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专访中兴通讯IMS市场总监卢云川实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 18:06 新浪科技
2007年4月3日—5日,《2007全球NGN高峰论坛》和“全球NGN最新设备和解决方案展示”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举办。以下为专访中兴通讯IMS市场总监卢云川的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2007全球NGN高峰论坛今天在北京举行,我们新浪在论坛的现场请来了一位重要嘉宾进行访谈,这就是中兴通讯IMS市场总监卢云川先生,先请卢总给网友问声好。 卢云川: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中兴通讯大家都很清楚,是国内最知名的电信设备商之一,近几年发展得非常快,体制方面非常先进,高级管理人员持股的计划也是让业界耳目一新。今天想请卢总来谈一下关于IMS方面的一些问题。 首先,中兴通讯如何看待未来IMS的发展。 卢云川:要从IMS的引入这个角度来看,为什么会有IMS这个东西。实际上是当数据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电信运营商感到IT界的一个挑战,因此如何去控制宽带的多媒体业务,成为运营商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否则运营商就沦为一个管道,处于价值链的下端,而真正的利润大部分将会被内容和业务抢走。IMS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产生,它是基于对多媒体业务的一个控制,实际上就是采取传统电信模式对多媒体业务的一个控制。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未来宽带多媒体业务的迅猛发展,电信运营商发展要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或者说发展的远景,所以我们相信IMS技术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前景。当然目前还不是非常完善,正在逐步完善过程当中,包括它对资源的控制,对安全的研究,这些都成熟以后,IMS必将成为今后整个业界的一个核心网络架构。实际上从各个业界的标准组织上我们也可以看到,3GPP组织从R5以后一直到R7,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都集中在IMS上。另外像两大NGN的组织,一个是TISPAN,一个是FGNGN,也都把IMS网络吸纳过来,作为自己的一个核心控制网络。对于CDMA的标准组织3GPP2也是基本上顺从了3GPP IMS的架构。因此,从业界各大标准组织来看,我们也完全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IMS一定是下一代网络的一个核心技术。所以,我们认为IMS的发展前景应该是非常广的。 主持人:确实业界都在提IMS,不管是运营商还是欧美的设备商都在提,市场也应该有一些应用。我们想请问一下,中兴通讯在IMS上的优势是什么,您也可以介绍一下中兴通讯对IMS引发的经历、过程,目前规模有多大? 卢云川:如果要谈中兴通讯在IMS上的优势,有几点。 首先,我们从1998年开始就对NGNIMS这些相关的协议进行积极参与,在国内也是主要IMS标准的制定者,在标准这方面我们是不落后的。 另外一方面,我们的研发投入,我们现在对IMS研发投入是非常大的。因为IMS实际上牵扯到端对端解决方案,不像传统做一个产品,一条产品线上就可以做。端对端的解决方案必须从终端到接入到核心网到业务层,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才能给客户一个很好感受的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实际上研发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我们也投入了很大能力来做IMS的工作,而且还特别对我们的研发部门架构做了调整,为了适应端对端的解决方案。 第三,从优势上讲,我们觉得解决方案这一块,中兴通讯的解决方案从涵盖面上说涵盖了多种接入方式,像WCDMA、CDMA,包括像宽带、有线宽带的接入方式,同时又支持核心网络的平滑升级和融合,对业务来说我们也有统一的业务平台来架构不同的业务,快速地生成和移植新的业务。 最后一点,我们认为中兴通讯在IMS上的优势还在于中兴通讯有很强的定制化的能力。从目前市场应用情况来看定制化的需求非常大,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在3G时代,定制化的时代已经显示出来,IMS这个特点更加明显,因此就需要IMS的提供商具备很强的定制能力,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案。而作为一个国内的通讯制造商,我们就具备这样的能力,可以跟客户面对面沟通,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他们想要的解决方案。 主持人:中兴通讯如何看待IMS和软交换之间的关系?现在中国的NGN更多提的主要是软交换。 卢云川:软交换和IMS都是属于NGN架构,是两种不同阶段的技术。在技术上来说,它们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实软交换是最先提出控制和承载分离,IMS架构也继承了这种理念。但是IMS架构比软交换走的更近一步,软交换只是控制承载分离,而IMS是控制承载和业务进一步分离。IMS分布性更强,而软交换是集中控制。同时,它的标准化程度也比软交换更高,因此它是更加分布和开放的。 谈到具体在市场上两者的关系,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分析。