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图文:杭州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励怡青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 11:09 新浪科技
![]() 图为:杭州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励怡青演讲。(骆磊 摄) 2007年3月29日,“数字电视中国峰会”(CDTS)在北京举行,CCBN组委会本着“专业展会推动行业发展”的宗旨,委托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信息》杂志社独家承办。 图为:杭州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励怡青演讲。(骆磊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励怡青: 各位嘉宾神物好!刚刚听了国内外行业的主管部门的领导讲话以及行业资深专家的讲话,下面我非常荣幸代表中国地方网络运营商,中国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这样的角色跟大家交流一些更加细化和务实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的工作体会。 从04—06年,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发展在国家的推动下,在各地有线网络运营商的推广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其实跟整个世界相比,有线数字电视的渗透率还是非常低的。应该说中国是未来世界最具有有线数字化电视发展潜力的国家。 中国的有线电视运营商跟世界相比有两点不同。中国有线运营商在垄断行业中,整个定位和机制更多作为公益性服务的有线网络运营商,中国网络运营商被分割得非常多,中国有3000多个省市甚至到县的运营商,所以中国的网络运营商的格局比较零散。面对这样的特点,运营商被推向有线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落运营商面临的趋势都是跟世界接轨和雷同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有线网络运营商被动从模拟向数字转换。这个设计首先是来自生存的压力,行业竞争的需要,确实为了自身未来应对各个行业竞争必须面临竞争格局的选择。从这个路来说,中国的通讯运营商都非常强大,这点跟美国不一样。比如说在美国运营商发展的实力和积累阶段比通讯运营商更好。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整个通讯界也在进行进一步的资源重组。对IPTV领域也好,还有视频领域也好,对3G的期待导致了有线电视的发展。有线网络运营商将在产品领域和无线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没把直播卫星算在这里,直播卫星是数字发展成功的发展商业模式。我想结了也会成为有线的静止对社。在接下来的发展当中我个人体会,让有线网络进一步走向数字化的动因,或者是相对主动发展就是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在这点上面全球网络化发展趋势已经非常明了。在这一点中国的网络运营商不会走在后面,相反我们会走在前面。 我接待过欧美运营商业的参观和交流,在这个过程当中当他们看了我们在杭州推的整个数字化发展模式非常惊讶表示在整个 技术选择领域,在IPTV技术领域,在我们的终端改造上比世界同行走得很前面。从我们的终端角度说杭州也开放了世界第一款,到目前为止也是首家的DVP和IPTV融合的终端。在未来更加重要的是在基于未来得技术进一步创新当中,基于终端多用融合比如说我们的PC、我们的电视机我们的移动终端在未来得趋势来说必将走向融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整个行业管理,我们的运营模式,我们的策略和发展有一定的不同。这个趋势是坚定不移的方向。所谓数字电视家庭的核心。在有线网络的数字化中非常流行,在世界也是非常流行。包括现在英特尔在建立娱乐平台,在有线网开通的数字家庭概念。我个人认为将来发展是以TB领域、TV领域终端多用平台。 有线网络面对这样的与推进,面对这样的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将何去何从,在这个选择过程中让我们坚定不移地进一步推进有线电视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给予了大量政策,在一定的地方政府还有贴息资金的配套,还出台了物价调整的政策。包括广电总局这几年对有线数字化整体转换和大力的推广,还也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推进。 在我的第一个表述概念过程中,我非常深刻的体会到,我觉得有线电视数字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和方向。