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精英论坛 NGN的创新机遇与战略现场全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4日 15:39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精英论坛 NGN的创新机遇与战略现场全景

图为:精英论坛 NGN的创新机遇与战略现场全景。(骆磊 摄)

  2007年4月3日—4日,《2007全球NGN高峰论坛》和“全球NGN最新设备和解决方案展示”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举办。

  图为:精英论坛 NGN的创新机遇与战略现场全景。(骆磊 摄)

  以下为论坛现场全文:

  2007全球NGN高峰论坛

  主持人武锁宁: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主办的国内外普遍关注的2007全球NGN高峰论坛现在开始进行最后一个专题的交流。本节论坛的话题是新技术对NGN的影响及创新应用。我们知道NGN是一个综合性、全体性的课题,涉及到了通信网的整个框架和长远的发展,它的内涵是具有规定性的,但是同时它也是一个具有极强的发展性、开放性的体系,也不应该是一个封闭了冻结的体系,而是不断适应新的情况、新的发展的体系。

  现在在我们中国要不要发展NGN已经是一个不争的话题?因为它实际上已是一个开始规模实施的工程。但是NGN如何不断地推进、不断地发展,如何不断地丰富NGN的应用,尤其是NGN如何适应新技术,以及新技术给人们消费习惯带来的影响,对市场的变化带来的影响,这仍是一个现实的伴随着我们整个NGN演进过程中间,而且关乎到NGN成败的大问题。因此如何适应、如何迎接新技术对NGN的影响,推进NGN的应用和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很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为此本届论坛特别设置了我们这个专题论坛。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安排了四个中国的报告,报告以后我们的龚双瑾老师还要在这里组织一个高峰的对话。

  今天下午第一个给我们做报告的是我们业界很有影响的一位专家,侯自强先生。侯先生对信息通信技术应该说一个资深的专家,同时他也是对前沿技术和应用非常敏感的专家。今天下午我们这个论题首先就请侯先生给我们做报告,他给我们带来的报告题目是“面向宽带消费者的NGN”。让我们掌声欢迎侯先生给我们做报告。

  侯自强:各位下午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面向宽带消费者的NGN”。我为什么取这么一个题?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图,最左边是我们现在NGN的基本框架,也就是现在IMS、NGN都是这个,下面基础的传输放是一个可管理的,现在控制层面会建立一个平台,就是现在的IMS平台。这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然后再这个平台深产生各种各样的应用,这两天报告很多都在谈这么一个状态。

  这个东西应该讲基本结构是以运营商为中心的,在整个全球联网是在运营商的控制之下,所以对于企业大客户需要提供专门质量保证,又需要有安全保证的,无疑这个系统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的NGN基本上在这么一个平台上在做。

  但是这里边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一个是话音。过去我们认为话音不能一定要在IMS可管理的平台上,SIP的出现同样在互联网上也可以出现。第二件事就是视频IPTV,IPTV是在运营商的专网上提供的服务,也是这个思路。所以我们一看今天制定IPTV的标准也基本上在这个框架上做的,但是实际上在今天在互联网上同样在发展基于P2P的互联网电视,同样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这样实际上对于宽带消费者来说他们并不愿意在这个平台上接入服务,他们更多的体验是有一个互联网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因此我们讲右面是和他性行的平台,这个时候基本的传输网络就是互联网,没有任何专门的服务质量保证就是公共互联网,在这个上面同样可以提供多种平台。总这个思路这个网是一个傻瓜,所以这个服务是典型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在基本上是两种概念。

  最近我又看到一个心名词,现在新名词不是WEB2.0嘛,现在2.0变成时髦话了,所以也有人给这种服务起了个名叫Telco2.0。

  我今天讲,就是对于NGN来讲应该扩大它的理念,不仅仅有左面,而且还应该有右面。对于现在来讲,在NGN里边对于互联网服务只是一句话,就是我可以接入互联网。NGN列很多项,其中有一条接入互联网,但是看来很大的一块,对于NGN来讲,你不把它划进来就在外头。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实际上是存在两个平台,一个是现在的NGN或者我们叫IMS的平台,另外一个就是宽带互联网的平台。实际上我们多种接入手段接入的传送网络之后,一条会进入NGN平台,另外一条可以直接进入Interent。

  我们今天几乎每位运营商和每位设备制造商都在讲,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主要目的,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今天消费者,尤其是我们讲宽带接入消费者,他需要的是什么。我想一块是通讯,通讯今天即时通讯,IMS不但有话音、有文字,还有视频,现在Skype等等,都是属于通讯类的。第二类,就是视音频分发,包括广播、点播等等。

  应该讲如果我们描述今天电信市场的变化,我想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从过去的一个传输平台到今天会变成一个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可能是电信界面临未来,尤其对于消费市场,我主要讲右面,是一个最大的市场,是未来的新媒体市场。而在这个平台中间主要支撑方法是用P2P的办法。

  我们讲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不同在哪儿呢?传统媒体它的内容一定是专业制作部门制作的,电台做节目、报纸编辑记者写文章,都是精英来做内容。但是到了新媒体时代,可以有消费者自己产生的内容。当然另外一大块,就是说通讯内容,我看到这个东西我就马上可以贴到一个共享网站上给别人看,今天讲这个视频网站一个是个人制作的、一个是个人推荐的,所以内容实际上就发生了变化。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差别就是,传统媒体是一个单向的,作为受众来讲只是听、只是看,而新媒体每个人不但能够听还能够说,有表达自己权利的机会,有影响别人的机会。现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融合,在形成跨媒体的服务。所以我们今天讲如果看视频内容的分搭,可以是广播方式、可以是点播方式、可以下载收看、也可以直接看。

  这张图给一个简单的概括,去年年底我们的发展情况,我们的IPTV是在电信界叫的最热闹的,去年IPTV大概做了50多万户,但是去年的数字电视已经达到1200万户,而互联网电视注册用户有1亿,同时收看的人数差不多在5百万到1千万。我在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上了一下央视的几个主要的P2P的网站,其中QQLive除夕的时候同时在线收看节目的160万,而其中看央视晚会的有30几万。去年12月份的统计,全国看P2P电视的时间是1.4亿小时,换句话说就是1千万人每月看14.5小时。

  所以实际上就是说,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我们过去的想像,这就是两个平台,IPTV平台是左面的,在一个专网平台,互联网电视是在互联网上,我刚才划到右边平台了。

  最近的一个动向,原来我们中国是P2P流媒体发展最好的,规模最大、效果最好,最近开始变化,他们的创始人开始在做互联网电视。今年估计会有一个在全世界互联网P2P电视上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

  另外一大块就是视频共享。尤其我们大家清楚,Google是花16亿美元买它,它手上存的就有几百万部,每天都有几万部的在上传。另外现在发展的,手机可以把直接拍摄到的东西传到视频网站上。

  所以我们看一下P2P的应用,从早期的文字下载,后来到下载文件,后来到下载视频,到今天变成视频流媒体,这个演化过程。

  我们要说的一点就是,Skype主要的问题是一个专网,是一个专门的软件,和别人是不能互通的,这样就影响了可扩展性。

  现在业界在做的就是P2P SIP,用SIP协议来做P2P,这样SIP是一个开放协议,就可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互动,这个会有很大的发展。

  下面看几个片子。这是互联网流量的变化,这里时间是2000年,统计到2004年,我们看这体是百分比,这部分是文件传输,这部分红的是WEB浏览,这部分绿的是P2P。大家看从2000年以后P2P的流量直升,远远超过了网络浏览的流量,比起E—mail和文件下载都大很多。

  这张图是我们国内一个省的骨干网,它的骨干网省网接到全国骨干网上出口地方的流量。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周期是天,每天凌晨流量最低,然后一下起来了,然后这是二天。我们会看到绿色的这块是现在浏览的流量,紫色的这块是P2P的流量,而粉红色的这块是IM的流量。我们看到今天实际上在互联网上P2P流量已经变为主要流量。