比如像中国电信布置了大量NGN的网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商用成熟度和运营经验,我们不能说IMS要完全替代软交换,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具体分析。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软交换要逐步演进转化为IMS不同的功能网里,从而实现整个网络的融合。但是在现阶段,应该说IMS的成熟度不足以完全替换软交换的作用。 主持人:感觉欧美更支持IMS,中国和亚洲、日本、很过好像支持软交换,应该是这样。 卢云川:刚才谈到不同市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因为在北美和欧洲,宽带的渗透率更高一些,也就是说宽带的普及率更高一些,每个人、每个家庭宽带的普及率更高一些。这是一个因素。另外由于北美和欧洲的传统交换机投入期比我们要早,到了现在可能进入了更新换代的时候。这两者加在一起,可能就促使像北美和欧洲这些运营商、这些市场更愿意选择IMS,一步跨到宽带接入的领域。对于中国来说,这两者其实目前都不完全具备。而且从目前的市场运营角度来看,软交换对于接入传统窄带用户,实现网络层的IP化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市场和欧美市场对IMS的态度或者说策略是不同的地方。 主持人:中兴通讯对运营商部署IMS有什么样的建议? 卢云川:其实前面我已经部分回答这个问题了。 首先要根据不同的通讯市场进行分析,宽带渗透率到底怎么样,窄带的交换机是不是进入了淘汰期。包括用户的使用习惯等等,这些都是考虑的因素。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北美,特别是欧洲对IMS支持的程度可能更强一点。这是从不同的运营商市场来分析。 从不同的运营商类型来看,运营商可以分为移 动、固网、综合运营商。从目前来看固网运营商和综合运营商对IMS的期望值会更过一些,动力也会更强一些。原因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对于固网的运营商来说,IT业界的冲击最明显的就是对固网运营商的冲击最大,对移 动运营商来说至少还把握了无线接入这一块,目前IT运营商还无法替代无线接入。另外,可能对于无线运营商来说,在3G来临之前,带宽还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这两点因素来看,固网运营商和移 动运营商对IMS的期望值不同。这是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 从切入点来看,首先对运营商来说FMC是很好的切入点,但必须是特定的运营商,比如综合运营商如何通过固网和移 动融合的模式绑定用户,增加用户的黏合度,避免用户流流失。另外一个切入点,基于IMS的ICT解决方案,也是运营商很好切入IMS的解决方案。前面讲的FMC是固定和移 动的融合,而ICT是更大的方向,是电信运营和信息运营的结合。我们认为未来的日子里如何应对IP运营商的挑战,如果只是守住已有的阵地,这是不现实的。只有积极地去转型,积极地采纳或者吸取IP运营商的一些优势和特点,把两者结合起来,在未来的市场才能有一席之地。 主持人:您看市场份额方面,目前全球市场份额方面怎么样,爱立信发的业绩的单子,说IMS在这个地方中标,在那个地方中标,是不是爱立信在这方面获得的份额多一些? 卢云川:我们应该这样看目前在全球的IMS市场里边,真正实际大规模商用现在并不是很多,很多都是在一种试验阶段或者是小规模的试商用的阶段,所以现在很难说哪个厂家的份额更大。实际上这可能跟各个厂家的宣传把握是有关系的。但是对于中兴通讯来说,我们在国内确确实实做了几个基于IMS的项目,实际上我们在海外也有很多跟运营商的合作,包括小规模的商用、试商用都有。所以,我们认为中兴通讯从目前来看应该是站在IMS业界的第一阵营里。 主持人:国内部署IMS的状况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一下? 卢云川:国内IMS各个运营商对它还是非常关注的,中国移 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这些大的运营商,包括中国网通都是对IMS非常关注,应该说和所有的运营商都有IMS的合作。但是从整个业界来说,真正商用的案例不多,中兴通讯应该还是为数不多的大规模商用案例的一个厂家。 主持人:全球大规模部署IMS会在什么时候开始? 卢云川:IMS的发展一定是分区域的,欧洲的一些运营商,欧美市场应该是在08年有基于IMS的VoIP的规模商用,可能在09年或者是2010年会大规模部署,当然要看商用的情况。由于地区的不同,像一些落后的地区,暂时还没有这样的需求。但是从目前中国的市场来看,从中国的几大运营商的交流来看,这个需求还是非常强烈的,中兴通讯也是非常重视在国内以及亚太和欧洲的市场,我们也是根据不同市场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研究。 主持人:非常感谢卢总今天做客新浪在NGN高峰论坛上的访谈。卢总给我们确实阐述了很多IMS方面的相关信息,以及中兴通讯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成就。 我们的访谈由于时间关系就要结束,最后请卢总给网友也告个别。 卢云川:各位网友非常高兴今天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中兴通讯作为国内最大通讯上市公司,在未来NGN时代基于IMS技术的综合解决方案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大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也非常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特别是业界朋友的支持,大家一起能够把IMS这个技术方案能够更加完善。 主持人:感谢卢总,同时也感谢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本次访谈结束。谢谢!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