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et硅谷动力消息】从“移动QQ转为免费”的假新闻到“手机QQ”软件的“假免费”,腾讯这一波折腾怎是一个“乱”字了得。
“乱”的主题已经超出了产品和商业运作,延伸到了反垄断和市场道义。在这一波风潮中,网民关注的不是腾讯和中移动之间的具体产品较量,而是腾讯“反垄断”的商业智慧。
然而,腾讯显然乱了手脚。
手机QQ,只不过是一个面向手机操作系统的客户端小程序罢了,按照正常逻辑应该是一个Java程序,下载之后安装运行,完全没有腾讯方面解释的“面对多个手机操作系统,如何如何麻烦”那么严重。
将一个小程序称之为“免费”,就好像称电脑的QQ客户端免费一样,有些虚伪。腾讯可以用各种手段从电脑QQ中大把大把赚钱。而对于“手机QQ”来说,这个所谓“免费”的小程序将扶起一把WAP网民人见人怕的大刀——“GPRS流量费”,他们面临的是大把大把丢钱。
这个流量费是不是“刀”只有不用GPRS的人才争论。WAP用户关心的是各地的流量费“大刀”,谁更锋利,谁的流量账单突破了几位数。
在这场风波中,网民显然是支持腾讯的。不过,腾讯的应对策略,却是帮助移动抬起了流量费的大刀。如果腾讯没有通过“手机QQ小程序”去分流量费,那么腾讯仍然不是一个道义上的输家。实际上,腾讯完全可以复制电脑QQ的模式“细水长流”般地收回开发这个小程序的开销。
按照洪波等人的估计,“移动QQ”基本上将寿终正寝。对于一部分忍受不了手机无法和电脑QQ联系的用户,他们可能会亲身试验一下移动流量费大刀的锋利。
若按普通人的(腰包)耐受力,“手机QQ”基本上蹦不了几天。简单一点判断,由于拥有飞信的中国移动望子成龙,飞信之外的即时通信工具和手机的沟通基本上将是“Game Over”。
进一步说,强加的“飞信”很难在中国早已成熟的即时通信市场获得市场占有率,这样看来,中国的手机用户和即时通信用户之间的文本通信将暂时告一段落。对于部分用户,“飞信”的电脑到手机的语音通信服务将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中移动志在打破一个旧世界为“飞信”寻找切入点,另一个新世界,何日来临?(令狐达评论)