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红:当“快好”变成“好快”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7日 09:43 中国电信业

  《中国电信业》杂志 郭小红

  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不久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又好又快,和谐发展”成为2007年中国经济的新坐标。相比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现在“好”字排在了“快”字前面。这一看似简单的次序调整,事实上蕴含着“科学发展的科学理念”。过去的“又快又好”偏重强调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其中包含着“兼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理念,但是,在实践中,总是由于速度和规模似乎更加重要,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量。从理论上分析,只有质量好、效益高、消耗低、环保优的发展,才能使“快”具有值得追求的实质意义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正面效应;反之,不“好”的快速发展,则是一种资源的低效配置甚至错误配置,会加大浪费而得不偿失、难以为继,应当努力避免。在发展中以“好”来统领“快”,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题中应有之义。

  “又好又快、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对处于新的转折时期的电信业来说,具有更加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更加深远的历史意义。

  电信业发展已经到了“又好又快,以好统快”的时候了!

  应该看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电信业一直高高扛起的“做大做强电信业”、“建设电信强国”的大旗,如出一辙。在某种意义看,“强”就是“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业抓住全球通信技术升级换代的历史机遇,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电信业一直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电话网规模、互联网规模在世界“数一数二”。电信及IT业所产生的增值占全国GDP的7.2%,到“

十一五”末将达到10%。电信业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之“高”令世界瞩目。“快”和“大”令我们为之自豪,也确实为“强”、“好”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但“快”和“大”并不意味着就“好”就“强”。应该看到,与世界电信强国相比,与国民经济
信息化
的要求相比,与建设
和谐社会
的需要相比,建设“电信强国”任重而道远啊。电信业发展已经到了“又好又快,以好统快”的时候了!

  (小标题)“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观,在时空上应体现为“和谐发展”的思路。

  电信业是构筑信息时代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一方面,它关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否能达到和谐的结果,即转变增长方式,能否使产业结构达到和谐合理。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电信业发展有很大关系,电信业发展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信息素质、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而这些都是信息化时代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

  当前,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大量“不和谐”因素。从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上看,在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部分大城市进入发达社会的情况下,全国仍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3%的行政村还没有通电话……据测算,我国东西部人均GDP差距已扩大至10多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5到6倍;从电信业发展不平衡上来看,东西部、城乡差距也依然很大。到2006年11月底,我国电话用户已达8.25亿。固定电话、手机用户数量均稳居世界第一。但其中西部电话普及率仅是东部的一半。东部地区的通信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中西部地区的总和。而农村电话普及率仅是城市的三分之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更低,仅是城市的五分之一。可见,东西部、城乡通信发展不协调是目前我国通信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并越来越影响到区域经济、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它的均衡发展将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遏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整个社会的统筹发展。如何缩小?又如何遏制?——加快农村通信发展。“十五”期间,中国电信业在电信普遍服务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着眼大局,齐心协力,艰苦奋斗,一举完成了97%的行政村通电话任务。“十一五”期间,要确保“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目标的实现,农村通信发展将面临更为艰巨的挑战。如果说,“十五”基本解决了农村通信“用得上”的问题,那么,“十一五”将着力解决农村通信“用得起”、用得好”的问题。

  (小标题)“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观,在时间上应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与创新对电信业发展造成了革命性甚至是颠覆性的冲击与影响。比如,网络面临着向下一代的过渡,三网融合趋势明显。尤其是因特网的出现,对传统的电信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使传统电信业的发展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等受到严重的挑战,电信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空前的考验,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成为电信业的迫切需要。

  ——对整个电信行业来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应树立信息服务业大行业的观念,推进电信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扎实推进电信业的转型。实现由传统电信业向信息服务业的转变。当前转型已成为全球电信业发展的潮流,对我国电信业而言,技术与市场的变化已使转型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须推进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战略。推进电信业转型,既是服务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也是电信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实现持续发展、建设电信强国的需要。当然,还需要政府部门做好相关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为推进电信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对电信企业来说,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是,加快业务从传统的语音服务向数据多媒体结构类信息服务拓展。一方面,应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总体部署,主动把自身的经营发展与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业务的优势,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合作,不断扩大延伸和完善产业链,积极开放信息化市场,在满足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化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电信运营企业应适应信息通信业语音业务移动化、固定业务宽带化、视频化、IP化的趋势,贴近市场需求,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成果产业化步伐,着力加强产品研发创新、系统集成创新、产品与服务创新,充分满足全社会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以创新拓展市场,谋求发展。

  林毅夫是我喜欢的经济学家之一,喜欢拜读他的经济学专著,也喜欢聆听他“温和”的经济学观点,与其他两位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的“实”,汪丁丁的“美”相比,林先生的“温”不偏激也不高深,更接近大多数人的理解力想象力。比如,在一些“家”们不断地“追究”电信业的“垄断”时,林先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是“带着一种感激的心情”来谈中国电信业的发展的。他感慨道,作为经济学家,我更关心国家总体发展。电信业的发展对过去20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从消费增长、投资增长、国民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预测了中国电信业未来的巨大增长,比如,未来十五年中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不低于9%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将达到10000美元,而到2020年仅移动通信普及率就将达到每百人80部(目前是每百人34部)。林先生以充分的“理由”充满信心地预言断言,2007年乃至未来十五年,电信业仍将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新年新契机,新年新希望。回首,也许或喜或忧或喜忧,但展望,总叫我们无比遐想无比期待。但愿林毅夫先生的预言断言已带给了你无比欣喜无比信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