非常明显。

  整个长远的发展方向希望在网络层面基于IMS实现FMC融合架构。对于固网运营商来说,现在IMS也是积极的研究和跟踪,现阶段固网运营商根据市场的需求,引入IMS为大客户提供融合的企业通信。IMS为电信业务与企业应用结合提供了可能,在发展软交换过程中,优先选用基于IMS体系架构开发,能向IMS演进的产品。

  FMC实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固网与移动网络相对独立的,在二者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可以首先在商业层面、管理层面、业务层面以及终端层面实现FMC,比如基于UMA终端层面的融合,让用户享受固定移动捆绑的业务。对于我国固网运营商现在没有移动业务,我们在无线方面主要是基于

小灵通的业务,现在PHS和PSTN进行一些捆绑和网络部分融合,这也是FMC初级阶段。比如灵通无绳业务,实现了PHS/PSTN的融合,用户可以自动灵活地切换使用固定电话与小灵通业务。如果固网运营商可以经营移动业务的话将会极大地推动FMC的发展。在控制层实现融合是固定和移动融合理想的境界,非常有利于IMS的发展与成熟,基于IMS融合的网络架构是通信行业的重要目标。IMS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推进,可以从业务层面,网络层面,在网络层面从大家共用IP承载网开始,业务层面可以从业务捆绑开始,终端层面可以多模终端做起,未来实现一个真正无缝的完全融合。

  实现FMC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固定和移动在网络业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融合过程中也是存在谁融合谁的问题,融合中主导权的问题,2G发展现在相对独立的,到底如何去融合。实现FMC的IMS不完全成熟,用于固网和移动融合的IMS在发展过程当中。FMC会带来运营管理的问题,对运营支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MC商业模式还在探索当中,FMC市场有待培育,尤其关键的是FMC要受到监管政策的制约。

  对于固网来说,未来要向基于IMS的FMC方向发展,发展的过程是一步一步向前迈进的过程,今天走到固网智能化、软交换的阶段。下一步发展我们会引入IMS,同时软交换可以提供窄带话音业务的PES的仿真系统,未来实现基于IMS的FMC。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