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线网络是不是通过整个网络现有的整改方式,还有现有的工作方式是不是走出健康的产业化模式。或者是坚固公益化的同时,探索一条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的有线电视产业化发展道路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前期有线数字化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很多用户对有线电视数字化究竟能带来什么变化产生了疑问。什么样环境真正让有线网络运营商数字化长期发展下去。这是我今天跟大家沟通问题。基于有线网络的背景特征我认为中国有线网络要走出真正的产业化道路,关键一点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不能遵循现代经济的规律。现在的经济核心是需求经济导致服务经济。我们的整转还是政府推动。我们的有线网络运营商还是向政府咨询一个有线数费的提升。这样的模式我个人也是一种渠道,或者是也是一种方法,但是这样模式会带来一定的问题。比如说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或者是在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不和谐的声音,或者有可能在未来得转换中有线网络并没有通过整体的转换发生性的变化。无论是产品结构是机制结构。当行业竞争进一步的加剧和来临时候,其实经过这样的整转对于有线网络来说具有什么样的生命力?我个人认为在整转过程中,除了争取 政府支持,公益化服务以外重要的是有线网络从用户的角度,让大家感受到有线数字电视是我们生活需要,真正买单这些用户、长家需整合去收集。我相信这也是网络运营商牵头数字化以后对数字产业链持久能维持下去的健康现象。 下面我谈一下我们如何提高运营服务、规模服务、产品服务三方面做一下介绍。产品角度来说,刚才英国的行业研究专家,及国内外的行业领导都提到了,现在在整个世界当中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提供的产品数不胜数。主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怎么样提炼出用户需要的产品有线网络真正需要的产品是视音频产品,这是广义的概念。包括精彩的动漫,或者是有个性化的短片,包括一些传统的消费模式,包括卡拉OK等等。这样充分发挥了网络资源优势,同时我们作为电视机用户入手,最容易被终端用户接受的商业模式。比如说杭州数字用户超过30万,我们基本的服务费和点播费,我们推出了大包月产品。我们对这些产品模式和价值的定位也来自互联网的考虑。35元的概念,我们把它浓缩在承运网的内容。我们回过头来推80块钱也是杭州的价值。我们相信电视机用户和PC用户并不完全重叠。第二个从电视机的价值角度来说,完全能够受互联网这样的包月的价格。在杭州推出的80元的大包月的产品。杭州有线网络的收入从04的8000多万,到去年的3个多亿的收入。所以在这个值上相当于把原来的有线网络14块钱翻了5番。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个人认为,用户终端的需求是我们一个真正能否有生命力的用户。我们逐步从发展新用户,到维护老用户。杭州已经把这个产品打造成为真正有商业价值,真正老百姓自愿交费的产品。我们今年续费的目标要达到95%。 第二大类是就是信息类服务,这块服务我们大部分不从终端收费。我们会从商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建立相应的合理模式。从这块来说杭州1数字化转换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了我们原来63套的广播收费以外,还增加了大量的信息化内容。而这个信息化内容追求的是务实和使用。我们对我们信息化团队工作目标是点播,不是做秀。让真正用户在这个体系上形成点击量是非常难的。我们泉州用机顶盒覆盖的一百万用户,每天都在30万以上。是非付费的点击量。 我们在杭州推了一个基于机顶盒的支付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跟中国农行,中国建行总部在2007年3月份初初的时候我们搞了全面的启动仪式。下隔越我们跟杭州的燃起会搞信息化接轨,我们会跟水电、煤还有需要支付需求的商家建立支付平台。这块信息使用费从用户终端来说是免费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形成一个健康的跟各个商家真正有服务被服务的商业模式。当然其它还有更简单方式。比如说像家政服务房产服务,乃至跟各类的中介运营商,这是成熟简单的模式。在信息服务上我们会不断的推进和开发让老百姓务实使用,并且和商家形成服务和收费的模式。 第三块是各类应用类的服务产品。我们更主要的定位在娱乐文化。在这一块角度来说我们形成了互动游戏、互动娱乐、财经、教育这些应用类产品。核心是让大家能够将客厅的 文化、客厅的互动文化、娱乐文化发挥到极致。比如说我们的ITV平台我们也申请了知识产权还有整个商业模式的服务和包装。