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录音、不记录、无记者、不传播。包括电信专家、信息产业部原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李进良在内的多位国资委、信产部要员和3G专家学者,和华为、海尔、TCL、长虹等国内通信产业链巨头将于2007年3月在深圳召开TD产业闭门会议。组委会发言人杨群向pconline表示:“这次会议将可能影响到今后TD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近几年来美国和欧盟一直对我国政府支持TD-SCDMA标准的政策施加压力,要求政府“技术中立”,由企业自行决定采用何种技术标准。这令中国TD标准的走向出现各种变数,包括手机终端的制造企业和网络设备商都在三大标准间徘徊。“大盘”走势对TD发展并不乐观。
随着国内3G发牌的临近,各大运营商都在加速资金筹措与网络建设运做。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移动将上马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而且外界传闻中国移动已经在大量采购TD联盟成员的设备,特别引人注意的是6+2:广州和深圳纳入中移动TD“建网布局”的新闻披露:中国移动将把首批建设TD-SCDMA网的城市从奥运6大协办城市——天津、上海、青岛、秦皇岛、沈阳、香港,扩建到被称为中国电信市场的“富矿区”——广州、深圳。中国对2008年“奥运期间提供3G服务”的承诺开始转变为对中国移动实实在在的压力。据初步分析要满足奥运要求,起码需建3000个基站,达到1800万用户容量。将广州、深圳纳入TD第一批商用城市,3G的优势体现有赖于消费能力最强的“富矿区”用户需求,如果TD进展顺利,南方更有潜能成为3G的精品示范点。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也欲步移动后尘加入到TD-SCDMA体系,运营商正在向中国自主3G 标准TD-SCDMA整装待发,提前站到了竞赛的起跑线上。
在移动通信领域,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国通信技术基础薄弱而丢失了第一代;20世纪90年代中国又错过了第二代技术之间的激烈竞争的时机,只能沿着产业技术标准规定的轨道发展。尽管中国研发生产了GSM、CDMA等系统设备和手机,由于“跑马圈地”、“先入为主”的路径依赖效应,国内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过30%,而且要交巨额的专利、芯片和软件费,只能打一份苦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中国电信集团2007年工作会上报告: 国外公司提出3G知识产权费比例占整个销售收入的15%-20%。如果真要按这一标准付的话,中国公司只能给国外公司做嫁衣。
中国有幸在1998年6月底截稿的最后一天提出了TD-SCDMA技术体制,而且经过技术之间的激烈竞争后成为3G的三种国际主流标准之一,创造了打破路径依赖效应,振兴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百年难遇的洗牌良机。
我国3G市场约16000亿元,超过北美和欧洲市场。如此巨大的一块蛋糕,如果没有中国自主标准的崛起,中国设备商在移动通信领域只能跟着欧美设备商捡一点残羹剩饭。如果中国力推TD占市场主流,即使我们只拿到50%的市场份额,中国也可以净得8000亿元。要与国外的CDMA2000、WCDMA抗衡,就必须扶持壮大TD-SCDMA。作为民族产业,必须降低门槛,让更多的手机厂商参与进来,只有更多的企业进来了,力量壮大了,产业的基础才会形成,TD的发展才会拥有希望。
早些时候TD-SCDMA联盟秘书长杨骅也曾表示:“测试证明,TD-SCDMA现在已经不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剩下的测试只是在做一些网络、运营测试。”TD产业链的整合已经势在必行。TD产业联盟为了适应深圳市政府打造“手机之都”的意图,要像成立“香港数码港TD-SCDMA业务应用发展中心”那样,筹划在深圳建设测试网,并提供手机给本地手机软件开发商实地测试相关技术,而毋须长途跋涉到北京上海去,为深圳各个厂家形成统一客观的终端应用软件一致性和互通性验证标准、测试标准提供一个友好环境。
李进良在最近发表的《中国3G要大干快上》一文中提出放开TD终端的生产许可的建议:作为对TD最有效的支持,中国政府应当为TD手机大规模生产创造条件。应当象VCD一样尽可能放开TD终端的生产许可,使尽可能多的厂家介入到TD终端的生产和竞争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国“人海战术”的优势,克服TD终端生产的瓶颈。并对企业生产TD手机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3G时代移动终端应用论坛暨2007品牌手机战略高峰会”组委会将在这个非常关键时期邀请国资委、信产部要员和3G专家学者一起召开迄今为止手机行业规模最大、出席企业领导级别最高、最齐的一个闭门会议(遵循不录音、不纪录、无记者、不传播的闭门会议原则,限40人),纵论行业战略和策略、深度探讨3G标准的得与失,为与会企业提供定位决策的依据与思路。
“闭门会议”现定在将于2007年3月9日在深圳五洲宾馆召开的“3G时代移动终端应用论坛暨2007品牌手机战略高峰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