  我们再把它进一步分解一下,在P2P流量里边,过去P2P主要是BT,就是下载,今天的情况开始变化。现在基本上是平分天下,就是下载收看流量和直接收看的流媒体的流量已经接近差不多,就说明流媒体这边升的很快。如果我们一年前看流媒体很小,主要部分是BT下载,我们会看到这个黄的电驴,这个红的是BT,这个土黄色的就是现在的迅雷,迅雷是最近发展最快的一个下载的软软件,所以这三块是下载的。另外还有PPLive、QQLive、PPstream。

  我们运营商花了很大力气我们在做的这个平台,它对于企业大客户VIP是很有用户的,但是对于宽带消费者是有问题的。宽带消费者不会记你那个,你一出去什么都管不了了。这个时候我们也会看到,面对消费者的Interent上边,P2P大量流量一出现给运营商带来了很大压力。

  我们看一下算P2P流量特征,一个是一天到晚几乎是不停的,就是凌晨稍小一点,其他时间都非常大,造成堵塞,结果运营商觉得我的运营成本升高,带来很多问题。因此运营商早期就认为这个东西是不可认知、不可管、不可运营,这个不能要,就想堵。但是我们的格言是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需要的是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客户真要的你又不干,这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应该如何满足客户需要,客户要什么我就要给他什么。所以我们摆在今天面前的就是我们必须迎接这个挑战。我们NGN只是把这块东西放下,说互联网不归我管,是不行的。互联网上新的业务如何保证它,如何建立一个分布式的管理系统,能够保证用户的体验,而又同时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

  目前的状态,如果你采用封堵的办法是双输,但是我们疏堵结合有可能会变害为利。就是如何我们在互联网的架构下建立一个新的管理平台,如果说IMS在可管理的IP网上建立一个平台,是以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平台,那么我们现在要在互联网上,在公共互联网上以重叠网的方式假设一个分布式的管理系统,一个P2P重叠网的管理系统。

  我们看到这张图的左面,今天我们在互联网深有大量的P2P应用,每一个东西都有专用的软件,如果你要来解决它的问题,你就会找一大堆系统,建立一大堆的重叠网。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统一的以重叠网的方式建立一个分布式的管理平台。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为P2P普攻一个应用环境,第二个可以提供分布式管理,包括流量监控、分配,以及病毒监控等等,都可以做的,所以分布式管理和P2P环境两大认为。

  我们看看第一件事我们要做的是PPCache,就是我们实际上P2P的时候每个节点自己既是客户机又是服务器。这样你的内容要不断提给其他人,这样问题是你从哪儿去拿?如果你跨网络到很远的地方去拿就会增加骨干网的流量,所以我们的做法是到骨干网的地方做一个缓冲存储器,这是封堵结合的概念。

  我们看这个图,这个是没有装PPCache的时候,我的流量是干这么多,我用了PPCache一下就把这个流量拦住了,就不出去了,这样就恢复了正常使用的需要。

  在这里边用户体验没有改变,他做P2P的还是照做不误,只是从智能节点重叠网,从重叠网上监测到下面的状况,然后你通过缓冲存储来疏导,这就是PPCache的概念。

  这是现在在全国各地装的情况。

  第二个,我们PPCDN,把这些PPCache用CDN的方式连接起来,这样就分成一个网络。今天我们不论中国电信、网通都建了很多CDN网络,那是为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来新建的。

  这是一件事,我们讲是内容的缓冲。第二件事是一个基于P2P的互联网内容分发平台,也是刚刚讲的在智能节点重叠网上来提供。这样我们会看到,这是终端用户,这是媒体,ICP上的。目前来讲我们的客户机服务方式是走的标准的CDN的通道,现在我们会加一个通道就是PPCDN,来解决P2P流的问题。

  这样我们会看到,这个下面是我们的承载网,这是下面的接入网,在上面我们会建立一个P2P的重叠网的平台,这就是P2P重叠网的平台,下面是每个小的域内部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做P2P SIP,如果用P2P SIP就可以解决不同的P2P网络之间的互通的问题。

  我们小结一下,今天实际上我们讲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有两大类,一类是企业用户,我们的NGN是为这些用户发展的。但是面向广大的消费用户,他们需要的是互联网体验是在互联网上做。我们仅仅接入互联网是不够的,我们要在互联网上以智能节点重叠网的方式, 建立一个分布式的管理平台。我们会看到它保持的基本的互联网的体系结构不动,因此它会有非常好的无所不在、全球通达的能够,但是它以重叠网的方式提供了解决方案,而对用户来进它可以保证全部的用户互联网体验,而不是像被你控了、被你管,它可以享受今天互联网媒体WEB2.0新媒体各种新的体验和新的应用,它都可以享用。

  因此这种概念现在也有人叫Teleco 2.0,但是这个名不是标准名,这块可能未来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谢谢大家!

  主持人武锁宁:感谢侯先生!侯先生是互联网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对NGN一直很关注,我们NGN全球论坛本次论坛是第三次,侯先生三次到会做报告,今天又给我们带来他的一些对于我们下一步网的新的设想。我们注意到侯先生对于NGN的发展一直在关注、在思考,他的观点也在不断的完善、也在不断的发展。今天给我们带来一个重叠网通过分类服务,网络上一边是商业用户商务需求,更安全,更保证质量的网络。另一方面是有效地支持人们对媒体的业务流的需求的这样一个重叠架构的设想,我觉得这个对于我们完善和丰富下一代网络,去完善NGN网络都是很值得去思考的。

  下一代网络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NGN和NGR的关系,实际还包括我们固定网和移动网里面一些相关的课题。所以接下来我们请来自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室的魏冰副主任给我们做一个报告,题目是“移动信息化的NGN”,大家掌声欢迎!

  魏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大家好!我给大家报告的题目是“移动信息化的NGN”。刚刚侯先生从互联网的角度给我们做了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从互联网的角度讲我们的P2P等等以一种非常迅猛的方式在发展。同时我们也看到移动通信在最近的几年来一直是业界关注的一个重点,我们的通信业正在融入我们整个社会信息化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仅融入了人们的通信、人们的生活需求,中国移动在我们的网络里我们融入了用户的生产、生活、娱乐等等各个方面。从通信来讲,我们认为通信不仅仅是一个大家沟通交流的手段,我们认为通信业成为了全社会的神经线,这个是我们的观点。

  从这个角度来讲,无论是站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等各个运营商的角度来讲,我们纷纷从通信的角度希望我们进一步的提供全方位的移动,我们希望不仅仅给大家提供通信服务,还包括多媒体、位置服务、电子商务、企业应用等等方方面面的挑战。

  因为刚才我们大家看到了整个社会信息化带给了我们很多优势,让我们的通信不仅仅是一个交通的手段,而是一个给我们开创了一个更广泛的平台,同时我们也看到其实IT,包括互联网的一些商业模式等等,他也给我们带来了非常非常巨大的挑战。

  使我们的业务并不仅仅称之为业务的东西,而是说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服务,从这张图大家可以看到,从GOOGLE的收入来源来讲,我们认为它的90%几的收入来源是靠广告来的,它的2%是来自于软件,对于广告的客户来讲是免费的,目前为止无论是中国移动、还是中国联通,我们大部分的收入来源还是来源于我们的基本话音和通信业务。我们也可以看到GOOGLE也包括有一些新的专利,比如在无线的热点地区提供的接入网络的同时播放广告,这样业务整个的收入来源是跟广告相应的提成,这样可以免费的去布置相应的网络,去提供相应的服务。

  另外一点,随着整个技术的发展,在IT界、在互联网界,他们提供了很多具有相当的竞争力非常强的一些网络技术,它带来了网络的简化,从而大大地去降低了整个信息服务里头的网络开销以及运维成本,这里头包括P2P的组网、包括网站的组网,都是一些新的技术带给我们的非常重要的挑战。