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互动平台做,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跟传统的直播频道进行一个完全的对接和互动。比如说央视的春晚和手机互动以后,给消费者带来的参与感,双方运营商带来的效益是无庸置疑的。如果是用户终端有这样的平台以后,用户现在遥控其会更加及时,因为所有的投票都会在频道上体现出来。所以从这样一个比较成熟也比较简单的服务平台当中,能够将我们整个数字化推向用户推向我们的合作伙伴。让大家感觉到确实通过数字化以后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从杭州全程部署机顶盒一样。大部分的网络运营商在这部分来说运营 并没有相杭州这样做。并不是说杭州这样做是唯一的一条道路。如果通过数字化改变网络服务的产品,怎么形成真正的产品经济这是大家值得思考的。 如果是我们没有对空缺、希求的考量,如果没有对真正业务发展的规划。你前面所有的部署都有可能产生一个被动尴尬的局面。从经验教育角度来说这样1产品服务,这样的互动的平台,这样未来的从经营性来改变网络,单项的产品服务角度说得到了实践的成功经验。 第二类服务是运营服务。你说再好的产品,再棒的服务如果没有运营服务保障,会砸会我们作为有线网络运营商业的口碑。为什么提这个概念呢?有线网络运营界对服务质量重视并不够。原来生存环境比较宽松,而且我们的现金也好,我们整个基础养家糊口的生存本领也是比较好的。而现在的竞争非常激烈,因为现在不是模拟时代了。一个是技术服务、客户服务、市场服务、团队服务,这四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服务三方面,网络、终端、运营 管理系统。为什么说网络和终端呢?这是中国有线网络运营商生存的根本我们巨大的资金和运营核心就是在网络。我们坚定不移地用最好的比来推动性价比的改造。用最好的性价比整个技术的推进来选择适合你的双向改造方案。 从终端的角度说,相当一部分服务,尤其是信息化服务,作为城市的信息化平台形成一定的商业模式。从这个规模来说是很重要的。又要考虑到终端的成本,我们是视音频服务,或者是我们大量订购的终端服务并不完全百分之百都会订购。根据我们的经验,高端用户做到原有有线电视网络的20—30%就差不多了。我们终端有两大类,一个是有交互功能已经足够支撑数据,和支撑资本的游戏,和小容量的动漫。这些基础的应用和信息的服务并没有给用户提供音频的情况下,把成本尽量降下来,差不多是500块钱左右。我个人来说已经可以降低到运营商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包括我们在这个机顶盒上面也预留了接收的借口。未来商网中的发展奠定了这样的基础。在整个整转过程中,最大投入是终端投入。我们不希望终端的硬件发生什么问题。在三到五年不需要再换了。作为运营商不可能承担二次改终端的成本 。我们也是考虑这样的需求。 从运营 管理系统角度上我就不多说了 ,包括支撑平台都需要从你的管理平台来定义。第二个网络服务。在整改过程中有部分可能因为提价因为工程量的浩大,涉及到老百姓方方面面,会有投诉。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项工程,只要有这样的牵涉度,有这样千家万户的联系度,无论是哪个行业和工程都有可能投诉,都有不同的意见和声音。面对这样问题的时候,我们是通过完全的服务来运营。比如说各地的两会已经结束了,在两会期间,我们从省、市所有带服务,社会服务上,包括VIP服务、大众服务,后天我们整个杭州地区我们会开展一个华素2007年度优秀服务的年度。我们把整个数字化的整转、数字化要求的品质提升到跟政府、老百姓的环境。在 这个过程中不是简单的,或者是推出了18项服务等等。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怎么通过我们的窗口部门 ,通过我们的服务部门,通过跟老百姓真正紧密接触的服务部门。提供我们运营商应该提供的服务。我们做的增值业也是逐步的,向高端用户覆盖。 现代经济都在买什么?都是在买服务。从购买硬件从购买物质性产品,转向买服务。要提高一个体会、感受。所以在这个产品引导上如何做?我认为在个整转、和谐提供的保障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多业务产品服务,所面临的商业模式的转变和丰富。不要指望一个心产品一上市,客户就说这是我想要的,不可能,为什么?因为所有的消费的改变都需要培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持之以恒的手段,面向客户的手段,包括面向行业客户、大客户,包括我们高空和地面真正服务到用户家门口的方案等等,都需要来配合,都需要用户和认知你提供的产品,体会你所提供的服务。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来完善和改进你的产品服务。 最后一个跟大家交流的是团队服务,在这个方面我也多说了,所有这些服务都是靠人和团队来执行。从有线网络来说如何能够打造有机制的团队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最后是规模服务,中国网线网络运营商在个性化提供服务过程当中,在个性服务基础之上,互换一个共同市场。为有线网络走向产业化发展实行联合之路。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