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自主创新是IC产业发展关键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 15:59 中国电子报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 俞忠钰 2006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006.3亿元,增速达43.3%。过去5年的增速远高于全球产业增长速度,也超过一些国际咨询机构的预测值。设计业、制造业、封装测试业同步发展,特别是设计业这几年发展很快,2001年只占整个产业的8%,到去年到了18.5%,在高速增长背后,企业赢利能力也增长很快,去年赢利能力比前年大约增长60%。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产业持续高速度发展 俞忠钰介绍说,在增长中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2006年国内销售收入过1亿元人民币的IC设计公司已有16家,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的设计公司也已达到7家。而且制造业里首次出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标志着国内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国内能够提供0.18微米、100万门技术设计的设计公司已占设计企业总数的20%,最高设计水平已经达到90纳米、5000万门水平,国内已有量产的12英寸生产线两条、8英寸生产线10条。制造工艺最高为90纳米,主流技术达到0.18微米的技术水平。 国内市场跃居世界首位,进口规模过千亿美元。2006年市场规模达到了46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速度在30%左右。进口1000多亿美元的集成电路和微电子组件,但出口才200亿美元,逆差是80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创新产品和技术。截止到2007年2月底已公开的IC布图设计中,我国的登记量是1148件,国外是255件,可以看出申请集成电路设计专利里80%是我国的单位。而在半导体发明专利里,主导的仍是国外企业,国外是27000多件,而我国不到1万件。 俞忠钰说,应以加入世界半导体理事会为契机,与国际产业界的互利合作不断发展。中国加入世界半导体理事会后,在标准、环境安全、知识产权、原产地规则等问题上,中国企业可以参与规则讨论,反映中国产业界的立场,维护我国半导体行业的权益,促进国内外半导体产业互利发展。 市场推动与政策支持 两大因素至关重要 信息产业部制定的集成电路“十一五”规划里有几个目标,一个目标是到2010年,销售额要从现在的1000亿元增长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约占世界市场的8%。技术要到12英寸、90—65nm,封装业进入国际主流水平,在若干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加强设计技术和产品研发,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芯片,主流设计水平达0.13微米到90纳米,国内重点整机应用自主知识产权集成电路产品的比例达到30%。 目前国内在建和拟建的有7条,有12英寸线2—3条,8英寸线4—5条。所以,在估计产业规模里,应该说现在的形势是十分好的。 俞忠钰指出,下一步需要研究开发的技术有45纳米及以上核心生产技术开发,32纳米-22纳米关键工艺研究,前沿半导体技术的研究如:纳米加工技术及装备、宽禁带半导体技术、薄膜太阳能技术等。 产品开发与创新将成为IC设计企业发展新动力。国内企业在3G手机芯片、数字电视芯片、CPU和MCU芯片、数字多媒体芯片、宽带无线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以及模拟电路芯片等方面已有相当的发展基础,蓄势待发,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国家标准战略的深入实施,3G、数字电视、数字音视频、移动存储、无线局域网、闪联技术标准等一批国内自主的技术标准相继出台。这将极大促进国内电子整机企业与IC企业之间的互动发展。目前华为、中兴、大唐等通信企业,海尔、海信、康佳等家电企业都已设立了自己的芯片研发中心或是IC设计公司。未来还将有更多的系统整机企业涉足IC领域。同时,国内一批IC设计企业已从单纯开发芯片发展到提供完整系统解决方案。 俞忠钰说,“十五”期间,市场推动、政策支持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今后在这两大因素继续推动下,自主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IC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相当的规模,但是从总体发展来看还比较弱势。我们必须要解决国内产品80%以上依靠进口的问题,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