  这种基础上我们认为既然信息化的这个社会为我们通信开放了一个更广阔的前景,那么站在一个运营商的角度上来讲,我们就希望用我们电信网的一些理念,这些理念里包括可以运营、可以管理,我们有QoS保障,有安全保障这样的一些理念,去容纳一些业界里头更先进的一些技术,不仅仅是在我们通信这个行业里的这种IMS等等相关的一些技术,更包括那些在互联网里头用的很好的技术,包括Skype这样的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需求,包括用户用anyway、anywhere、wanytime,新手基本的服务。

  我们认为下一代网络必须具备的几个主要的品质,包括网络的融合能力,我们应该融合我们现有的固定业务、移动业务、互联网业务、广播业务。我们能够具备一种融合的能力,可以提供一些融合的业务。

  第二,我们认为我们未来的这张网络应该具备相当的开放能力。它可以说不仅仅是运营商在做业务,而是说我所有的参与到我通信或者全社会信息化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能够在这个里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让我的网络变成一个开放的网络,去吸纳整个的业务和能力资源。

  第三,我们认为我们下一代的网络应该具备相当的控制能力。也又是说正如刚才侯先生所说的,互联网带来的更多的是P2P,更多的业务,但是如果没有一些控制的话,我们这个业务就没有一些管理,包括我们从政策的一些监管等等这些的方面,我们希望我们的网络具备最基本的、最简化的控制能力。当然我们这张网络还应该是一个高品质、低成本这样的一个网络。这样我们才能够站在和互联网、和IT界,和整个在竞争的环境下,才能够有一个立足之地。

  下面我是以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几个主要因素为线索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移动在整个下一代网络的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一些体会。NGMN是中国移动以及全球七大移动运营商共同发起的一个组织,它在于展示后3G技术的演进前景,为用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一个无线宽带服务。它不是一个标准化组织,更多的是一个需求的引导性组织。

  这个是NGMN在第一个优先级的一些Projects的名称,包括移动性管理的概念、包括QoS等等的一些概念。这个是NGMN第一优先级的课题,在研究的。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其中的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关于它的无线接入这方面。作为一个移动通信的运营商来讲,作为一个移动的无论是通信专家还是信息专家,我们认为移动通信是我们的立足点。我们认为中国移动永远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因此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里面,那么我们对于下一代后3G的技术就有一些需求,这里头就包括高性能,包括应该有相当的频谱利用率、峰值速率,可以占有天线、频谱等等这样的资源,应该是一个自组织的网络,可以自配置、自调整等等。

  这里面是我们认为在3G之后的主要的无线性能指标,以及优先级。我们希望它的频谱利用率是HSPA或者EVDO的6到8倍,我们带给用户的体验我们希望端到端的时延限制在30毫秒的范围之内,应该支持广播、多播、VOIP这样的业务。从性价比上来讲,我们认为它应该具备跟ADSL有相当的性价比,这个是无线性能的主要指标。

  同时我们也非常关注这种接入方式的多样性。因为面对用户来讲,用户永远会用它认为最经济、最合理、最适用的方式接入到我们的网络里面来,这里面我们对WiMaX等等都有相当的关注。

  下面介绍一下下一代网络在终端方面的策略,我们认为NGMN里头对于终端提出了一下的要求,包括应该有一些统一的终端的认证策略,它应该具备多模终端的要求,同时支持各种不同的接入方式,用户界面上还应该有相当的灵活性,而且它应该具备Hub Termainl而的功能,应该做到机卡分离等等的功能。

  从移动通信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由于手机随身随地的特性,手机终端越来越成为一个多元化的个人信息的平台,包括它的用途的多元化、智能化,终端也会在我们的网络里头有各种各样的终端。我们认为未来的终端应该具备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呼叫类的一个通信方式,更应该能够做到有一些呼叫控制类的,比如说我们对于会议电话,对于呼入、呼出、免打扰,这样我们有一些基本的共脑,这样也可以作为用户会议的一个多媒体终端。当然一些即时消息类的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我们认为有效的终端应该为用户能够提供一个方便的、可以实时享用的庞大的地址簿的功能。

  这个是我们对于终端的一些基本的要求。下边我们来看一下整个控制核心的这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提出了几个观点,包括说应该是一个融合的网络,应该有一个简化的QoS实现,我们要QoS,但是我们不意味着说为了QoS可以牺牲效率、可以牺牲其他的东西,应该实现一个高效的永远在线,能够实现综合的网管,以及相关的安全,等等这样的功能。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我们现在采用了一个跟大家业界所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说我们需要有一个IP化的接入网络,也就是说我们在用户的接入这端,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入的,那么我们应该采用一种基于IP的这样一些相关的协议,用一些统一的接入控制的一些网源,在我们整个里头保证后台的核心以及业务不受到接入的影响。

  这个是在3GPP里头非常热的关于SAE的讨论,希望ASE成为一个公共的接入平台,去接入到比如说3GPP的各种各样的IP的接入,包括WLand等等各种各样的接入,希望这个能统一的支持各种各样的接入的平台。

  再往上看,我们会看到接入会话控制的层面,这是现在IMS的一个典型的控制层的核心。在这个层里我们完成了路由等等相关的功能,但是我们认为再往下走的话,我们核心的控制层会实现,但是它的功能会进一步的简化分离,留下最基本的必要控制功能,其他的功能应该是交由其他的层面来解决。比如说我们在这个层面里头,原来我们都称之这个层面一直叫交换层面,但是现在我们永远把这个交换的能力下放给了IP层来做。那么在这个层面里我们基本的功能就包括路由、会话控制、鉴权、用户管理等等。

  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一些运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功能,包括计费的控制、策略的控制、流量的控制,以及相互的互联互通的一些控制。只有实现了这样的一些控制功能,在引用了一些基于互联网的基础进行,我们认为我们张网络才能够是说既能够达到互联网的进一步的网络效率,它的效率非常高这样的特点,也能够为运营商提供一个可控、可管理的平台。

  这个是在现在3GPP和相应的标准化组织Core IMS做的架构,也就是说无论我的接入方式是什么样的,我希望有一个公共的共同的IMS的核心网,来为用户的上层提供一些基础的业务。这样我下一代为客户提供业务的时候不必考虑接入,我不必适配两个层,这样才能够为我今后业务的快速以及简单的开放提供一个基本的条件。

  下面是NGMN里头最新的主题,那就是业务提供和综合的部署能力。在这方面中国移动前期我们也有一些研究,我们提出来业务网这样的概念,就是包括我从IMS的控制层往上,我会去开放一个业务网,在这张网络里头我会提供给用户各种各样不同的能力,也就是说我未来,包括互联网业务大家也可以看到,就是说业务的这种重叠的、重用的、层叠的效应是非常明确的。像中国移动现在在WEB的浏览,WEB的承载基础上有彩信,在彩信的基础上我可以开各种各样其他的业务,包括电子商务等等。在我们这个网络里我们希望电子商务等等都是一个基本的能力,为例我希望从应用这个层可以随时地灵活方便的去调用说我整个业务层提供的基本能力,他提供互相的调用过程,以便用户更方便的更随时随地的业务开放。

  整个业务开放和共享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达到业务能力部件的综合应用,像第三方可以开放我基本的网络能力,我们有基本的通用业务管理功能,支持各种各样的接入,能够完成网络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的终端的适配,以及整个关于数据业务的整合。

  通过以上方面的努力,我们希望我们能够为大家打造一个非常美好的信息社会,创造一个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一个信息社会。我的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武锁宁:感谢魏主任做的报告,他报告的移动面向信息化领域,更好服务这个领域对网络架构,整个体系优化的想法。如果刚才侯先生的报告阐述了如何吸取电信网NGN管理理念,对互联网分布式管理,来优化互联网方案的话,魏冰主任的报告提出如何发挥电信网原有特色基础上要大量吸取互联网,IP、IT技术,使电信网适应信息化能力方面进一步提高。

  下面听来自中国电信集团报告,请中国电信集团技术部高级业务经理吴彤先生做关于固定网发展的报告。

  吴彤:大家下午好,我今天下午讲一下融合的语音业务和IP多媒体业务的想法。首先讲一下FMC,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很热的概念,对于固定运营商来说,一个是严峻的市场竞争局面,另外如果以后发放移动牌照可能有一些覆盖问题,另外用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在产业链方面,SP/CP方面的业务会出现,这几方面造就了FMC的需求。

  对于运营商来说应对这些需求,用固网和移动融合的业务,提供这些业务抵御移动对固定的替代,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降低用户流失转网,提高用户忠诚度等方面带来好处。我觉得固定移动融合概念更多体现在业务体验上,而不是网络一定要融合,要达到业务融合的体验有几个方面,可能大家更多考虑语音融合业务,基于现在移动网更多是语音业务,语音业务在固定接入可以提供相似或一样的体验,就要考虑语音类业务的融合方案。随着NGN和3G的IMS进展,可能用户体验会越来越好,从单纯语音扩展为多媒体,按照固定接入也是语音到多媒体,所以对FMC场景,给业务提供能力分两层次,实现语音一个是网络类,一个是接入层面融合。IMS现在NGN和3G都做的是呼叫控制层面做的任何方案。中国电信也提过PSGN来作为固定接入,跟移动电信域融合,我们理解为业务层面的融合。另外还有一些简单一点的,在用户数据库做一些融合的方式,或者管理上做一些统一的计费绑定,也可以达到简单的融合,可能实现的能力不完全一样的。FMC解决方案,一方面从NGN角度来说是一个目标,它会达到多媒体方面的融合,但是现有过渡阶段可能随着刚才说的一些方案,也会出现。

  关于语音融合方案,一种CTP,基于蓝牙的一种方案,移动终端在固定状态下做一个蓝牙的协议,把移动的终端在固定终端上实现业务。我们也考虑了PAU的方案,这方案也是ITU-T的13组和19组提过,今年会议上可能通过这个草案。我们在这方面研究,是在业务层增加一个业务平台把PSTN和UMPS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从PSTN接入的语音融合方案。

  我们在PAU建议草案里提出智能网实现的方式,用PAU的SCP来解决融合的问题。UMA方案,从固定无线的接入,类似于以前无线接入的方式,核心网来看是相同的,而底层另外做一个设备叫UNC,对核心网看来是另一种INC或BNC,这可以屏蔽底层的,把通过固定接入VoIP的方式转换成回到电路域进行融合的业务。

  UMA的方案,现在也提了很长时间,技术方案也有一些,有一些标准化组做规划,现在前景怎样大家说法不一。基于IMS情况下,也会解决FMC业务,移动终端在固定接入的情况下可能通过IMS网络处理呼叫,移动CS域还是占主流,在移动领域还是通过CS域接触呼叫,这样从固定接入IMS域和UMTS的CS域有一些融合的方案,从呼叫控制层面来说也分两个不同的网络,要实现语音的FMC业务,实际上还需要AS或SCP业务平台处理的。我们提了一个方案,用IM- SSF+ SCP方式解决这两个网融合的业务。

  以上从各个方面的融合,一个是CPT是终端融合,从接入层面是UMA方案,从业务层面来讲是PAU方案,从IMS的控制层面融合,IMS网络就可以提供融合的业务,分成这几个方式。

  另外大家比较关心的,语音呼叫连续性问题,现在3GPP定了VCC,是用IMS和CS域,不仅是语音的融合,而且达到语音无缝切换,这种方案在基于IMS方式,3GPP做了很多标准化的工作,现在有很多厂家和运营商做了一些实验,从这方面来讲VCC还是比较热的话题。对于其他的方式,PAU方式,PSTN接入很难提供语音呼叫连续性。UMA的方案,语音连续性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它是从固定无线接入也是接入到CS核心网,上层协议可能没有什么变化,对于必须切换的方式,按原有就可以执行,这样在语音连续性方面可能做的工作有可能会少一些。刚才说IMS方案,现在标准化进程都是所有呼叫经过IMS网,这样可能带来一些负担,我觉得这是一个弊端。

  现在大家谈论比较多的话题是通过IMS和UMTS CS域结合的方式,这当然也要看用户的需求。现在VCC标准化在3GPP Starge1、2已经完成了。

  目前运营商要建设一个统一的IMS核心网和业务层是一个趋势,这对运营商来讲是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从国际标准化组织来看,3GPP已经在制定IMS,另外研究的是R1到R2是统一的IMS框架。另外中国做的统一IMS标准体系也是像统一IMS方面研究。统一IMS是为了满足固定运营商向全运营商发展,统一IMS把用户固定移动融合业务需求来满足,同时可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这也是IMS一个好处。从网络演进的角度来看,其实运营商也是需要从网络运营成本方面考虑,网络上要整合成统一的网络,这样会减少运营的成本。

  统一IMS架构在网络中可能的位置,和现在窄带软交换是一个并列的网络,实际上为固定的宽带终端和未来3G的移动终端提供业务的统一IMS网络。在这网络之上所有应用服务器架构在这之上,业务层是基于SIP和开放接口的服务应用,在底层是统一的IT核心网提供QoS保障,这方面研究在标准化进程中,也在不断完善,现有网络中对于现有的软交换有一些可以升级为统一IMS网络中的网元。

  基于IMS网络游哪些FMC是我们需要的,我主要介绍基于IMS语音融合业务和多媒体融合业务,语音融合业务是基于IMS的语音融合业务,在语音方面,一方面保证语音可以融合,同一个号码可以在固定融合的时候也可以呼叫到用户,另外一般方面可以进展到VCC的程度,在原有两个不同接入的情况下还可以达到语音的连续性,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对IMS网上其他业务,现在看到最多的是Video sharing、PoC等业务,这可以扩展到固定宽带用户,我们从固定和移动能享受相同的业务,基于这方面考虑,基于IMS多媒体业务也扩展到个人用户。

  多媒体融合业务,现在存在主要问题,一个是多厂家的问题,互通问题还是比较大的,这方面还要做很多的工作。另外关于Client端,固定终端和移动手机终端对于支持IMS业务,终端是需要统一的,以后业务越来越多,如果一个业务在终端开发就会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会在移动终端推动统一的Client端。对于标准化程度,一方面是IMS核心网做业务规范,因为IMS网络基于SIP方式,很多东西跟业务还是有一些关系的,跟业务相关方面,要在每个业务实现方案,确定对网络有什么需求,应用服务器和终端之间的接口协议,这方面确定以后,对整个IMS网络标准化和对以后的建设会带来很多的好处。

  这方面的业务主要考虑,一个是公共XDM文档管理,我们在国内怎么应用这些东西,成为运营商可以实际应用的业务,我们考虑XDM可以提供用户个人信息,通讯录、列表管理等文档管理能力。而且这些基本能力为IM和PoC提供统一的列表管理,为第三方业务提供业务能力。IM和PoC业务,IM要做移动终端盒固定宽带终端统一即时消息的业务。对于PoC业务能力可以扩展到固定宽带终端。

  我们考虑把基本业务功能实体到物理实体的映射,我们考虑公共的从聚合带到XDMS服务器,到PoC服务器,XDMS服务器。我们认为Client端是统一的,但是可能针对不同业务有不同Client端的功能。所有SIP路由都是通过统一IMS核心网路由和传播这些信令。

  其他的除了IM、PoC等业务之外还会考虑其他的业务,我们提过多媒体彩铃和彩振,也扩展多媒体领域,在NGN下,这些可以作为基本的业务能力为用户提供,把这些放到网络上,每个用户可以分享公共的业务能力。IP Centrex,可以做到固定拥护和移动用户在同样组里面实现业务。从融合业务的角度出发还有这些,包括IM和短信互通,我们叫统一消息,在IM用户不在线,可以把消息转发到手机上,通过短信转发,包括其他多媒体会议业务都可以做成融合的方式。

  另外一种方式,在IMS网络上业务平台,都是基于SIP服务器,我们考虑为第三方应用服务器开放的Parly X API业务,这样开发起来比较简单,第三方容易进入,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并且可以针对企业和个人提供不同的应用,可以做一些小业务,业务可以随时的变换。业务的类别可以利用现有IMS网络上的业务能力,包括XDM文档里提供的公共通讯录能力,可以开放给第三方,第三方就可以通过Parly X接口调用用户的工作状态和通讯录等功能。还可以与运营商IM、短信、彩信平台互通,互发消息。在呼叫类很容易实现的,我们在国内扩展的业务,是一个增强呼叫,除了一般的呼叫还包括呼叫增加同振、彩铃能力,另外加一些UI能力,在用户交互方面,不仅包括简单的语音提示,还会有一些脚本功能,包括语音转换,语音识别的功能都加在里面,还有一些基于位置类的业务。

  IMS标准化这一块,我们基于上面考虑,业务的需求,还是有必要进行统一IMS标准研究,在3GPP进行统一IMS的研究,在国内根据国内用户的需求,完全可以制定更切合实际的统一IMS标准。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做,首先要分析IMS网络业务需求和应用场景是什么,这样可以确定IMS网络,R1网络的业务能力,这样进行下一步协议和设备要求可以很容易进行下去关键的一点IMS是简单基于SIP等。很多业务场景对协议有要求的,我们对每个业务的规范,在标准化方面要做出努力的,对业务的特征,和需要的信令上面和用户管理的流程都要确定下来,这样对Client端和业务平台接口很容易开发。对于运营商来说,IMS组网要看各自的需求,组建自己真正的IMS网络,也要考虑现有网络的状况,考虑IMS网络引入的策略和演进的方式。

  IMS就是适应移动化和多媒体化的通信发展需求,采用标准方式实现语音、视频与数据相结合业务的网络体系,应根据运营商的业务需求,建设统一的IMS网络架构,提供固定移动融合的IP多媒体业务能力,发挥运营商全业务经营优势。另一方面在近期不断完善IMS标准,建立IMS融合网络的标准体系,形成中国统一IMSR1的业务能力、协议要求、设备要求等,使标准化更有针对性。同时运营商方面,可以开展网络试验,互通测试,标准接口的测试工作,来推动IMS技术的成熟。

  这就是我今天演讲的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武锁宁:感谢吴先生做了一个很专业的报告,吴先生是中国电信集团技术部专门研究从事交换和技术方面的研究,也是国内电信标准化协会和国际电联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者,他围绕业务应用做了比较系统的,关于通信生成业务系统化报告,这对于把握业务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讨论到新技术对NGN影响,以及下一步NGN的业务应用,大家都会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会反复讨论一个问题,就是NGN和NGI和什么样的关系,将来下一代电信网和互联网是什么关系?所以今天这一结论坛最后一个报告请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专家何宝宏先生来给我们做一个报告。给我们做一个互联网和NGN体系架构的比较,这报告对我们讨论这一阶段的话题很有意义,掌声欢迎何先生做报告。

  何宝宏: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再次就有关互联网与NGN相关问题阐述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这次NGN峰会主题是融合、创新。融合对我们来说体会太深刻了,我是电信研究院,专门是互联网研究的负责人,我处在必须融合的角度,做电信人认为我是做互联网研究的,做互联网研究的认为我是做电信研究的。我从二者的关系阐述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我演讲大概分四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历年来对问题看法的观点;第二方面关于两个体系结构的比较,有很多专家对NGN体系结构做了很多研究和比较,所以重点放在关于互联网架构问题上;第三个对二者架构做一个分析比较,包括从设计的理念,或思想方面的比较;最后谈一下下一步趋势的开发。

  峰会今年经历第四年,第一年演讲题目是关于QoS问题, 当时我认为QoS问题相当复杂,这不是一个纯粹技术问题,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所以这个问题短期不会有答案,三年来依然如故。目前做很多还是用充足的资源通过网络规划解决QoS问题,这个问题在短期内仍然得不到实用。2005年提的观点,一个是NGN、NGI关系讨论,很多人对电信比较悲观,这两天演讲说有95%人没有信心,我希望给电信界人有一些信心,因为我说互联网面临很多中年病问题,在2004年演讲系统阐述互联网经过30多年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也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的问题,当时对这个问题只是提出有病,不是很健康的,今年要通过比较,最后希望就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基本的思路或建议方法。当时IPv6说新瓶装旧酒,从我理念来看,IPv6和IPv4没有任何的突破和改变,IPv6算是演进式的技术,算不上下一代的互联网技术。对NGN陈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时有一些演讲专家说可以商用或很多,我认为需要很长时间,今天我仍认为需要很长时间。当时阐述了NGNIP化不是全盘IP化,要选择性的IP化,现在依然如故,我们应该互相学习和互相吸收。电信界和互联网虽然走向融合,但很多理念和思路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在互相指责,电信的人指责互联网不安全,没有质量保证,商业模式不行,很多批评之声。反过来互联网人也批评电信的人,无非就是一个管道,剩下的事情不要管了,我是比特流,这两种观点实际上都是有问题的,从互联网角度看电信,如果是比特管,比特管有粗的有细的,有安全的有不安全的比特管道,如果不考虑比特管道特有的属性和特征,业务同样开展不好。

  2006年就IPv6发表了一些开发,技术上没有优势,只是成本上有优势才是唯一出路,否则人们会选用私有地址加上地址方案,让IPv4技术继续苟延残喘。我们现在很多延用IPv6名字,但是很多技术和思路方法都在发生变化,只是悄悄发生一些变化而已。

  第二部分今年主要围绕着架构,互联网有没有架构?互联网是有架构的,它的架构比较简单,互联网业务和承载相分离的,互联网架构整体架构,ITU整合端到端的透明性。整体思路就是比特管道的思想。当时2004年阐述中间IP细腰面临中年肥胖问题,骨折问题,多子多孙问题,出现很多中年病,但理论上的模型依然是这样的,这是受很多技术的驱动,包括刚才所提到缓存技术,这是违反互联网核心技术和原则。

  第三部分阐述一下架构的分析和比较问题,在互联网里面分三个层次,理念问题、架构问题和相关的外在特征或内在特征,首先要坚持一种理念,不管设计什么信息网,我希望信息网能达成什么目的,互联网应该是人人参与互联网发展,人人参与互联网创新。每一个终端,既可以成为信息的消费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提供者,这是基本的思想,这一思想独立于体系结构,也独立于技术特征的。基于这样一个基本思想的话,搞技术的或工程技术界的总是要满足这些思想,落实提出端到端透明的体系架构,这是一个工程技术架构方面的考虑,围绕着体系架构,有很多相关特性,一个是内部的特性,互联网崇尚平等、自组织、开放等理念。外部互联网信息是海量的、没有边界的、用户可以交互的群体服务、可以自主的等。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经过了一些阶段,不同的人,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划分方式,这划分方式是基于整个互联网对整个社会影响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技术角度,协议的角度,而从社会角度希望对互联网区分,以便对下一代互联网核心理念和核心设计体系有一些指导和启发的意义。1994年是教育科研的互联网,这是无可争议的,这是强调技术主导,实验室主导,政府资金主导的。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和9.11事件,人们对互联网新一轮反思,这是第三阶段的起点。在第二阶段主要市场主导,从1994到2001年,电信界和互联网界皆大欢喜,大家都觉得挺好的,搞互联网网站蓬勃发展,互联网宽带接入承载网,大家都觉得挺好的。但是到2001年左右,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我们突然发现布的光纤太多了,由于商业模式问题,两家这时候出现了摩擦,这也很正常,因为这属于商业产业链不同的组成部分。2001年以后开始反思这个问题,互联网规模扩大,超出电信领域所能影响和控制的方面,包括文化、教育、传播、金融、卫生医疗等各方面,这时候互联网如何发展已经不是互联网界说了算,也不是电信界说了算。第二阶段还可以主导一些发展脉络,到第三阶段已经需要从全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因为它对全社会的影响更大。

  互联网现在体系架构面临的挑战,端到端透明,核心思想发生很大的变化,为什么患上中年病呢?我2004年总结过一次。第一个是用户的变化,互联网规模由小数科研规模很少,发展到全社会,用户规模增加,网络规模扩大,原来最初设想基础用户自律假设不再存在,用户想干什么可以干什么,这在用户相互信任的教育科研基础上完全成立的。网络规模扩大,互联网用户之间不再可能相互信任,但是这种设计架构,把对信息控制权交给用户,既然是不可信的人掌握控制权,由此带来安全问题是很自然的事情,安全问题产生与体系结构设计有很重要的原因,这根本原因由于体系结构带来的,我们需要对体系结构做适当的调整,当然也有人希望革命。另外应用的目的发生变化,当年是教育科研的互联网,设计的时候可以做一个比特管道,纯互联网界认为电信运营商就是比特管道,从电信角度来说,你就把我变成比特管道,我就是比特管道,我提供新的服务,或者为给你提供更好的服务,不能带来直接的收益就这样了,你既然把我看成比特管道,我就是一个比特管道,这样你要开展流量需求很大的视频服务,你要开展需要质量保证的话音业务,你希望应用有一定的安全性,这些事情统统不管,我就是一个比特管道,就是不保证质量,不保证安全,也不保证可靠性的比特管道,为什么因为这个体系架构割裂了业务应用运营商和内容运营商的关系,相互割裂造成商业问题的出现。另外因为割裂,使得内容运营商,应用运营商,对收费的控制和管理束手无策,你就是一个网站,你是一点,如何解决全网,或一个范围之内面临的问题,这样两家的发展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机器到机器的通信已成为新的要求,当年端到端透明通俗说法叫智能终端傻网络,出现机器到机器通信,终端如果是RFID芯片,终端已经不可能是智能的,尤其是面向千家万户的时候,终端不能全是智能的,除了可控性考虑,用户不知道如何操作和使用智能终端,把移交给用户,也必须意味着用户是水平很高的技术专家,否则怎么解决面临的安全问题,既然把所有权利推给用户,同时意味着把责任推给了你,安全问题你自己办,你不是说我是比特管道吗?所以体系架构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NGN和互联网在很多设计理念和思想存在差异,而且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开放接口问题,NGN在业务和应用层开放,互联网是在网络层,开放接口位置不同,决定开放度不同,当然开放与安全永远是矛盾。对外业务创新空间就一个相对较小,一个相对较大。收费互联网是网络层收入,在NGN里面需要业务收费。区分消费者和提供者,互联网不区分的,人人参与,人人创新,我既可以成为信息服务的提供者,也可以成为信息提供者。而NGN要区分,要么是消费,要么是服务提供者。收费理念,互联网很多时候,包括搜索、网站浏览等通常是基本业务不收费,增值业务收费,把用户先吸引过来,然后做一些增值服务或升级改造,这上面赚一些钱,主要的事情不收费的。而电信希望基本业务收费,增值业务也收费。终端一个要求可控,一个要求智能。业务可管理性,所说互联网可控可管至少两个理解,一个网络要可控可管,另外希望业务可控可管。在互联网中,没有要求提供给用户业务可管,一定要承载在可管理可控制的承载网之上,这观点可以讨论,这思路不太一样的,或者是有差异的。

  NGN这一次主题是创新和融合,从互联网角度看一句话,在IMS架构上可能要做一些事情,或者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回答。第一个我们业务在哪里?有两个出路:

  第一、NGN通过更加有质量保证,更加安全的平台,让用户在网络上创新业务,比互联网提供的平台更适合创新。

  第二、可以移植一些互联网业务和应用,虽然提供的服务是一样的,但是用户感受的服务质量、安全性、方便性、可靠性会比在互联网更好,那我可以收费。

  NGN和IMS设计仍然是以话音为中心的体系结构,NGN实际上是下一代话音网的设计,我们还没有考虑或者正在考虑如何在NGN里增加对IPTV和其他业务应用支持的问题,IMS希望控制话音,这是假设网络资源比较稀缺的经济学基础之上考虑的,如果网络资源不稀缺,64K话音没必要做严格的控制,更应该控制是对资源使用比较多的业务做一些控制和管理。电信有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的说法,到现在仍然不清楚,在NGN划分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原则是什么?标准是什么?恐怕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定论。

  NGN/IMS以运营商为中心的设计,在IPTV有内容的制作者,内容的运营者,网络运营者,终端用户,如果我们希望做一个融合的网络,必须考虑不同的角色利益均衡和控制权的问题,不能设计出一个以某一个运营实体,或某一个产业链为中心的架构,如果考虑架构,必须考虑内容制作者到内容集成者,到业务运营者,网络运营者,四者利益的平衡,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约束和控制机制。

  NGN/IMS没有充分理解和应用IP技术的优点,如果看IMS架构,如果这是一个面向研究的技术,好像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没有充分理解或应用IP技术无连接的特点带来的优势和价值。IMS里面使用SIP协议是端到端的用户信令,用户信令和网络信令有很多区别,网络信令一般二进制,用户信令应该是文本方式更合理一些,在互联网里很多协议是用户信令,是端到端的,从一侧用户到另一侧用户,这不太适合用做网络性的,互联网有路由协议,路由机制,这是不面向用户的信令和机制。可能NGN/IMS下一步发展,希望提供更大的创新空间方面再做一些改进和发展是我们前进的道路。现在以话音为中心,下一步希望把IPTV加进去,再下一步希望加进更多的应用和业务。

  下一步要看趋势的问题,互联网核心理念,人人参与的核心理念还是要坚持,开放、创新的理念还要坚持,但是我们要注意,我们不能把人人参与,自由平等开放理念绝对化,我们从来不存在绝对的自由、绝对平等、绝对创新,有些创新会危害社会的,比如病毒的创新,这本身就是由于互联网创新能力带来的。互联网需要加一些遏制条件,不能把任何的理解绝对化,端到端透明也不能绝对化。下一步互联网思路应该要调整,设计的理念,有条件的端到端透明,要有适当的调节,要遏制不友好的创新,不友好的应用。要能遏制不自律行为的机制,互联网里面要内置平衡产业链各方面利益的机制,这样才能促进互联网产业健康长远的发展,如果只考虑一方的利益,互联网不能得到长远、健康发展。

  从NGN角度来说,需要从NGN里面提供更大的开放性,提供更大的开放接口和平台让更多用户能够参与到NGN发展和创新之中来。除此之外有后IMS时代,H.325等东西。我举了一个例子不太恰当,我们讨论电信互联网的时候,做互联网有点像下围棋,做电信像下象棋,话音业务像老帅一样,其他都是为了保护这个老帅,老帅死了就没了。所以互联网和电信的就像下围棋和下象棋的人讨论下一步是什么棋,可能他们下的并不是象棋也不是围棋,可能下的是一个五子棋,谢谢大家!

  主持人武锁宁:感谢何主任做的系统报告,他梳理了NGN论坛以来,作为电信业研究互联网的他的判断,做了三次精心的系统回顾。横向把两个网的现状,本质的架构做了一个很好的分析,实际上这个分析对我们话题做了一个很好的梳理或者开放式的总结,因为这都是他个人的一些见解,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未来很有意义的。

  总的来看NGN和NGI的差异性,从一开始的定义,概念的提出到今天,差异性很鲜明的,业界回顾一下,这几年的发展,尤其论坛以来的三年发展,整个发展过程实际上逐步从两个不相干的东西走向融合、创新的趋势,第一次讨论更多,未来网络是NGN还是NGI,是两个完全对立起来的话题。但是我们考虑的重点是如何相辅相成、不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多层面的融合来共同的架构未来的信息网,我觉得差异可能还存在着的,实际我们的共识会更高,我相信我们网络相辅相成、共同的形成支撑未来信息社会的一个信息基础的架构是很有希望的。

  刚刚何主任的讲话我认为是做了一个开放式的总结,是做了一个梳理并不是结论,所以这个更是应该以开放式的精神进行探讨的。所以这个论坛我们最后一个环节最后做一个开放式的精英的交流,为这个环节做一个很好的总结。

  有请电信网络的研究专家龚双瑾老师给我们做嘉宾主持。龚双瑾老师是我们电信业的自身专家,对我们整个通信网络的建设、智能网的建设,以及网络网的建设,都很有研究、很有建树。他现在是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首席专家,我们有请龚双瑾老师来给我们主持精英论坛,同时我们欢迎各位精英专家到台上来参加讨论。

  主持人龚双瑾: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来主持这个NGN今天下午的精英论坛。很高兴的今天精英论坛我们请了几位专家,一个是我们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的赵慧玲副院长,这位是我们中科院的侯自强老师,很知名的专家,这是我们梁江通讯的宋总,这是我们中国移动的魏冰主任。

  我们NGN的论坛还是围绕着融合创新这个主题进行讨论。今天我们听了很多专家的报告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今天下午也谈到NGN跟NGI的关系,特别谈到NGN跟NGI在很多地方是不太一样的,比如它的理念、它的运营模式、它的管理模式、它的架构都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也可以探讨一下,在整个NGN创新的这个阶段我们怎么样去把NGI的很多有利的东西,比如说它的理念、它的技术和它的业务引入到我们的NGN里头来,就是说这种引入是不是可能,我们是不是就这个话题先进行讨论。

  下面先请侯自强老师就这个问题做一个发言。

  侯自强:刚才其实何总把这个事讲的很有意思,是下围棋还是下象棋。我觉得实际上很有意思,比如说互联网和电信网,电信网怎么讲呢,互联网只不过是我提供的一个业务,其中有一个是接入互联网。像移动画的那个有一块是接入互联网,我们电信也是有一块是接入互联网,所以这样互联网是我们电信业务服务中间的一小块。

  从互联网上讲,我是一个大的IP网,你那个可管理的IP网应该是我的一个子集,中国可能一部分增加了很多协议,可能有很多看法。但是我们有一点,我最近研究了我们几个运营商的年报,我们中国和发达国家的电信运营商收入结构差别很大,人家为企业大客户服务的这块收入的比重很高。可是我们呢?这块占的很低。你看我们基本上靠中国人多,乘起来不得了的大。但是企业大客户,当年美国的ATNT为什么能保持市话包月这么高的水平?就是靠企业的收入去补的嘛。我们这个结构是不同的,虽然对运营商来讲现在很大一块都想做ICT,ICT干什么呢?就想去吃企业这块,信息化增加。这块无疑都深我们现在可管理的IP网,NGN做这块应该是得心应手的。但是这一块在至少我们中国运营商的收入比重中是很小的,远远比不上消费者的那块大。

  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就是论是,就是说我们中国往下怎么走,那一块中国会有发展前景,因为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很快的。但是今天实际上我们是靠消费者这块为主要的业务,所以增长最快的还是这块。

  实际上比如网通、中国电信今天基本上是靠宽带去补语音的下滑。但是今天我们的宽带业务基本上就是宽带包月的月租收入,我们增值的这块是很小的。现在我们其他包括出租网源,包括可管理数据,加起来10%都不高。这块现在升到十几、二十几了,就是这么一个状态。

  所以我觉得一直我脑子里思想想的是电信业未来,企业这块我们先放在一边,如果面向消费者这块最大的变化,是电信从传输现在变成新媒体,互联网最大的变化是新媒体。这次中央政府就讲学这个事嘛,所以这个事未来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应该要满足的就是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够满足这个需求我想是今天摆在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这块今天来讲对固网运营商,就是你做了一件事,你把用户送入互联网了,然后用户在那儿怎么折腾你不管了。当然反过来现在又想了很多在你可管理的网上做很多业务,想把客户给拽回来,我这儿比那儿好拽回来,但是迄今为止拽不太动。最典型IPTV就是嘛,IPTV还是想把这个拽到可管理的网里来做,现在非常吃力。但是那边没怎么吃力弄几百万、几千万就上来了。

  移动今天都给圈住了,但是就往外逃,它不愿意被你圈住。比如我就想逃,为什么呢?我一上你梦网,做任何事你都要收我钱。所以运营商来讲很好,你们现在最阔了,但是对用户来讲,我只要出去上免费WAP网,现在免费WAP网叫做移动互联网。我现在反正20块钱套餐,50兆,反正每天我看看新闻、看看天气预报、看看股票。现在新浪用手机上网看博客、写博客都可以,很方便了。这样一出去之后又回到老规矩了,所以将来3G一上、宽带一上,一旦也搞一个移动包月上网,那跑出去就不回来了,我的判断是这个,就是你想把他拽回来其实是很难。所以我们今天摆在NGN面前就是你怎么办,因为现在已经是两个网,现在想把它合起来,这是我们想的,但是现在很难,我就没想到怎么合,就是人家为什么要回来?我说句话就是,IMS要把它放到普通消费者身上其是运营商的一厢情愿,我写过一篇博客题目是这个,但是这件事怎么样我们还看,刚才何总讲的很有哲理,我觉得听了很有启发。

  主持人龚双瑾:刚才何博士也谈到了搞IMS的人是下象棋,搞NGI的人是下围棋,我觉得这个理念都是不一样的。刚刚侯老师在他的报告里也谈到,NGN可以做,但是对象是大客户,但是并不是特别安全或者质量保护的用户的话,可能基础就是互联网。当然现在来讲,因为电视运营商业务分流很厉害,不管是话音也好,其他业务也好,刚才对这个观点看看赵院长是怎么看的,是不是这样,互联网就是作为电信网接入到互联网就行了,你接进来就别管了。用户现在也不太可能把互联网拉到,我觉得很多的观念,就是说我们要搞NGN,我们搞IMS,然后我们把用户从互联网拉到我们现在的电信网上来,这样使得电信网的客户和资源越来越多,然后服务更多,这种观点赵院长您是怎么看的?

  赵慧玲:从固网运营商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是这样的,我们从网络的这方面来讲实际上提供这样的一个比较好的网络传送的能力,不管大家想享受怎么样好的业务,不管这个业务谁来赚钱,我们为用户提供这样一个宽带接入的能力,用户要什么样的速率我们能够提供,就是我们能够从网络的层次上提供宽带接入,然后使得我们网络的城域网也好、核心网也好,都具备这样的一个网络传送的能力。

  还有,从网络这个角度再讲就是说,因为用户也是不同层次的,对于刚刚何老师说的那些高质量的用户,我们尽量保证这些高质量用户服务的保证。对不同的客户等于客户区分吧,服务分好等级,这样使得我们的网络是优质的。

  从业务的这个层面上来讲,因为其实今天上午的发言我也说到了,因为互联网的业务丰富多彩,这个世界是开放的,是也是不能够独断的。所以我们愿意通过我们的网络为客户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同时我们也愿意来学习互联网上非常好的经验。实际上我们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了,包括业务,因为大家用了很多搜索这方面的东西,你要获取信息得先找啊,我们现在实际上从即便上非常传统的业务,就是最传统的PSTN的业务,我们做一个号码百事通如果取一个名字的话就叫语音GOOGLE,实际上GOOGLE就是搜索嘛,我们通过查找电话号码,你来获取和这个电话号码相关的信息,来帮助用户提供更加方便的一些服务,就等于在传统的业务上来学习互联网的一些业务,这个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尝试了。

  同时不仅仅在这个语音角度,在宽带的业务方面的能力上我们一样在不断的探索,包括我们现在中国电信跟微软联合也在做搜索引擎这方面的一些合作和研究,我们也希望将来能提供更好的这方面的业务。同时我们也做了自己的门户,像互联星空这样的业务,也是希望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互联网的业务和应用。

  但是刚才侯老师说的拉回来、拉回去的,我觉得这个东西更多的给客户以选择,我们愿意把网络做的更好,来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业务,让用户选择更好的业务供应商和网络供应商。

  主持人龚双瑾:我现在觉得这两个网络,我们是NGN论坛,但是我们旁边有一个互联网,这个互联网应该说是丰富多彩的,从很多人对它不了解,到现在很多人离不开它,互联网证明还是很有生命力,而且有很多很好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怎么样能够把互联网好的地方也能用到下一代的NGN呢?比如说我们在理念上,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NGN里有一些创新,比如说我们也可以开放,我们也开放更多一些,刚刚谈到的我们只是在业务层开放,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在网络层开放,我们的运营模式是不是也不一定跟传统的一样,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多种的运营模式呢,有的这么挣钱,有的那么挣钱。刚才也谈到,NGN可能也要吸收很多NGI的比较好的地方,然后使得NGN能够更好,但是现在IMS,我们中兴谈的都是IMS,有很多优点,但是我们能不能再进一步吸收关于NGI方面的很多优点呢,比如P2P业务等等,这个我想让魏冰主任谈谈您的看法。

  魏冰:其实我觉得站在融合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之所以大家会选择融合,我认为前提的一点就是说我能够合作、能够共赢,如果能够做到共赢的话,我觉得大家有融合的基础,以及有融合的愿望。因此站在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希望说我们在开放我们的网络、开放我们的业务的同时去做更多的融合的范例。比如中国移动我们最先发起的移动梦网,这样其实就是说我把互联网上那么多的信息通过我们移动通信各种各样的渠道,给我们提供更方便的一个使用互联网的信息的一种形式。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我认为因为它有共赢,因为有用户他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有SP的话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收益,因此在整个中国的业界才得到了一个非常大的发展。

  因此就回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在整个这个过程中,其实从移动梦网发展的过程中也看到说我们经历了很多的阶段,我们也包括了那种叫做蛮荒期,就是没有管理的阶段。因此我们看到说,我们完全地把互联网给我们的用户的时候,可能用户能够从P2P这样的业务里头得到很多的业务享受,会得到很便宜的不需要付费的。但是同时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他自己的问题,比如说他会得到更多的广告、垃圾短信等等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作为运营商来讲,一方面我们提供了一个通道,一方面我们希望我们站在用户,以及互联网或者其他更多的希望提供信息以及业务中间,为他们去创建一个更和谐的通道,这也就是说我们在网络融合里头我们提倡说我们如何来加强IMS这一层,或者我们把它叫做控制这一层,也就是这样的一个目的。

  主持人龚双瑾:我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咱们刚才侯老师的报告里头谈到的,因为我们前面也都谈了IPTV,上午的报告。今天下午也可以看到,真正的IPTV的用户只有60万以下,我们的数字电视已经到1200万,P2P的互联网注册的用户已经达到1亿。我就想起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运营商在转型,转型的过程里头增加了很多增值的服务,其中可能也包括了IPTV,但是IPTV这个业务就在运营商的环境当中将来发展的前景会怎么样?因为我觉得是这样的,比如VOIP的问题,原来有一个很好的电话网,但是我们出来互联网以后,我们的Skype、我们的MSN就从那里走掉了,今后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在网络上看到节目。这样会不会对今后IPTV的发展有一定的冲击,或者说会影响整个IPTV迅速的增长,也就是说很多人会去用这种免费的互联网的电视来获取相关的服务,而不是用运营商的IPTV,我不知道赵院长,我们IPTV在转型的过程中到底未来是怎么样的发展前景?

  赵慧玲:说到IPTV这个话题,我们认为首先是一个宽带视频的业务。咱们可以看看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业务用的最多我们人和人之间的通信是数据传载,我们所有的数据大概用的是E—Mail,可是这块我们做的很不够的。现在语音业务又被大量的即时消息取代,现在大家一打开计算机全都是MSN。现在整个的业务还有一块是最大家引人注目的就是视频这块,视频这块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领域,而且这个视频不是说光是看电视,我们把IPTV的概念延展到,就是说不只是单向的享受节目,我们把它作为一个视频多媒体的领域的时候,就是说你在欣赏电视节目的同时,实际上你也享受了多媒体的视频通通信。然后你在欣赏电视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有消息进来了,比如类似MSN上,有消息类的节目进来了,或者有话音节目进来了,你都可以得到这种的提示。这样实际上我们可以把这样的视频的享乐节目和你的通信完全地结合在一起,然后同时和视频的信息服务业可以结合在一起,还可以把一些视频的互动节目结合在一起。

  我们有好多的,现在我们也尝试在上海提供IPTV整个业务推广过程中我们已经把很多视频,我刚刚说的互动节目,和相应的一些通信和合信息服务类的节目放在一起了。我觉得如果运营商在做这个的时候,一定是区别于简单的从互联网下载一些东西来看的,我们一定是提供视频的多媒体的通信节目,一定是丰富多彩的,而且它的能力肯定不仅仅是一个视频享受,而且有很多的通信的功能,我们还是非常看好这样一个多媒体视频的业务。

  顺便说一下我们现在整个的网络能力,我们大部分的所有的网络今年都会3兆的带宽覆盖在70%以上,所以我们来提供这种宽带视频的,不论是从网络这方面也都做好了准备。我们相信将来我们一定会能提供更好的,我们等于和内容供应商一起,这个不仅仅是一个运营商,因为牵扯到视频,还有牵扯到内容服务,肯定会有很多的内容提供商,这样大家一起来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主持人龚双瑾:张院长还是很有信心的,就是说IPTV提供就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是一种多媒体的服务,不仅仅是一个TV的问题,听说上海的IPTV发展也还不错,用户对这个业务反响也都不错,我想也许它有它的特点,就是跟互联网的电视还是有所区别。我想魏冰再谈一下跟手机电视的关系。

  魏冰:其实对于中国移动里讲可能我们更关注一些手机电视,我们更多的一个切入点来说就是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切入,可能我们并不关注说用户会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的去盯着手机屏幕去看里头的节目,可能会说我们有更短的一两分钟的,随时随地的给用户去提供这样的一些服务,毕竟广播电视覆盖到了一定程度,比如说地铁里边、大楼李斌还是有一些问题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中国移动的这种良好的室内覆盖系统,去给用户提供更多的精神享受。

  另外一些,包括我们在很多的农村的边远地区。因为那个地方如果你是广播电视进去是要拉光纤,整个这样进去的,对于中国移动来讲我们在做农村信息化,在做村村通的同时,因为我们的光缆可能就到了某一个村里,当你基站一竖起来之后,不仅仅为用户提供通话的服务,可以更多的把广播电视、农业信息化的信息带进去,这样也可以把我们整个这里头提供更多的内容让大家喜欢。

  主持人龚双瑾:关于NGN跟NGI最后再想请教一下侯老师,这两个网络最终是融合的还是永远是平行的?提供接入肯定是一方面的,如果是象棋还是围棋永远不可能融合,但是刚刚何博士最后那张胶片是融合,我不知道象棋跟围棋怎么融合法?因为刚刚侯老师也同意象棋和围棋的提法,怎么融合?

  侯自强:IPTV我再补充一下,我觉得在IP网上传视频两种模式,一种模式就是在可管理的服务商,以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来传,IPTV可以说是小IP大tv,就是说是IP,但是主要还是TV。但是反过来在互联网上是以流媒体方式来传,而且不是局域性的,这个可以叫大IP小tv,就是强调互联网为核心。这个如果你拽过来,某种程度就是拉到这个网上来。

  但是这里面的问题在哪儿呢?我们记得2年前我们在做IPTV的时候一个主要的动力是什么?当时说我的宽带用户已经达到,那时候是五六千万、四五千万,说我的计算机拥有量不够了,再往下家里没计算机哪上宽带啊,所以计算机拥有量成为宽带发展的瓶颈,这时候我就要把电视机作为终端,这样我就克服了计算机拥有量的瓶颈,这样我来发展IPTV。当时的初衷是这个事。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